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研究案例----如何立足文本,发挥搜集资料的作用
主题研究案例----如何立足文本,发挥搜集资料的作用
如何立足文本,发挥搜集资料的作用
——徐水县徐水小学语文主题研讨案例
一、研讨主题的确立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广大教师都认识到应建立大语文观,立足生活,以课本为依托,让学生广泛搜集资料,以达到补充文本,增长知识,开拓视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在这种理念下,教师们越来越重视课外资料的搜集,但是如何利用好学生搜集的资料,在教学过程中出现了许多困惑,主要有如下几种现象:
1、为了拓宽文本,开阔学生视野,教师在教学时,让孩子广泛搜集资料,但在课堂上,大多数学生搜集的资料得不到展示的机会,仅仅将搜集资料做为一种体现新的课程理念的口头形式,起不到真正的作用;
2、学生在展示搜集的资料时,很多学生是机械的照本宣科,根本不能将搜集的资料内化成自己的知识,也起不到搜集资料的作用;
3、课堂上不能将文本与搜集的资料巧妙地结合在一起,资料满天飞,教师调控起来很困难,冲淡了文本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4、还有,由于学生之间缺乏合作与交流,学生搜集的许多资料白白浪费,做不到资源共享。
……
综上种种原因,我们确立了研讨的主题:如何运用好搜集的资料。
二、研讨过程
第一次活动:课例《形形色色的植物》的尝试
依据主题,张莉萍老师选取了冀教版第七册第三单元《形形色色的植物》进行研讨。本单元主题:关爱植物与保护环境。本课目标:了解庞大复杂的植物世界,感受植物世界的奇趣无比,五光十色。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课前准备:多渠道搜集关于植物的资料,拓宽文本内容。
第一步 个人备课及反思
张丽萍老师在个人备课时,发现孩子们往往认为网络、书籍中的资料才是资料,而忽略了身边那些熟悉的资料。面对这些误区,备课时,她引导孩子们去网络、书籍搜集资料的同时,也去关注身边的资料。反思时感觉在课堂上又要照顾文本,又要展示资料,有点顾此失彼的感觉。
第二步 集体备课及反思
我们语文中心组成员和四年级全体语文教师进行了集体备课。大家畅所欲言,展开了激烈地辩论,集体智慧在碰撞中闪光。对于课堂资料如何运用才能做到既有实效,又不冲淡文本。我们备课过程中,详细讨论了资料使用的时间、位置、形式。如:在探讨教师搜集的图片什么时间展示时,老师们展开了热烈地讨论,有人认为课前出示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更多的老师认为在学生充分理解文本的基础上展示会更有实效。最后达成共识,采用后者更为妥当。大家在反思中认识到,搜集资料的作用不能脱离文本的教学。
第三步 研讨后反思再备课
大家围绕研讨主题“如何发挥搜集资料的作用”,结合张莉萍老师所上的《形形色色的植物》一课,并联系自己的教学实践,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最后总结出三点:1、课前搜集资料要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2、课堂教学中,要注意搜集资料展示的时间和位置。3、展示资料的形式多种多样:如音频、视频、资料卡、图片、交流会、绘画、拟人化自我介绍、文本形式等。反思中大家发现,过于关注资料的展示,会冲淡文本教学的主体地位。再备课时应首先考虑如何将文本学透彻,找好文本与资料的结合点。
第二次活动:《龙卷风》的展示
下面以《龙卷风》课例研讨为例,完整地向大家介绍课例研讨的全流程:
1、以往活动回顾
(1)播放上次活动相关视频资料。
