骊城学区教研论坛
Would you like to react to this message? Create an account in a few clicks or log in to continue.

远离虚假的美丽(转自薛法根博客)

向下

远离虚假的美丽(转自薛法根博客) Empty 远离虚假的美丽(转自薛法根博客)

帖子  孙静敏 周四 十二月 05, 2013 4:55 pm

课堂教学,是教师与学生生活的另一种样式,而生活的意义与价值在于它的真实、本色。虚幻的生活最终带给人的是生命的失落、心灵的痛楚。曾几何时,我们的语文课堂失却了真实与深刻,捧出的是一束束虚假的“塑料花”,艳是艳得很,却没有生命,没有成长的气息。于是,我们的学生对语文课渐渐地倦殆了,我们的教师也慢慢地变得庸俗了,不论是语言还是思想,都丝毫没有了当初的***与奔放。这是语文世界的悲哀!

拒绝肤浅

就像大众喜欢“方便面”一样,通俗文化几乎是我们这个时代读书的唯一选择。而经典,永远存放于我们心灵的“藏经阁”,心虽向往,然却很难与它促膝相对。真正读过经典之作的又有几人?于是,我们身上就难有儒雅之气,难有睿智,难有广博的胸襟与视野。在小小的课堂上,我们只能就事论事,现炒现卖教学参考书上的言说,几乎成了文化贩子!这样的语文课堂,又何来深刻?何来新鲜的思想与新奇的见解?启迪、开导、唤醒……我们靠什么?难怪我们越来越觉得学生不太听话了,越来越觉得学生昏昏欲睡了,越来越觉得语文课没味了。我们靠什么吸引学生的眼球?靠什么振奋学生的精神?靠什么点燃学生的思维之火?肤浅,也自然成了语文课“高耗低效”的癌细胞,慢慢在吞噬学生对语文世界的向往。君不见,在语文课上,面对学生的问题,面对学生的诸多见解,我们能做什么样的高屋建瓴的剖析与深入浅出的阐述?学生巴望着能从教师的言说中,听到与众不同的声音,听到使他们情绪激昂的演说,听到令他们心灵震撼的思想。可惜,只有遗憾。偶尔,可以谅解;天天如此,语文课最终黯然失色。语文教师,对“肤浅”应该说:不!

消除浮躁

科学越进步、社会越发展,如果没有人文的浸润,人类的心灵越有可能荒漠化。浮躁,就是一个现代病。在语文课堂上,我们一提问,就希望所有的学生不假思索地举手回答,且个个滔滔不绝;希望课堂气氛热烈,学生争先恐后地争着发言;希望学生一用教师所讲的那个法子,就马上解决问题,就立即变得聪明起来……我们是否患了“急功近利”的“红眼病”?这样的语文课,又怎能培养学生潜心向学的习惯和气度?语文,需要学生静下心来,在静心默读中,在静思默想中,感悟到语言文字中的深情、领会语言文字外的深意。光让学生大声朗读,不点不讲,无异于让学生“在一条黑胡同里乱撞”。消除耳边的噪音容易,而消除心头的躁动,却需要我们教师引领学生在语文世界里耳濡目染“书香”之气。语文课,带给学生的是那么一点可贵的“书卷气”!虽然就那么一点,或许就可以消除心头的浮躁之气!

远离虚假

我们已经讨伐过上假课的现象,但我们却很少检讨自己在学生面前的许多虚假的动作。比如,一位教师在学生学了《卖火柴的小女孩》后,设计了这么一个情境:假如小女孩来到我们身边,她的生活会怎么样?请你发挥想象,写下来。且不说这样发挥想象对于学生学习这篇课文有什么利弊,就这个写作的情境而言,我们试图创设一个作文的情境,引导学生写。难得这么做,还能引起学生写的兴趣,长期以往,学生也会识破教师的这些个小把戏:无非是让我们写作文罢了!瞧,教师自以为得意的设计,全然成了变相布置作业,这样虚假的教学又对学生的学习起到什么帮助呢?诸如此类,不仅仅是教学设计,还有教学手段和学习方法。课堂教学也是生活,因此,我们是否应该从生活、生命的高度来处理教学中的方法问题、技术问题。我们完全可以将活生生的生活问题引到课堂上,让学生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学习锻炼。我想,还课堂一个本真、简单而深刻的面目,不啻为教学的真谛吧!


孙静敏

帖子数 : 61
注册日期 : 11-04-28

返回页首 向下

返回页首


 
您在这个论坛的权限:
不能在这个论坛回复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