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生本课堂中展示环节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转载】生本课堂中展示环节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生本课堂中展示环节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在生本课堂中,课堂展示无疑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课堂上的“交流展示”环节绝不能是预习的重复,而应是学生预习之后的延续和发展。如何让课堂展示成为课堂上师生共同创造奇迹,唤醒各自沉睡潜能的时空,点燃学生智慧的重要抓手,让课堂展示在课堂教学中也变得高效,避免出现为了展示而展示的现象,是一个非常值得关注的问题。本人根据我校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就构建生本课堂展示的细节谈谈以下几点体会,仅供大家参考。一、氛围营造是前提
精心为高效的课堂展示营造氛围,笔者认为需要在让学生“敢展示,会展示”上下功夫。所谓的“敢展示”,就是指教师注意建立一种良好的师生关系,积极创设一种平等、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让学生精神上自由,有表现的欲望,只有这样,针对学习内容,学生有感才会发,有疑问才会表达出来,展示才能真正的成为观点的交流、智慧的碰撞。而所谓的“会展示”,一方面需要在老师的指导下,让学生找到带有普遍意义和近似性的“问题”进行展示,让学生找到容易出现歧义的或者核心的知识问题才拿出来做展示,而另一方面,则需要老师教给学生必要的展示的技巧,比如利用图表比数字更直观,更形象和具体,比如利用表格展示更易于让人对相关的数据产生对比等。所以,在教学过程的展示环节,尊重学生的心智发展水平,营造好氛围,在诱导他们展示,激发出他们积极方面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二、适当板书不容忽视
生本课堂展示,不管是那种具体的展示形式,都应该是非常有条理的。只有这样的展示,才能把展示者最完整的想法和观点表达出来,让听众或者是观众参与进来。所以,即便是在有电视机或者投影的今天,重视传统课堂中的板书(注意并不是PPT里一晃而过的总结),利用它的直观演示和提纲挈领的作用以及停留时间较长的特点,理清当堂知识的学习思路,强化知识点,总结学习内容等方面,更加有利于学生的探究和反思,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三、善于等待和聆听很重要
不管是那种课堂展示,实际上对学生的要求是非常高的。因此,在课堂展示中,老师学会等待和聆听,给足学生展示前的思考和反应的时间,至关重要。否则,即便是课堂教学中有展示环节,但老师为了追求“高效”,很容易从过去的“满堂灌”,变成“满堂问”、“满堂说”或者没有人展示。不恰当的例子,具体的表现为,当学生还在自学,或者读书、讨论的时候,由于老师的急躁冒进,就指名“你问”“他问”“大家问”“你说”“他说”“大家说”,结果,由于学生准备不充分,展示不理想,老师只好重新开始引导重新从头学习。这样展示显然是流于形式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不仅不能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而且浪费了时间。
四、点评提升必不可少
不同的学生思考问题的角度和方式是都不一样的。因此,在课堂展示的过程中,特别是集体展示,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的同时,对学生的展示进行多元化的解读和引导,使展示始终聚焦在课题中心周围。在学生展示的过程中可能出现偏差,这是真实的,正常的,但我们教师不能因为要尊重学生而无视这种偏差,很随意地加以肯定或否定,而应该运用自己的智慧,把这种差异及时地转化成新的教学资源加以运用,在交流、对话中形成新的展示。学生展示结束后,教师一定要对展示情况进行点评和提升,进行归纳总结,当然,让学生进行总结更好了。
蒋淑仙- 帖子数 : 177
注册日期 : 11-03-21
【转载】 在生本教育的课堂教学中,师生要做什么
在生本教育的课堂教学中,师生要做什么
在生本教育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一般要做的:
课前:
1、以课标为基准,以教材为学习内容,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教学案一体设计(即前置性作业)。