(2)回顾上次校本教研总结的成果:在上次研讨中,针对“如何发挥搜集的资料的作用”总结出以下几点:搜集资料要在教师的引导下有目的、有针对性的搜集;资料在课堂上的展示形式既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又能对文本进行补充,资料展示的形式主要有:图片、音频、视频、资料卡、交流会、绘画、拟人化自我介绍、学生自己制作课件、利用文本的方式写下来等。
(3)根据存在的问题,提炼出本次研讨的主题:
在上次研讨中,为了充分发挥所搜集资料的作用,在资料的展示形式上可谓多种多样,课堂气氛活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很高,但对文本的学习不够充分。因此提出本次的研讨主题是:如何立足文本,发挥搜集资料的作用。
2、备课回放
依据主题,这次研讨选取的课例是《龙卷风》,做课教师李新艳老师。在个人备课时,主要困惑是:在学习文本的同时如何巧妙地将搜集的资料结合在一起,在找到文本与资料的结合点时又是学习文本,又是展示资料,课堂混乱无法调控怎么办?集体备课时,大家经过讨论达成共识是:课堂教学应立足文本,理清文本的写作条理及写作方法,将文本学透彻,然后再展示搜集的资料;在学完文本后进行资料拓展,激发学生探索自然的兴趣。
存在的主要分歧是:是让孩子把文本内容内化成自己的语言转述,还是还课堂琅琅的书声。
3、课例展示
由李新艳老师做课,授课内容是冀教版教材第七册《龙卷风》
(1)视频导入,激发兴趣。
课始,大屏幕播放龙卷风的视频资料,让孩子们形象直观地感受到了龙卷风的巨大威力,激发起孩子们学习龙卷风的兴趣。
(2)找好文本与课外资料的三个结合点,将文本与搜集的资料有机结合在一起。
文本从龙卷风的形成、形状、危害三个方面进行了介绍。教师在授课时,首先立足文本,让学生借助多种形式的读,了解龙卷风的形成、形状、危害,并借助文本教学教给学生说明事物特点的方法。例如在学习到龙卷风的危害时,文中写到柔软的草叶子插入墙中,作者运用了举例子的方法说明了龙卷风威力大的特点。为了让学生更多地了解龙卷风的知识,教师利用多媒体手段,采用文本、图片等形式,从龙卷风的形成、形状、危害三个方面向学生展示龙卷风的相关资料,将搜集的资料与文本的学习结合在一起,丰富了文本的内容,拓宽了学生的知识。
(3)资料交流,激发学生热爱自然、探索自然的兴趣。
课尾,让孩子们交流所搜集的资料,激发起孩子探索自然的兴趣。
4、交流研讨
课后反思:由李新艳老师结合本次研讨主题做课后反思,谈谈所搜集的资料在课堂教学中运用的时空及形式,以及达到的效果,发现的问题等。
讨论形式:以小组为单位,先在小组内交流。
讨论过程:紧紧围绕本次研讨的主题,针对课上体现出来的得与失,结合自己在教学中成功的做法以及存在的困惑,展开讨论交流。
主要观点:
(1)课始,运用多媒体视频资料让学生观看龙卷风(因为龙卷风离孩子的生活很遥远,绝大多数孩子没有见过龙卷风),既激发了孩子学习龙卷风的兴趣,又为学习龙卷风提供了直观的形象。
(2)课中,文本与资料的结合点找得很准。例如:文本中讲到龙卷风的形状、危害时,教师及时向学生展示课前所搜集的资料,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文本的内容。但展示的形式比较单一,可再次展示龙卷风的视频资料,进一步加强对龙卷风的认识。例如,在海啸中,有一位小姑娘利用所掌握的海啸知识,在海啸来临之际,成功地使她身边的一百多人转移安全的地方。
(3)课尾,交流展示搜集的资料,但交流展示的不够深入、广泛,可增加一个人们如何利用自然知识保护自己,造福人类的故事,以激发学生热爱自然、探索自然的教学目的。
(4)在学习文本时,教师注重了说明文在介绍事物时所使用的说明方法,引导学生借助朗读,体会龙卷风的特点。但对文本的学习还不够透彻,例如,在讲到龙卷风的声音时,文中说到像有成千上万只蜜蜂在嗡嗡,这是使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而没有引导孩子认识这种方法突出了事物怎样的特点,没有引导孩子借助想象成千上万只蜜蜂一起嗡嗡是怎样的情景,从而不能使孩子真正认识到龙卷风的声音是如何令人恐惧。
5、总结提升
就本次研讨主题,现将大家的观点总结如下:
(1)明确搜集资料的目的。我们让学生搜集资料,在课堂上展示资料,其目的主要是:补充文本内容,让学生更全面更深刻地了解课文内容。开拓学生视野,丰富学生知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资料的搜集。为了更好地发挥搜集资料的作用,让学生有目的,有针对性的搜集资料,更好的为教学服务,一定要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如《形形色色的植物》中,文本在介绍形形色色的植物时,是从最高、最粗、最小、生命最长、最短、奇趣无比(台大多植物白天开花,而昙花却在夜晚开花)等几个方面介绍的,那么,在指导学生搜集资料时,可引导学生对课文中哪部分资料最感兴趣,就搜集相关的资料,这样搜集资料就有针对性。搜集资料的渠道要广泛。如今,信息发达,好像一搜集资料,就要上网,翻阅书籍等,这时,教师就要引导学生,留心自己生活中的活生生的资料。
(3)资料的筛选。为了充分利用课堂上有效的时间,在资料展示时,教师要做好展示前的筛选工作。如课前,教师先将学生搜集的资料进行初步筛选,课中,在学生小组交流时,教师深入到小组中,进行第二次筛选。
(4)资料的展示形式。学生搜集的大量资料,在课堂上,必须以一定的形式展示出来,那么,以怎样的形式展示出来,才能更好地发挥资料的作用?下面提供一些方法,供大家参考:
①实物展示
②资料卡展示(为了新颖,可以自己命名)
③绘画
④多媒体展示图片、音频、视频资料
⑤发布会
⑥拟人化自我介绍
⑦学生自己制作课件,自己进行演示
⑧答记者问
⑨把自己最感兴趣的资料,运用文本的写作方法写下来
⑩小组交流
(5)资料展示的时间和位置
立足文本,充分发挥资料的作用,要考虑资料展示的时间、位置,以及展示的形式。
①导入展示资料,主要是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因此,采用的形式多是视频、故事等富有情趣的。
②课中展示资料主要是为了补充文本,丰富学生知识,因此,要在充分学习文本的基础上,找好文本与资料的结合点,形式主要有文本式、课件式、图片、拟人式介绍等。
③课尾展示资料,主要是为了拓展学生视野,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不断探索,形式主要是交流式,采访式。
(6)资料运用的原则。确立课堂教学应立足文本。引导学生通过充分阅读,了解文本所介绍的事物的特点,以及作者为了说明事物特点所使用的说明方法,把文本学透。根据文本、学生、教师的特点,选择最恰当的展示形式,不要为了追求形式的多样性而片面强调展示形式的数量。
总之,教师要立足文本,以文本为例,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同时,注重让学生搜集资料,拓宽文本,让孩子在更广阔的环境中掌握更多的知识。
6、布置任务
在本次主题研讨中,大家发现的问题是:文本教学教得不透彻。因此我们下次研讨的主题是:如何立足文本,突破教学重难点。
三、校本教研的感悟及反思
多年来,我们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默默地孤军奋战着,在自己的小世界中蜗牛般的探索着,即使取得点滴成绩,也不敢笑出声来,怕大家说自己骄傲。可开展校本教研,将个人与大家融为一体,共同经历、感悟,虽有困惑,有苦恼,但也有豁然开朗后的喜悦。才发现与大家共同承担,共同提高,共同分享快乐才是最快乐的。
过去,我们也经常搞教研活动,但仅仅停留在就课说课上,两眼死死盯住课堂上体现出来的精彩与缺陷。就算是精彩的,由于是公开课,真正拿到自己的课堂上去实践,往往是花拳秀腿,中看不中用,那样的教研活动,大家收效甚微。那么校本教研到底怎么搞?做为中心教研组长和主持人,我和大家一样困惑。在主持《记金华的双龙洞》时,感觉应该引导大家不要把眼光只停留在课例上,应该通过研讨,总结出教授这一类文章普遍的规律的东西,但由于话题太大了,也由于缺乏与大家的沟通,研讨时大家无话可说。后在教研室专业人员的引领下,我们知道校本教研要围绕主题展开研讨,可《记金华的双龙洞》一例,让我们明白主题确立不当,大家无话可说,可主题又怎么确立才恰当呢?