骊城学区教研论坛
Would you like to react to this message? Create an account in a few clicks or log in to continue.

语文课须围绕本体性教学内容组织教学之六——依据认知规律设计教学流程

向下

语文课须围绕本体性教学内容组织教学之六——依据认知规律设计教学流程 Empty 语文课须围绕本体性教学内容组织教学之六——依据认知规律设计教学流程

帖子  孙静敏 周三 十二月 04, 2013 3:56 pm

现在常态的语文课采用的教学流程大多是“初读课文——分段讲读——总结提升”,这样的教学流程瞄准的是非本体教学内容,有利于课文思想内容理解,可是不利于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掌握和语文学习方法的迁移运用。这样设计教学流程,本体性教学内容教学往往是零打碎敲的,教师教过了,学生也可能是理解了,但往往没有学会。其实无论是语文知识教学还是语文方法教学,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都应该按照认识到实践的过程,就如数学老师教数学公式,用三分之一的时间教例题,然后用三分之二的时间让学生做习题,因为数学老师明白,如果学生不做习题,就不可能真正掌握这些公式,语文老师在这一点上必须向数学老师学习,不能满足于教过,应该追求学生学会,要严格遵循“认识——实践——迁移”的规律来设计教学流程。
比如于永正老师教学《月光曲》这篇课文,第一课时主要让学生反复朗读课文,读懂读熟课文,结合课文朗读教学生字词语,第二课时教学“事物和联想”,这是本体性教学内容。于老师是这样设计教学流程的:
一、认识“事物和联想”
1.读第9自然段,分辨哪些写事物,哪些是联想。
2. 去掉了这些联想的句子,那这段文字有什么变化(失去99%的美)
3. 小结:读文章时分辨事物和联想的作用。
二、拓展延伸,实践操练
读短文,画出联想的句子,再想一想,如果去掉了这些句子会怎么样?加上去有什么好处?
三、拓展延伸,迁移写作
1.修改短文,荷花
2.修改后交流。
首先认识什么是事物描写,什么是作者的联想,这时学生学到的仅是一个抽象的概念,一种陈述性知识;接下来让学生认识联想在文章中有什么作用,通过比较和小结,让学生明白读文章时要分辨事物和联想的作用,这样学生学到的是一种阅读的方法,一种程序性知识;然后还需要通过实践,在新的语境中去运用,这样学生才有可能真正理解并掌握这种阅读方法;最后再引导学生去修改一篇习作,让学生认识联想在写作中的作用,通过运用将事物和联想迁移为一种写作方法。这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从“认识——实践——迁移”的非常完整的学习方法教学流程。如果我们的语文教师有了这样明确的教学目标,并且围绕这一目标的达成来设计教学流程,那么我们语文课的教学效率就会大大提高。评价一节语文课是否有效,其核心指标主要不是看教了多少知识,而是应该看学生学得如何。
总之,语文教师应该牢固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课堂是否热闹,教师语言是否精彩,文本解读是否有新意,教学手段是否先进等,这些对课堂教学而言都是表面的形式上的东西,不能成为评价一堂课的主要指标。只有明确了语文本体性教学内容,把“学得有效”作为课堂评价的主要指标,语文课才能从根本上摆脱虚胖、浮肿、高碳、低效等不正常现象。




孙静敏

帖子数 : 61
注册日期 : 11-04-28

返回页首 向下

返回页首


 
您在这个论坛的权限:
不能在这个论坛回复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