2、选择承担研究任务并主讲的学生小组,必要时先培训主讲学生。要运用先进的教育理念,又不能捆绑住教师的手脚,教师的主导作用要时刻牢记在心,要当好一个帮助者、引导者。
3、预设学生可能出现或提出的问题,找到相应解决方案。对于生成性的新问题不能置之不理,这不但是学生也是教师再学习的过程。
4、估计引领学生继续思考的切入点可能有哪些,以便在课堂上根据情况随机应变。
5、准备练习应用或反馈评价所需要的问题,设计一些能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能力发展评价项目。
课中:
1、仔细倾听研究小组的讲解思路,观察与提问同学的互动情况,仔细做好记录,及时点评。点评间隔时间不超过5分钟,否则不能及时反馈学生展示思路的优点与不足。
2、在学生错讲、漏讲、讲解不透、概念出现模糊的地方,要及时组织学生进行讨论。
3、要提倡学生之间、小组之间相互评价。以鼓励为主。在学生体验成功的同时也要学会感受挫折,这是人生成长必不可少的两面。
课后:
1、反思、整理、记录教学反思。对课堂上争执不下的一些问题,查阅资料、寻找思路。
2、准备练习应用专题训练资料;解答学生的质疑或单独培训主讲学生。
在生本教育的课堂教学中,学生应该做到的:
课前
1、各小组由教师指定或小组选择专题进行研究。完成前置性作业,找出自己的知识薄弱点,在课前在同组或是同学中得到解决。
2、组内分工协作,将研究的讲解思路写在作业本上并相互进行预讲。
3、将需要板书的内容提前板书在黑板上。
课中
1、研究小组分别介绍研究(讲题)思路,同时相互补充,找出关键词或关键数据的方法,分析思路。有条件的也可以投影或是多媒体展示。
2、听课同学随时质疑或提出自己的困惑,研究小组进行解答。根据教师的点评,修改归纳整理思路。
课后
1、反思、整理、补充课堂笔记或是错题集。
2、小组内交流心得,完成有关巩固练习并自己批改。
在生本教育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一般要做的:
课前:
1、以课标为基准,以教材为学习内容,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教学案一体设计(即前置性作业)。
2、选择承担研究任务并主讲的学生小组,必要时先培训主讲学生。要运用先进的教育理念,又不能捆绑住教师的手脚,教师的主导作用要时刻牢记在心,要当好一个帮助者、引导者。
3、预设学生可能出现或提出的问题,找到相应解决方案。对于生成性的新问题不能置之不理,这不但是学生也是教师再学习的过程。
4、估计引领学生继续思考的切入点可能有哪些,以便在课堂上根据情况随机应变。
5、准备练习应用或反馈评价所需要的问题,设计一些能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能力发展评价项目。
课中:
1、仔细倾听研究小组的讲解思路,观察与提问同学的互动情况,仔细做好记录,及时点评。点评间隔时间不超过5分钟,否则不能及时反馈学生展示思路的优点与不足。
2、在学生错讲、漏讲、讲解不透、概念出现模糊的地方,要及时组织学生进行讨论。
3、要提倡学生之间、小组之间相互评价。以鼓励为主。在学生体验成功的同时也要学会感受挫折,这是人生成长必不可少的两面。
课后:
1、反思、整理、记录教学反思。对课堂上争执不下的一些问题,查阅资料、寻找思路。
2、准备练习应用专题训练资料;解答学生的质疑或单独培训主讲学生。
在生本教育的课堂教学中,学生应该做到的:
课前
1、各小组由教师指定或小组选择专题进行研究。完成前置性作业,找出自己的知识薄弱点,在课前在同组或是同学中得到解决。
2、组内分工协作,将研究的讲解思路写在作业本上并相互进行预讲。
3、将需要板书的内容提前板书在黑板上。
课中
1、研究小组分别介绍研究(讲题)思路,同时相互补充,找出关键词或关键数据的方法,分析思路。有条件的也可以投影或是多媒体展示。
2、听课同学随时质疑或提出自己的困惑,研究小组进行解答。根据教师的点评,修改归纳整理思路。
课后
1、反思、整理、补充课堂笔记或是错题集。
2、小组内交流心得,完成有关巩固练习并自己批改。
蒋淑仙- 帖子数 : 177
注册日期 : 11-03-21
[转载]我对生本课堂的几点认识(整理稿)
我对生本课堂的几点认识(整理稿)
一、什么是生本课堂
“生本课堂”是一种新提出的教学形态。就是一种“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教育理念。“生本课堂”是以学生为本的课堂,是“师本课堂”的重大改革,改变过去“我讲你听”的课堂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在教师的组织下进行自主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落实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1.生本理念。