以《形形色色的植物》为例,由于我们是先备的课,后才知道要明确研讨主题,在课不变的前提下,如何寻找出恰当的主题呢?在教研室专业人员的引领下,知道要从大家在教学实践中存在的困惑或普遍的问题中提出研讨的主题,于是和大家广泛交换意见,经过几次讨论才明确了主题,看似简单的一个主题,没有专业人员的引领,没有大家的共同参与,还真的解决不好。主题确立后,研讨还是问题呢,第一次,大家就课说课还有话可说,一谈到研讨主题,就不知从何下嘴。第二次,不说课,说主题,只言片语,还是无话可说,大家都很困惑。怎么办?和大家一起商量!有的老师说:“做为主持人,你本身就要有明确的思路,关于搜集资料的素材,你要做到心中有数。”这话对,采纳。可心中没数怎么办,与有经验的教师交流,于是他们告诉我,什么要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让学生有目的地搜集资料啊,什么为了更好的发挥搜集资料的作用,教师要对资料进行筛选啊……再与年轻的教师交流,他们也有创意……在与大家的交流中,彼此碰撞出智慧的火花,他们给我启迪,我也把我理解的如何将主题、课例、个人实践有机结合在一起和大家交流。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我们的校本教研逐步走出困惑。在整个过程中,我感受最深的是:当有困难时,大家齐心协力,毫无保留地讲出自己的看法,互相支持,感受徐水小学是一个温暖的集体,是一个团结合作的集体。也正是这样的集体,才让我们走出困惑。
虽然我们的校本教研还存在着许多不足,例如,广大教师的教学理念还有待提高;校本教研后的行为跟进有待加强;教师的校本教研意识还要增强;在教学中要勇于创新等。但是,我们已经感受到校本教研的魅力,她就像一张网,将个人和大家以及专业引领人员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我们共同经历着、感悟着、探索着,虽有时也痛苦着,但最终我们将快乐着!
【案例点评】
李学红(省教科所小学语文教研员):校本教研的主题是什么?研究的问题从哪里来?徐水实验小学的研究案例给了我们很好的回答。问题源自课堂,研究成果服务于课堂,以课堂教学为切入点,以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为突破口,全体教师人人参与、个个受益的研究模式才得校本教研之精髓。他们结合课例剖析,通过教师反思,同伴之间的互助研讨,使得所探讨的问题逐层深入,大家的思路逐渐明晰,方向进一步明确,教师的专业素质也在这一次次反思、交流、碰撞中逐步提高。
立足于课堂,扎根于课堂,求索于课堂,服务于课堂,是徐水实验小学校本教研带给我们的最大启示。
——徐水县徐水小学语文主题研讨案例
一、研讨主题的确立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广大教师都认识到应建立大语文观,立足生活,以课本为依托,让学生广泛搜集资料,以达到补充文本,增长知识,开拓视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在这种理念下,教师们越来越重视课外资料的搜集,但是如何利用好学生搜集的资料,在教学过程中出现了许多困惑,主要有如下几种现象:
1、为了拓宽文本,开阔学生视野,教师在教学时,让孩子广泛搜集资料,但在课堂上,大多数学生搜集的资料得不到展示的机会,仅仅将搜集资料做为一种体现新的课程理念的口头形式,起不到真正的作用;
2、学生在展示搜集的资料时,很多学生是机械的照本宣科,根本不能将搜集的资料内化成自己的知识,也起不到搜集资料的作用;
3、课堂上不能将文本与搜集的资料巧妙地结合在一起,资料满天飞,教师调控起来很困难,冲淡了文本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4、还有,由于学生之间缺乏合作与交流,学生搜集的许多资料白白浪费,做不到资源共享。
……
综上种种原因,我们确立了研讨的主题:如何运用好搜集的资料。
二、研讨过程
