骊城学区教研论坛
Would you like to react to this message? Create an account in a few clicks or log in to continue.

有效的阅读教学之四——阅读方式的选择 薛法根

向下

有效的阅读教学之四——阅读方式的选择 薛法根 Empty 有效的阅读教学之四——阅读方式的选择 薛法根

帖子  孙静敏 周四 十二月 05, 2013 4:55 pm

阅读方式是读者在阅读过程中采取的阅读姿态、阅读样式,因不同的阅读目的和阅读内容而呈现出不同的形态,如休闲式阅读、赏析式阅读、批判性阅读、了解性阅读等。选择什么样的阅读方式就相应地需要什么样的阅读方法与阅读能力。简言之,就是“怎么读”的问题。我们在课堂教学中是让学生“怎么读”的呢?要么表现为“满堂灌”,学生只听老师讲,自己不去读;要么表现为“满堂问”,教师只问不讲,学生的读只是为了答;要么表现为“满堂读”,教师既不讲,也不问,只是一味地让学生读,有不懂的,就去读,直到自己读懂为止;要么表现为“满堂悟”,教师在学生读后只问一个问题:“你从中悟到了什么?”不管学生悟到的对不对,都是好的,所谓的多元解读;抑或表现为“满堂议”:“不懂吗?小组讨论一下。”怎么讨论?讨论什么?那是无暇顾及的。这似乎像“时装秀”,什么时尚就流行什么,全然没有“主心骨”,更不关心学生需要训练什么样的读。由此,阅读课上了一年又一年,而学生的阅读能力依然没有什么长进,依然不知道“怎么读”。这岂不是咄咄怪事?
  那么,我们在阅读课上究竟有没有训练学生“怎么读”的方法与能力呢?先来看一个《荷花》(人教版第六册)的教学片段:
  师:荷花的姿态这么多,多美呀!你还能从哪些句子体会到荷花的美?
  生:我觉得这一句最美!(读)“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我觉得这个“冒”字很美,好象荷花……荷花……
  师:你说不清楚了,是吗?不要紧,说不清楚是很正常的,你能体会到“冒”字很美就已经很了不起了!我也觉得这个冒字用得特别美,同学们,请用心读读前后几句话,想想,怎样的长才能叫“冒”呢?
  生:使劲地长!
  师:那你能读出使劲的感觉吗?
  生:能!(读)
  师:你还觉得怎样的长叫“冒”?
  生:快速地长!
  师:那你能读出快速的感觉吗?(生读)
  生:老师,我觉得黄爽同学读得还不够快速!
  师:好样的,那你来读读!让我们感受一下快速是怎样的感觉!(生读)。果然快!同学们,如果这篇文章让你来写,你准备在这里用什么字呢?
  生:我可以用“跳”!
  师:(竖大拇指)把“跳”字带到原句中读一遍!
  ……
  师:好一个“跳出来”、“探出来”、“蹦出来”、“钻出来”!同学们,我要为你们喝彩,我想如果今天叶圣陶爷爷也在现场的话,他也一定会为你们而骄傲的!
  从上述课例片段看,教师的确是在努力地教学生“怎么读”:从文中寻找体现荷花美的句子;理解体会关键字词的妙处,也教给学生两个方法,一是想象法:怎么样的长才叫“冒”;二是置换法:如果让你来写,准备在这里用什么字?但是,需要质疑的是:我们平时阅读文章是采取这样的阅读方式吗?需要从专门从文中寻找哪些句子体现出荷花的美?需要想象“冒”的样子?需要用别的字来置换“冒”吗?即使可以置换,“跳、探、蹦、钻”就比“冒”精彩吗?如果今天叶圣陶爷爷也在现场的话,一定不会为此而骄傲,而是深深的忧虑!如此教阅读,岂不是误人子弟?实际上,这是我们语文教师在备课时研究教材的阅读方式,是解剖式的条分缕析、微言大义。很多阅读出来的结论连作者本人都未曾意识到的,如同这个“冒”字,叶老在写的时候就是那样自然而然,生活中的荷花就是这样“冒出来”的,就是觉得荷花水灵灵、活泼泼的,充满生气与精神。阅读是需要与生活经验连通的,而不是就文字学文字。简单的“冒”字被备课式的阅读法变得复杂了。这样的阅读方式是学生不想要的、不必要的,当然是不适合在课堂教学中加以采用并训练的。我们应该选择怎样的阅读方式并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呢?