所谓生本,就是尊重生命,尊重自然,以学生发展为本,将需要或能够托付给学生的教育,不加太多的修饰和框架交给学生。
这既是一种方式,更是一种理念,“生本”教育的原则: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
“生本”教育的内在核心:以学生为本,以学为本,以生命为本。“生本”教育下的学生是在人(教师)的帮助下“天”(天性、本能)教的,而不是老师教的。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教学观就是关注生命,关注状态,把“为教师好教而设计的教学”改变为“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学”。
2.生态课堂。
“生”是指可以发育的物体在一定的条件下发展长大;“生”是活着的,有生命的;“生”又是“学生”。“态”是指形状、样子。那么,“生态”也可理解为“可以发育的物体在一定的条件下发展成长的样子”。“生本教育”理念下课堂教学追求的就是这样一种课堂教学环境,让课堂教学中的生态实体----教师与学生,在良好的条件下自然、和谐地自由生长发展。
3.生命价值。
教育的主体是生命自身,教育的本体是生命的提升。教师在进行学生管理时要遵循人性的发展,开展课堂教学时要遵循认知规律,评价学生时要尊重生命发展。教师要全面依靠学生,唤起学生的自我意识,实现学生自我发展,体现学生的生命价值,并且调动起学生的一切,去不断地创造自我,改善和发展生命,收获丰富和充实的人生。
二、生本课堂的特点
首先,生本课堂首先是营造了浸润着民主、平等、激励和谐的人文课堂环境。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都是以学生的积极参与为前提,没有学生的积极参与,就不可能有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实践证明,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参与的深度与广度,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果。“没有学生的主动参与,就没有成功的课堂教学”。因此教师要转换角色,从“知识的神坛”上走下来,成为学生学习的伙伴,组建起“学习共同体”,与学生平等地交流和探讨,允许学生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奇特的想法,暂缓批评,激励善待学生,创设一种“心理自由和安全”课堂教学环境,让学生的心智和心灵能自由自在的放飞。
其次,生本课堂是对教材进行了“二次开发”。在尊重教材的基础上,教师能超越教材,积极地审视、科学地处理加工教材,善于挖掘教材之外的教学资源,在激活学生思维方面大做文章、巧作文章。如何调动学生“思维的参与度”呢?要善于开发、引用情景和案例,巧妙地设置问题,引发学生心理上的认知冲突,智慧上的挑战,使学生处于一种“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弗能”的愤悱状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第三,是生本课堂体现了“以学定教”的教学理念。只有建立在学生认知水平、知识能力“最近发展区”上的“以学定教”课堂教学才能具有较强的针对性,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也才能最大程度发生共振共鸣;只有把学生当作学习任务的“首要责任人”,教师由教的“控制者”变为学生学习的“共同体”时,“充满生机与活力”的课堂才能实现;也只有当教师能不拘泥于预设的教案,“眼中有学生”,能及时捕捉到学习进程中的信息并快速调整自己的教学思路时,课堂教学才能是有效的。同时要把思考的权利、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让学生有充分表达自己思想和展示思维过程的舞台,让他们在质疑问难和讨论交流中获取知识,提升能力,感受成功的愉悦。
最后生本课堂善待了学生差异。正是因为学生学业的参差不齐、兴趣爱好有别、个性价值多元,才使得我们的社会色彩斑斓,纷繁复杂。若用同一标准同一把尺子去要求和评价所有同学,每个同学都会被过早地贴上好中差的标签。但多元智能告诉我们每个同学都有自己的优势智力领域,每个人都可能获得成功,因此面对富有个性的学生,要学生会善待、宽容、欣赏学生,用“放大镜”去捕捉每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让每位学生在教师的激励中不断超越自我,不断获得身心教育发展的增值。
三、怎样形成生本课堂教学形态
怎样逐步形成独具个性特色的“生本课堂”教学形态?
