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学前的准备,您做好了吗?
入学前的准备,您做好了吗?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间,您的孩子即将结束幼儿园的生活成为一名小学生了。最近,有些大班幼儿家长询问有关怎样对孩子进行入学准备教育的问题。有的家长问是否应抓紧这几个月教孩子学点汉语拼音,让孩子多识些字,做些数学题;有的家长说,快上小学了,孩子还那么贪玩,是否该将家里的玩具收起来好让孩子收收心;还有的家长问是否要把孩子转入小学学前班去学习……
其实,幼儿园与小学是两个不同的生活与学习环境。孩子在幼儿园得到老师和保育员的精心照料,而到了小学,许多方面都要求孩子自我管理了。如课间10分钟,需要孩子自己安排活动,包括喝水、上厕所等;在幼儿园孩子们是以游戏为主要活动形式,是寓学于玩的,而到了小学则是以课堂学习为主要活动形式了;在幼儿园一般都能保证充足的午睡时间,而到了小学只有短暂的午休。还有,孩子每天早晨入园时间往往不是限制得很死,但到了小学则必须在规定时间到校。上面种种差异就必然形成一个坡度,要求孩子去适应一种变化了的学习生活。为了减缓这一坡度,增强孩子的适应性,在大班阶段家长就要加强对孩子进行入学准备方面的教育。
一般说来,在孩子入学前这几个月里,家长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并合理做好各方面的准备工作。
首先,进小学对孩子是个心理挑战,需要做好生理、心理、学习适应、社会性适应等各方面的准备。
在孩子没有准备好时,就让他上学是不公平的,上学对孩子来说是一种“匆忙”的经历,如果他不喜欢这种经历,就会感到自己被抛弃了。孩子有知情权,我们应该把学校的一些规矩告诉孩子,让他知道自己可能会面临哪些困难,从中体验哪些乐趣。只有对上学全面的了解了,才不会让孩子因为对学校的期望过高而失望。
其次,能否适应此挑战很大程度取决于家长有无正确的认识和做法。大班起,幼儿园开始对孩子进行入学方面的准备,但入学准备不单单是幼儿园的事,更需要家长积极的配合。
第三,我们要意识到做好入学准备,并不等于提前“小学化”。
家长对孩子进行入学准备教育,不是指提前教拼音、识字、外语等,也无需把家里的玩具收起来,更不要让孩子进学前班,而应该从上述这些方面对孩子进行培养和教育。我们通过对几位小学老师的 交流讨论,发现他们没有提到孩子在知识上要准备些什么,而是针对观察到的现象向家长提出:要重视孩子的能力培养,比如自控能力、观察能力、交往能力、生活自理能力等。其次要重视孩子的学习习惯的培养,比如自己整理文具、阅读、书写姿势、听课习惯等。其中多位老师提到孩子的注意力、观察力和自理能力三方面。那么,具体从哪些方面去做呢?家长可侧重进行以下几方面的教育:
第一,激发幼儿对小学生活的向往,做好入学前的各种心理和独立性方面的准备。
首先要让孩子喜欢学校,在为孩子选定学校后,带孩子参观未来的学校,了解学校的布局,激发孩子对学校生活的向往。家长可以带孩子到有小学生的邻居家观察小学生怎样完成家庭作业。对孩子的一些问题要正面回答,不要吓唬孩子。例如:早晨您送孩子上幼儿园时,在路上见到许多小学生背着书包上学校,这时,您不妨对孩子说:“瞧,这些哥哥姐姐多神气!”使孩子产生羡慕之情。另外,您可以提早和老师接触,入学后,家长还需主动与小学老师取得联系,相互协调。
其次,及时观察孩子的表现,做有心人,和孩子亲密交谈,了解他对入小学的想法、困难,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比如,孩子在幼儿园里以“游戏”为主,进入小学后以“学习”为主。孩子突然由“动”转“静”,确实很难适应。对认读、学习、背诵等没有兴趣,因此用简洁明了的语言向孩子介绍上课的一般过程、形式和要求,使孩子入学后的行动“有章可循”,是非常必要的。
第三,当孩子遇到实际困难,要耐心地手把手指导,不要批评而是应化解其想法。小学每节课半小时以上,需要孩子坐在椅子上集中“注意力”听老师讲课,这对刚从幼儿园毕业的孩子来说是有一定难度的,要求相对比较高,容易造成孩子的不适应。所以应该帮助孩子发展有意注意,需要意志力的参与,而孩子的意志力发展较差,培养有意注意不可操之过急。
经过这一系列的活动,孩子们对上小学有了强烈的愿望,对小学生活也有了一些初步的心理准备。