  一、回归自然状态
  一如走路,我们在生活中既要散步,也要奔跑,有时还要跳跃,全然是为生活的需要。阅读教学也如此,应训练学生不同的阅读方式、方法,并形成阅读能力,使学生能适应未来生活的需要。但不管是何种阅读方式,都须与生活中的常态阅读方式相一致,回归常态下的阅读,才是我们阅读教学的基点。指导学生学习何种阅读方式与方法,主要取决于不同的文本样式和不同的阅读目标。这里就不同的文本样式应采取的两种基本的阅读方式作一点阐述。
  一是鉴赏式阅读。语文教材中编入了相当数量的经典作品,如古诗词、历代名家名篇等,阅读这些经典的作品,应该指导学生了解和欣赏作品的丰富内涵,包括深邃的思想、精妙的构思、精美的语言等,从中获得文学与文化的滋养,也真正见识经典一番。教学经典作品,我们宜参照文化、文学等专门研究者对该作品的权威解释,而不仅仅是教师对作品作出个性化的理解。如同央视百家讲坛中于丹讲《论语》、易中天品《三国》那样,对经典作品作比较透彻的阅读鉴赏。这种阅读方式,既需要学生的深入品味,更需要教师的精辟讲解。从这个角度说,教师的讲解是不可或缺的,教师将的深度与广度,直接影响学生对经典作品的阅读鉴赏程度。实际上,听名家的讲解,也是一种阅读,是从他人的阅读经验中学习阅读。正所谓“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当然,鉴赏不等同于欣赏,有鉴别,才有欣赏与质疑,不加鉴别的盲目崇拜经典不利于提升学生的阅读品质。
  二是解读式阅读。这是人们在正常状态下阅读文章时的阅读方式。教学时,应引导学生凭借自己的生活积累与阅读经验,对作品作出属于自己的理解,既包有作品思想情感的深度认同与感染,又包有作品思想内容、表达形式等方面的质疑甚至批判。最简便的方法是在阅读作品的过程中,根据教学定向目标,作圈点批注、补充修饰、阐发幽思……如阅读《爱如茉莉》(苏教版第十册)一文,学生围绕“发现生活中的细节,体悟语言中的情感”这个阅读教学目标,边阅读课文,边圈画生活细节,从字里行间体会那种如茉莉一般的爱情,并及时用简要的文字批注。对同一个作品中的细节“妈妈睡在病床上,嘴角带着恬静的微笑;爸爸坐在床前的椅子上,一只手紧握着妈妈的手,头伏在床沿边睡着了”,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作出了不同的解读:有的学生从这个“紧握”的细节中,体会到爸爸对妈妈病情的担忧,一直紧握着妈妈的手,连睡着了也没有松开。可见爱之深,情之切。有的学生却质疑这个“紧握”的真实性,一般人睡着了,手就松开了,而爸爸的手居然还会“紧握”着妈妈的手,似乎不太真实。何况,爸爸为了妈妈的病情连觉都不敢睡,似乎爱得很深沉,也很沉重,不像如茉莉一般的爱,淡淡的,久久的。建议把“紧握着妈妈的手”改成“仍然握着妈妈的手”,尽管不够深,但是却够真,而真实才能感人!如此阅读,学生带着批判的眼光审视作品,便读得更为理性与深刻。或许,我们的阅读教学正缺少这样的解读式阅读。
  回归自然状态的阅读,就是回到温馨的阅读方式,犹如作“美学散步”,“不仅可以在西方绘画和雕塑中的‘散步’,也可以在中国园林、中国诗词、中国彩陶以至中国传统哲学中的‘散步’”,在安静的夜晚,在灯下,捧起它,有如回归家园,感受一缕熟悉而温暖的注视。