1、学习为先,把握“生本课堂”
生本课堂应具有什么的形态,与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有何区别,如何去建构,哪些理论可指导生本课堂的建构,生本教育应具备什么样教学观、教师观、学生观、评价观……等一系列问题时只能从阅读学习和案例分析中寻找到答案。我们要把“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当作教师的一种职业生活方式,让学习研究成为习惯、反思交流变成常规。“养其根侍其实,加其膏希其光”,唯有阅读学习才能转变我们的教育理念,才能充盈我们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智慧。通过阅读学习来引领导航生本课堂。
2、实践为基,践行“生本课堂”
教育理念只有根植于课堂实践的这片土壤才能具有鲜活的生命力,才能生根、发芽、开花,并结出丰硕的果实;唯有教学实践才能检验生本理念是否内化、生本课堂是否构建、生本发展性评价是否建立。每位教师要以三尺讲台为舞台,努力探索、不断实践、优化完善生本课堂,从而建构出不同学科和个性特色的生本课堂新形态。
3、反思为本,优化“生本课堂”
名师=经验+反思。教师的成长研究表明教师的经验源于时间的积累,一般在10--15年可成为一个富有经验的教师,但大部分不能超越经验型教师而成为名师和研究型教师,其原因是缺乏反思。“吾每日三省吾身”。每位教师要学会在言谈和行动中思考生本教育,学会在撰写与生本课堂有关的教育叙事、案例和课例分析中反思生本课堂,学会在反思批判中促使自身的专业成长。
四、生本课堂的教师观
1.生本课堂,教师如何备课
教师在备课时,由原来定的考虑“教什么、怎么教”转变为“学什么、怎么学”,充分思考如何组织学生更好的进行学习。
首先,教师需要重整教学资源,总体设计教学内容,充分预设好四个方面:学生会做的、不会做的、学生可能提的问题、学生想提却提不出的问题。(真正把握不同层次学生的原有状况,做到心中有学生。)
其次,明确教学目标,尤其要体现学科思想、科学方法和知识达成度,寻找知识根脉,关注重点环节。(真正把握教材重点、难点和知识体系,做到心中有目标。)
2.生本课堂,教师如何管理
生本课堂,学生放开了,教师的教、讲少了,需要科学有效的课堂管理。所以我们要解决一系列的新问题:学习小组的组建、学生讨论的组织、课堂展示的指导、听课学生的管理、师生互动的情境等。(关键是转变观念,相信学生有自主学习的需要和能力,习惯需要培养,更需要坚持。)
3.生本课堂,教师如何评价
生本课堂,以学生的自学、讨论、交流为主,我们要研究、改革学生评价标准和方式,用多元的、发展的、过程性评价学生的思想、学习、精神状态、合作探究意识等,使学生产生学习兴趣并维持较高的热情。(凡是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我们要用自己的智慧创造不同的方式方法。)课堂不是教师的舞台,而是学生的展示台,他们是学习的主体,是课堂的主人。教师要尊重学生,依靠学生,把课堂与学习交还给学生,做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帮助者。学生是否积极、高效、快乐的学习是课堂的主要评价标准。
五、生本课堂发展性评价指标
“生本课堂发展性”评价指标应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是否重视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
“生本课堂”要求教师在对教材的进行二次开发的基础上,设置问题情景,引发认知冲突,建立起智慧上的挑战,激发学生参与知识形成过程的兴趣,从而让学习过程成为学生自主建构知识的过程,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判断课堂教学是否有效,不仅要看学生积累知识的量,更要看学生参与知识形成过程中思维的深度和广度,有多少知识是通过自己探究建构的。因而学生有无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是判断课堂教学是否有效的一个重要指标,也是衡量是否是“生本课堂”的一个重要评价指标。教师是否重视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评价:1学生参与的方式:个别学习与小组合作学习相结合,不是形式上的大合唱,而是实质性的思考、表达、讨论与交流。2学生参与的广度与深度:包括学生自主活动和学习的时间,学生回答问题和动手操作的人次等;3参与的效果: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思维能力的开发程度及情感态度的提升效果。
2、是否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生本课堂”应把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培养放在一个显著的位置,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善于创设探究情景,搭建探究平台,问题让学生自主发现,知识让学生自主生成,规律让学生自主归纳,最后通过旧知衍生出新知。可从以下几方面来评价教师是否关注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在一节课中,教师提出了多少个开放性问题?教师是否尊重学生不同的观点和意见?教师对学生的独特见解是否有意识地加以表扬和激励?学生自主探究和解决问题的时间有多少?学生主动提问的次数有多少?学生能否多角度的思考问题?学生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有多少人次?学生回答问题是否有新意和灵活性?
