骊城学区教研论坛
Would you like to react to this message? Create an account in a few clicks or log in to continue.

有效的合作  灵动的课堂

向下

有效的合作  灵动的课堂 Empty 有效的合作  灵动的课堂

帖子  冯洁 周五 十二月 06, 2013 10:55 am

有效的合作  灵动的课堂
——数学学习材料
上学期我们进行了关于生本教育的培训,我们学区很多老师也在尝试,通过和老师们交流探讨,发现我们在运作时出现了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今天就这一情况和老师们继续学习生本理论。
教育之父郭思乐教授说:“没有小组就没有生本”。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改的核心理念。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能培养学生合作意识、交流能力,良好的合作学习,还可以使学生互相帮助,共同进步。小组学习怎样有效一直是我们老师所追求的。接下来就着重谈谈小组中的分工与合作。
   先谈分工:学习小组可分为四人小组,然后给每个学习小组的4位进行编号。1号为组长,组长一定是学习与管理能力都要具备的学生,负责小组学习的组织工作。2号为喜欢发言学习较好的学生。3号是学习一般的学生。4号是性格内向、不善言语或学习上需要帮助的学生。针对学习内容的不同及学习难度的高低,指定按不同的顺序进行交流。例如低年级语文老师在指导学生学写生字时可这样训练:1号组长带领书空生字,2号提醒生字书写时要注意的笔画,3号给生字找朋友,4号提问谁还有补充。总之学生编号后能最大限度的避免有些后进生在小组学习活动中没有发言锻炼的机会,又能避免小组学习无组织、盲目性地胡说。从而使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最有效地学习。在小组编排确定组长之后在小组内讨论给自己的小组确定一个名字,这个名字就伴随你们组一个学期或一学年。
再谈得力小组长的培养  
有一句俗话说得挺实在:“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一个得力的小组长是整个小组运转的关键。小组长善于组织、管理本组的成员,是小组活动得以有序开展的有力保证。明确当小组长的要求、职责,培养他组织小组活动的能力,如预习检查,查阅资料的检查,怎样组织讨论,怎样提问同学等,尤其要在组内关心学习成绩较差的同学,发动全组成员帮助他进步。因此小组长要有服务意识,要有吃苦精神,还要有足够的耐心和适当的方法。我们要特别注意对小组长的培养,我们可以定期召开小组长会议,定期听取小组长的汇报,定期在班上大力表扬做得好的小组长,老师也要在班上帮助小组长在班上建立威信,在组内意见不统一时,一定要听从组长的安排等等。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小组长也可以在组内轮流当。
合作学习
(一)选择难易适当的学习任务
小组合作学习的任务难易要适当,如果太容易,学生不需要他人协助也能完成,就会失去合作学习的意义,学生的合作也会失去动力;如太难,小组通过一定的努力仍不能达到目标,便会饱尝失败的苦果,逐渐失去学习的信心,也就失去了合作的兴趣和主动性。教师设计的讨论题既要有利于学生的思维活动,又要符合学生的认知,内容的难易应确定在学生“跳一跳摘得到”的层次。这样才具有挑战性,才有利于激发学生个体的主动性。一般来讲,在教学的重点、难点、关键处可设计一些富有思考价值的问题,组织小组合作学习。
(二)讲清评价标准
教师必须对学生讲清你所希望看到的好的具体行为,这样学生才可能出现你所期待的行为。特别是对于低年级的学生,在小组合作之前就告诉学生,老师特别希望他们在小组活动时能够轮流发言或动手操作,让每个小组成员都有发言的机会和实践的机会,当有人发表见解时,其他成员应该认真倾听,如果对别人的看法有不同意见时,应该等别人说完自己的意见之后再提出,当一个人发表完自己的意见时,其他同学要自觉鼓掌表示感谢,为了避免影响其他小组的活动,小组交流时应该尽量压低声音,老师要提醒学生,如果发现小组成员再完成自己的职责时有困难,别的成员应该热情的去帮助他。通过一段时间训练,学生就能够按照老师的希望去做,小组成员之间还会形成互相监督、互相促进的气氛。老师的要求讲得越清楚、越细致,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就越容易出现教师所希望的行为。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
良好的合作习惯是合作学习成功的重要保证。在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这些习惯。
1.狠抓常规,训练听口令的习惯
让学生行动听指挥从一开始就要让学生知道:每次小组活动开始,都要听到老师“小组活动开始”的命令,才能进行小组活动,否则要重新开始。比如低年级老师设计摆字卡时,可以从对口令开始,老师说:小小字卡摆出来,学生答:边读边摆我最棒。然后小组就开始摆字卡了。先活动完的小组,可以面向老师坐好,(老师一眼就能看到)。如果没到规定时间,小组内可进行第二次活动,不允许做无关的事。老师认为小组活动的时间到了,喊停止的口令,老师可以说:时间到。学生:我坐好。当然口令不是固定的,主要是让学生知道必须停止手上的所有动作。以上常规每次活动都要进行严格训练,特别是开学初,一直训练到他们已经非常自觉按老师要求的去做为止,今后只要老师发出命令,他们会条件反射地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情。