  二、落到具体方法
  每一种阅读方式都应该有具体的阅读方法作为支撑,每一个具体的阅读方法又是在具体的阅读内容中体现出来的。抽象的阅读方法不具有实际意义,巴班斯基曾经说过:“是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选择方法,而不是其相反。”正如王荣生教授所研究的那样:“怎么读的问题,就是在具体的文本中去读什么地方,在这些地方读出些什么的问题。”我们在阅读教学中往往教给学生一些抽象的阅读方法,如教学生阅读古诗时遵循“读诗文、解诗题、知诗人、明诗意、悟诗情”五步阅读法,无所谓好坏、对错,放之四海而皆准,但是学生在阅读具体的一首古诗时依然是原来的水平。因为这样的阅读方法缺乏具体的内容情境,即学生依然不知道应该在什么地方读什么,要读出点什么。比如“悟诗情”,在那些诗句、字词上去悟?要悟出些什么情?不加具体的指导,学生仍然“拿着蜡烛在黑胡同里摸索”。
  那么究竟什么样的“读法”才是具体实在的“读法”呢?金圣叹点评《水浒传》或许能给我们诸多启示,他在开篇处写道:“今人不会看书,往往将书容易混账过去。于古人书所得意处,不得意处,转笔处,难转笔处,乘水生波处,翻空出奇处,不得不补处,不得不省处,顺添在后处,倒插在前处,无数方法,无数筋节,悉付之于茫然不知,而仅仅粗记前后事迹,是否成败,以助酒前茶后,雄谈快笑之旗鼓。”这些什么什么处,就是需要在此处读出些什么来的“读法”。面对一篇具体的课文,究竟要在哪些地方去读,要从中读到些什么?这是需要教师作精心的阅读指导的,如果一味地让学生自己阅读、发现,难免陷入空泛的泥潭。如《第八次》(苏教版第六册)一文中描写蜘蛛织网的一段:“布鲁斯躺在木板上望着屋顶,无意中看到一只蜘蛛正在结网。忽然,一阵大风吹来,丝断了,网破了。蜘蛛重心扯起细丝再次结网,又被风吹断了。就这样结了断,断了结,一连结了七次,都没结成。可蜘蛛并不灰心,照样从头干起,这一次它终于结成了一张网。”初读几遍,似乎没有什么不懂的,但是有一处地方,是需要教师引导学生细细体会的,那就是“结了断,断了结”,比照一下“断了结,结了断”,就不难发现这样表述蕴涵的思想及精神:百折不挠、坚持不懈、充满信念!于是读来便更有生气。运用比照的阅读方法,在这里方能深入地领会课文平常语言中蕴涵的深意。其实,训练学生的阅读方法与阅读能力,就是要在具体的“读什么”上作细微的点拨与指导。阅读的功夫本身是一种磨砺的“慢功”,不是简单的运用阅读知识、方法,便可以解决问题的。
  三、形成自觉习惯
  阅读教学最终是要学生形成自觉的阅读习惯,能在生活中经常阅读,获得生命的成长。因此,在学生获得初步的阅读方式、方法、能力的基础上,要鼓励学生经常阅读,以形成习惯。正如叶圣陶先生论述的那样:“国文教学自有它独当其任的任,那就是阅读与写作的训练。”所谓训练,“第一,必须讲究方法。怎样阅读才可以明白通晓,摄其精华,怎样写作才可以清楚畅达,表其情意,都得让学生心知其故。第二,必须使种种方法成为学生终身以行的习惯。因为阅读与写作都是习惯方面的事,仅仅心知其故,而习惯没有养成,还不济事。国文教学的成功与否,就看这两点。”学生只有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阅读教学才算真正达到了有效的目标。



孙静敏

帖子数 : 61
注册日期 : 11-04-28

返回页首 向下

返回页首


 
您在这个论坛的权限:
不能在这个论坛回复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