3、是否使课堂教学保持有效的互动
生本课堂的教学过程是认知建构、师生互动、情感体验多向交流过程,评价一堂课是不是高质量的课,是不是“生本课堂”,教师能否使课堂保持有效和深层互动是一条重要指标。评价课堂教学的互动性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分析判断:是教师拥有“言语霸权”还是“民主协商”?是“先教后学”还是“先学后教”?是“示范模仿、讲解接受”还是“自主探究、参与体验”?是教师的“包办代替”还是学生的“自主建构”?是仅重视“知识结果”还是“过程与结果”并重?
4、是否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
“生本课堂”追求三维目标的整合,即以知识和能力为主线,分层落实,面向全体学生;以过程和方法为核心,启发学生,促使学生全面发展;以情感和态度为动力,促使学生主动发展。而积极的情感体验只能建立在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之上,建立在学生不断的成功和进步之上,因此教师能否营造民主、和谐、宽松课堂环境是学生获得积极情感体验的前提条件。
考察教师是否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判断:
(1)教师创设宽松和谐课堂情景的程度:教师是否有***,精神是否饱满;是否善于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授课过程能否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情感共鸣;是否善于表扬激励学生,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乐趣;是否善于体察学生的变化,恰当调控教学;是否善待、宽容和欣赏学生。
(2)学生情感投入的程度:学生注意力是否集中,有无高涨的学习热情和良好的精神状态,能否保持内在的学习兴趣和需要。
如果我们能以郭思乐的“生本教育”为指导,摒弃过去的惯性思维方式,从备课环节开始,从课堂细节入手,从激发学生自主意识做起,坚持、坚持、再坚持,我们的教学质量会再次得到提升,“生本教育”将形成为我校教学特色。
一、什么是生本课堂
“生本课堂”是一种新提出的教学形态。就是一种“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教育理念。“生本课堂”是以学生为本的课堂,是“师本课堂”的重大改革,改变过去“我讲你听”的课堂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在教师的组织下进行自主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落实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1.生本理念。
所谓生本,就是尊重生命,尊重自然,以学生发展为本,将需要或能够托付给学生的教育,不加太多的修饰和框架交给学生。
这既是一种方式,更是一种理念,“生本”教育的原则: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
“生本”教育的内在核心:以学生为本,以学为本,以生命为本。“生本”教育下的学生是在人(教师)的帮助下“天”(天性、本能)教的,而不是老师教的。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教学观就是关注生命,关注状态,把“为教师好教而设计的教学”改变为“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学”。
2.生态课堂。
“生”是指可以发育的物体在一定的条件下发展长大;“生”是活着的,有生命的;“生”又是“学生”。“态”是指形状、样子。那么,“生态”也可理解为“可以发育的物体在一定的条件下发展成长的样子”。“生本教育”理念下课堂教学追求的就是这样一种课堂教学环境,让课堂教学中的生态实体----教师与学生,在良好的条件下自然、和谐地自由生长发展。
3.生命价值。
教育的主体是生命自身,教育的本体是生命的提升。教师在进行学生管理时要遵循人性的发展,开展课堂教学时要遵循认知规律,评价学生时要尊重生命发展。教师要全面依靠学生,唤起学生的自我意识,实现学生自我发展,体现学生的生命价值,并且调动起学生的一切,去不断地创造自我,改善和发展生命,收获丰富和充实的人生。
二、生本课堂的特点
首先,生本课堂首先是营造了浸润着民主、平等、激励和谐的人文课堂环境。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都是以学生的积极参与为前提,没有学生的积极参与,就不可能有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实践证明,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参与的深度与广度,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果。“没有学生的主动参与,就没有成功的课堂教学”。因此教师要转换角色,从“知识的神坛”上走下来,成为学生学习的伙伴,组建起“学习共同体”,与学生平等地交流和探讨,允许学生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奇特的想法,暂缓批评,激励善待学生,创设一种“心理自由和安全”课堂教学环境,让学生的心智和心灵能自由自在的放飞。