2.培养学生认真思考、积极发言的习惯
在小组活动中,各个小组都会出现个别学生不积极的参与到小组合作学习当中,等别人讨论的结果进行总结,自己不动脑子只是坐享其成。还有个别的同学利用小组合作的机会搞小动作,说悄悄话。这就显示出这些孩子的学习品质和学习态度。因此,教师首先要培养学生积极动脑、认真思考、踊跃发言的习惯,让学生真正参与课堂教学,主动探究新知的形成过程,并把自己的探究过程用语言表达出来。在组内进行交流,既能发现与自己不同解决问题的方式,又为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提供帮助,真正发挥团体的精神。这对于刚刚开始的小组学习活动尤为重要。老师要耐心扶助,除了教给他们一步一步的思考方法外,还可以努力创设便于学生思考的情境,激发学生动脑欲望,逐步形成动脑、动口的习惯,使学生在小组合作中敢想、敢做、敢说。
3.培养学生认真倾听尊重他人的习惯
小组合作学习中除了要独立思考、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外,还应具有认真倾听他人发言的习惯。只有学会尊重他人,重视采纳他人意见,才能优势互补,共同提高。在我们教学实践中,尤其是低年级学生经常会出现这种现象:当一个学生发言时,其他学生也没认真听,而是手举得多高,屁股也远离凳子,不停地喊“老师,我、我"。极个别学生干脆是一副吃冰棍,拉冰棍的样子——没话。这样就不能达到合作学习的目的。因此,在交流时,老师要着力培养学生认真倾听别人意见的习惯。可采取这些办法:要求学生在听别人发言时做到:坐端正、眼看发言的同学、闭上嘴巴用心听。并思考他的意见和自己的意见是否一致,如果不是就要考虑自己怎样补充。老师可在发言同学刚坐下时,就马上点名,让学生重复刚才同学的话,大力表扬听得认真的同学,并告诉学生:认真听别人发言是老师很喜欢的行为,是尊重别人的行为,下次你发言时别人也会认真听你发言的。这样长期训练学生就会形成认真倾听的好习惯。
(四)小组汇报应该因课而异
为什么这样说呢?这是从老师们教学实践得出的,什么都按惯例小组汇报,反而不利于教学,相对浪费时间。课堂上教学需要就进行汇报,比如收集资料的汇报就可以面对全班展示。但写字、朗读的就不能过多小组展示,一两个小组就可以了。尤其应该注意的是学生的评价朗读,起不到应有的评价作用,可以学生少评价,老师多指导。
(五)要建立起激励组间竞争的奖励机制
竞赛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一种手段,在竞赛过程中,学生的成就动机往往比平时更强烈,学习兴趣也大大增强,学习效率也会有更大提高。在学习小组之间,适当地开展集体竞赛,每个学生都要获胜的机会,可增进个人对小组的责任心,增强小组的凝聚力。竞赛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我们在教学中尝试两种竞赛手段:(1)组内竞争和组间竞争。比如每次小组学习我们都会根据小组的学习情况,守纪情况、发言情况等等进行评选优胜小组。并给优胜小组加分或颁发课堂奖励卡。这就是组间竞争。组内竞争就是小组内谁发言最积极、最认真倾听或是最守纪,直接给他颁发课堂奖励卡。(2)短期竞赛和长期竞赛。短期竞赛即只在一节课内进行,当堂课对各小组的表现进行评价和奖励。这个评奖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多向交流、主动学习、互相评价的过程,使学生能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去,同时也巩固了所学知识。老师一般可在每一节课通过不同的方式评选一、二、三等奖的小组,给这些小组颁发课堂奖励卡,这样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奖,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并累计到周评选小组上。这里值得注意的是每节课的竞赛方式要经常变换,比如这两天给小组加分,过两天就要换夺旗大赛了。长期竞赛就是一周、一月、或一学期内进行的竞赛。以每节课为基点进行累加,累加到一周、一月、一学期进行评选优胜小组。累加的方式多种多样,你可以以分数的形式出现,也可以贴画、盖旗,到最终评选上的优胜小组集体进行奖励。这样各组的学生都有机会获奖,学生的长期的积极性就被激发了。通过实践表明,长期竞争的方法对孩子的学习积极性的提高非常有效。
小组学习是生本课堂上必不可少的学习方式之一,是符合时代的学习形式,它对促进学生积极进取、自由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发挥了积极作用。相信我们在以后的教学中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把握最佳时机,组织引导学生有效开展小组学习,让小组学习成为学生学习最有效的途径之一。让生本理念在我校落地、生根、长叶、开花,有那么一天硕果累累。

冯洁

帖子数 : 60
注册日期 : 11-04-18

返回页首 向下

返回页首


 
您在这个论坛的权限:
不能在这个论坛回复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