第四,消除顾虑,不要看重成绩,而是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前抓好孩子学习习惯、学习能力、社会交往的培养。
其实,幼儿园与小学是两个不同的生活与学习环境。孩子在幼儿园得到老师和保育员的精心照料,而到了小学,许多方面都要求孩子自我管理了。如课间10分钟,需要孩子自己安排活动,包括喝水、上厕所等;在幼儿园孩子们是以游戏为主要活动形式,是寓学于玩的,而到了小学则是以课堂学习为主要活动形式了;在幼儿园一般都能保证充足的午睡时间,而到了小学只有短暂的午休。还有,孩子每天早晨入园时间往往不是限制得很死,但到了小学则必须在规定时间到校。上面种种差异就必然形成一个坡度,要求孩子去适应一种变化了的学习生活。为了减缓这一坡度,增强孩子的适应性,在大班阶段家长就要加强对孩子进行入学准备方面的教育。
一般说来,在孩子入学前这几个月里,家长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并合理做好各方面的准备工作。
首先,进小学对孩子是个心理挑战,需要做好生理、心理、学习适应、社会性适应等各方面的准备。
在孩子没有准备好时,就让他上学是不公平的,上学对孩子来说是一种“匆忙”的经历,如果他不喜欢这种经历,就会感到自己被抛弃了。孩子有知情权,我们应该把学校的一些规矩告诉孩子,让他知道自己可能会面临哪些困难,从中体验哪些乐趣。只有对上学全面的了解了,才不会让孩子因为对学校的期望过高而失望。
其次,能否适应此挑战很大程度取决于家长有无正确的认识和做法。大班起,幼儿园开始对孩子进行入学方面的准备,但入学准备不单单是幼儿园的事,更需要家长积极的配合。
第三,我们要意识到做好入学准备,并不等于提前“小学化”。
家长对孩子进行入学准备教育,不是指提前教拼音、识字、外语等,也无需把家里的玩具收起来,更不要让孩子进学前班,而应该从上述这些方面对孩子进行培养和教育。我们通过对几位小学老师的 交流讨论,发现他们没有提到孩子在知识上要准备些什么,而是针对观察到的现象向家长提出:要重视孩子的能力培养,比如自控能力、观察能力、交往能力、生活自理能力等。其次要重视孩子的学习习惯的培养,比如自己整理文具、阅读、书写姿势、听课习惯等。其中多位老师提到孩子的注意力、观察力和自理能力三方面。那么,具体从哪些方面去做呢?家长可侧重进行以下几方面的教育:
第一,激发幼儿对小学生活的向往,做好入学前的各种心理和独立性方面的准备。
首先要让孩子喜欢学校,在为孩子选定学校后,带孩子参观未来的学校,了解学校的布局,激发孩子对学校生活的向往。家长可以带孩子到有小学生的邻居家观察小学生怎样完成家庭作业。对孩子的一些问题要正面回答,不要吓唬孩子。例如:早晨您送孩子上幼儿园时,在路上见到许多小学生背着书包上学校,这时,您不妨对孩子说:“瞧,这些哥哥姐姐多神气!”使孩子产生羡慕之情。另外,您可以提早和老师接触,入学后,家长还需主动与小学老师取得联系,相互协调。
其次,及时观察孩子的表现,做有心人,和孩子亲密交谈,了解他对入小学的想法、困难,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比如,孩子在幼儿园里以“游戏”为主,进入小学后以“学习”为主。孩子突然由“动”转“静”,确实很难适应。对认读、学习、背诵等没有兴趣,因此用简洁明了的语言向孩子介绍上课的一般过程、形式和要求,使孩子入学后的行动“有章可循”,是非常必要的。
第三,当孩子遇到实际困难,要耐心地手把手指导,不要批评而是应化解其想法。小学每节课半小时以上,需要孩子坐在椅子上集中“注意力”听老师讲课,这对刚从幼儿园毕业的孩子来说是有一定难度的,要求相对比较高,容易造成孩子的不适应。所以应该帮助孩子发展有意注意,需要意志力的参与,而孩子的意志力发展较差,培养有意注意不可操之过急。
经过这一系列的活动,孩子们对上小学有了强烈的愿望,对小学生活也有了一些初步的心理准备。
第四,消除顾虑,不要看重成绩,而是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前抓好孩子学习习惯、学习能力、社会交往的培养。
抚幼张冬青- 帖子数 : 47
注册日期 : 11-06-03
您在这个论坛的权限:
您不能在这个论坛回复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