其次,生本课堂是对教材进行了“二次开发”。在尊重教材的基础上,教师能超越教材,积极地审视、科学地处理加工教材,善于挖掘教材之外的教学资源,在激活学生思维方面大做文章、巧作文章。如何调动学生“思维的参与度”呢?要善于开发、引用情景和案例,巧妙地设置问题,引发学生心理上的认知冲突,智慧上的挑战,使学生处于一种“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弗能”的愤悱状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第三,是生本课堂体现了“以学定教”的教学理念。只有建立在学生认知水平、知识能力“最近发展区”上的“以学定教”课堂教学才能具有较强的针对性,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也才能最大程度发生共振共鸣;只有把学生当作学习任务的“首要责任人”,教师由教的“控制者”变为学生学习的“共同体”时,“充满生机与活力”的课堂才能实现;也只有当教师能不拘泥于预设的教案,“眼中有学生”,能及时捕捉到学习进程中的信息并快速调整自己的教学思路时,课堂教学才能是有效的。同时要把思考的权利、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让学生有充分表达自己思想和展示思维过程的舞台,让他们在质疑问难和讨论交流中获取知识,提升能力,感受成功的愉悦。
最后生本课堂善待了学生差异。正是因为学生学业的参差不齐、兴趣爱好有别、个性价值多元,才使得我们的社会色彩斑斓,纷繁复杂。若用同一标准同一把尺子去要求和评价所有同学,每个同学都会被过早地贴上好中差的标签。但多元智能告诉我们每个同学都有自己的优势智力领域,每个人都可能获得成功,因此面对富有个性的学生,要学生会善待、宽容、欣赏学生,用“放大镜”去捕捉每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让每位学生在教师的激励中不断超越自我,不断获得身心教育发展的增值。
三、怎样形成生本课堂教学形态
怎样逐步形成独具个性特色的“生本课堂”教学形态?
1、学习为先,把握“生本课堂”
生本课堂应具有什么的形态,与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有何区别,如何去建构,哪些理论可指导生本课堂的建构,生本教育应具备什么样教学观、教师观、学生观、评价观……等一系列问题时只能从阅读学习和案例分析中寻找到答案。我们要把“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当作教师的一种职业生活方式,让学习研究成为习惯、反思交流变成常规。“养其根侍其实,加其膏希其光”,唯有阅读学习才能转变我们的教育理念,才能充盈我们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智慧。通过阅读学习来引领导航生本课堂。
2、实践为基,践行“生本课堂”
教育理念只有根植于课堂实践的这片土壤才能具有鲜活的生命力,才能生根、发芽、开花,并结出丰硕的果实;唯有教学实践才能检验生本理念是否内化、生本课堂是否构建、生本发展性评价是否建立。每位教师要以三尺讲台为舞台,努力探索、不断实践、优化完善生本课堂,从而建构出不同学科和个性特色的生本课堂新形态。
3、反思为本,优化“生本课堂”
名师=经验+反思。教师的成长研究表明教师的经验源于时间的积累,一般在10--15年可成为一个富有经验的教师,但大部分不能超越经验型教师而成为名师和研究型教师,其原因是缺乏反思。“吾每日三省吾身”。每位教师要学会在言谈和行动中思考生本教育,学会在撰写与生本课堂有关的教育叙事、案例和课例分析中反思生本课堂,学会在反思批判中促使自身的专业成长。
四、生本课堂的教师观
1.生本课堂,教师如何备课
教师在备课时,由原来定的考虑“教什么、怎么教”转变为“学什么、怎么学”,充分思考如何组织学生更好的进行学习。
首先,教师需要重整教学资源,总体设计教学内容,充分预设好四个方面:学生会做的、不会做的、学生可能提的问题、学生想提却提不出的问题。(真正把握不同层次学生的原有状况,做到心中有学生。)
其次,明确教学目标,尤其要体现学科思想、科学方法和知识达成度,寻找知识根脉,关注重点环节。(真正把握教材重点、难点和知识体系,做到心中有目标。)
2.生本课堂,教师如何管理
生本课堂,学生放开了,教师的教、讲少了,需要科学有效的课堂管理。所以我们要解决一系列的新问题:学习小组的组建、学生讨论的组织、课堂展示的指导、听课学生的管理、师生互动的情境等。(关键是转变观念,相信学生有自主学习的需要和能力,习惯需要培养,更需要坚持。)
3.生本课堂,教师如何评价
生本课堂,以学生的自学、讨论、交流为主,我们要研究、改革学生评价标准和方式,用多元的、发展的、过程性评价学生的思想、学习、精神状态、合作探究意识等,使学生产生学习兴趣并维持较高的热情。(凡是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我们要用自己的智慧创造不同的方式方法。)课堂不是教师的舞台,而是学生的展示台,他们是学习的主体,是课堂的主人。教师要尊重学生,依靠学生,把课堂与学习交还给学生,做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帮助者。学生是否积极、高效、快乐的学习是课堂的主要评价标准。
五、生本课堂发展性评价指标
“生本课堂发展性”评价指标应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是否重视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
“生本课堂”要求教师在对教材的进行二次开发的基础上,设置问题情景,引发认知冲突,建立起智慧上的挑战,激发学生参与知识形成过程的兴趣,从而让学习过程成为学生自主建构知识的过程,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判断课堂教学是否有效,不仅要看学生积累知识的量,更要看学生参与知识形成过程中思维的深度和广度,有多少知识是通过自己探究建构的。因而学生有无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是判断课堂教学是否有效的一个重要指标,也是衡量是否是“生本课堂”的一个重要评价指标。教师是否重视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评价:1学生参与的方式:个别学习与小组合作学习相结合,不是形式上的大合唱,而是实质性的思考、表达、讨论与交流。2学生参与的广度与深度:包括学生自主活动和学习的时间,学生回答问题和动手操作的人次等;3参与的效果: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思维能力的开发程度及情感态度的提升效果。
2、是否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生本课堂”应把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培养放在一个显著的位置,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善于创设探究情景,搭建探究平台,问题让学生自主发现,知识让学生自主生成,规律让学生自主归纳,最后通过旧知衍生出新知。可从以下几方面来评价教师是否关注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在一节课中,教师提出了多少个开放性问题?教师是否尊重学生不同的观点和意见?教师对学生的独特见解是否有意识地加以表扬和激励?学生自主探究和解决问题的时间有多少?学生主动提问的次数有多少?学生能否多角度的思考问题?学生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有多少人次?学生回答问题是否有新意和灵活性?
3、是否使课堂教学保持有效的互动
生本课堂的教学过程是认知建构、师生互动、情感体验多向交流过程,评价一堂课是不是高质量的课,是不是“生本课堂”,教师能否使课堂保持有效和深层互动是一条重要指标。评价课堂教学的互动性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分析判断:是教师拥有“言语霸权”还是“民主协商”?是“先教后学”还是“先学后教”?是“示范模仿、讲解接受”还是“自主探究、参与体验”?是教师的“包办代替”还是学生的“自主建构”?是仅重视“知识结果”还是“过程与结果”并重?
4、是否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
“生本课堂”追求三维目标的整合,即以知识和能力为主线,分层落实,面向全体学生;以过程和方法为核心,启发学生,促使学生全面发展;以情感和态度为动力,促使学生主动发展。而积极的情感体验只能建立在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之上,建立在学生不断的成功和进步之上,因此教师能否营造民主、和谐、宽松课堂环境是学生获得积极情感体验的前提条件。
考察教师是否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判断:
(1)教师创设宽松和谐课堂情景的程度:教师是否有***,精神是否饱满;是否善于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授课过程能否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情感共鸣;是否善于表扬激励学生,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乐趣;是否善于体察学生的变化,恰当调控教学;是否善待、宽容和欣赏学生。
(2)学生情感投入的程度:学生注意力是否集中,有无高涨的学习热情和良好的精神状态,能否保持内在的学习兴趣和需要。
如果我们能以郭思乐的“生本教育”为指导,摒弃过去的惯性思维方式,从备课环节开始,从课堂细节入手,从激发学生自主意识做起,坚持、坚持、再坚持,我们的教学质量会再次得到提升,“生本教育”将形成为我校教学特色。
蒋淑仙- 帖子数 : 177
注册日期 : 11-03-21
您在这个论坛的权限:
您不能在这个论坛回复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