第一次活动:课例《形形色色的植物》的尝试
依据主题,张莉萍老师选取了冀教版第七册第三单元《形形色色的植物》进行研讨。本单元主题:关爱植物与保护环境。本课目标:了解庞大复杂的植物世界,感受植物世界的奇趣无比,五光十色。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课前准备:多渠道搜集关于植物的资料,拓宽文本内容。
第一步 个人备课及反思
张丽萍老师在个人备课时,发现孩子们往往认为网络、书籍中的资料才是资料,而忽略了身边那些熟悉的资料。面对这些误区,备课时,她引导孩子们去网络、书籍搜集资料的同时,也去关注身边的资料。反思时感觉在课堂上又要照顾文本,又要展示资料,有点顾此失彼的感觉。
第二步 集体备课及反思
我们语文中心组成员和四年级全体语文教师进行了集体备课。大家畅所欲言,展开了激烈地辩论,集体智慧在碰撞中闪光。对于课堂资料如何运用才能做到既有实效,又不冲淡文本。我们备课过程中,详细讨论了资料使用的时间、位置、形式。如:在探讨教师搜集的图片什么时间展示时,老师们展开了热烈地讨论,有人认为课前出示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更多的老师认为在学生充分理解文本的基础上展示会更有实效。最后达成共识,采用后者更为妥当。大家在反思中认识到,搜集资料的作用不能脱离文本的教学。
第三步 研讨后反思再备课
大家围绕研讨主题“如何发挥搜集资料的作用”,结合张莉萍老师所上的《形形色色的植物》一课,并联系自己的教学实践,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最后总结出三点:1、课前搜集资料要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2、课堂教学中,要注意搜集资料展示的时间和位置。3、展示资料的形式多种多样:如音频、视频、资料卡、图片、交流会、绘画、拟人化自我介绍、文本形式等。反思中大家发现,过于关注资料的展示,会冲淡文本教学的主体地位。再备课时应首先考虑如何将文本学透彻,找好文本与资料的结合点。
第二次活动:《龙卷风》的展示
下面以《龙卷风》课例研讨为例,完整地向大家介绍课例研讨的全流程:
1、以往活动回顾
(1)播放上次活动相关视频资料。
(2)回顾上次校本教研总结的成果:在上次研讨中,针对“如何发挥搜集的资料的作用”总结出以下几点:搜集资料要在教师的引导下有目的、有针对性的搜集;资料在课堂上的展示形式既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又能对文本进行补充,资料展示的形式主要有:图片、音频、视频、资料卡、交流会、绘画、拟人化自我介绍、学生自己制作课件、利用文本的方式写下来等。
(3)根据存在的问题,提炼出本次研讨的主题:
在上次研讨中,为了充分发挥所搜集资料的作用,在资料的展示形式上可谓多种多样,课堂气氛活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很高,但对文本的学习不够充分。因此提出本次的研讨主题是:如何立足文本,发挥搜集资料的作用。
2、备课回放
依据主题,这次研讨选取的课例是《龙卷风》,做课教师李新艳老师。在个人备课时,主要困惑是:在学习文本的同时如何巧妙地将搜集的资料结合在一起,在找到文本与资料的结合点时又是学习文本,又是展示资料,课堂混乱无法调控怎么办?集体备课时,大家经过讨论达成共识是:课堂教学应立足文本,理清文本的写作条理及写作方法,将文本学透彻,然后再展示搜集的资料;在学完文本后进行资料拓展,激发学生探索自然的兴趣。
存在的主要分歧是:是让孩子把文本内容内化成自己的语言转述,还是还课堂琅琅的书声。
3、课例展示
由李新艳老师做课,授课内容是冀教版教材第七册《龙卷风》
(1)视频导入,激发兴趣。
课始,大屏幕播放龙卷风的视频资料,让孩子们形象直观地感受到了龙卷风的巨大威力,激发起孩子们学习龙卷风的兴趣。
(2)找好文本与课外资料的三个结合点,将文本与搜集的资料有机结合在一起。
文本从龙卷风的形成、形状、危害三个方面进行了介绍。教师在授课时,首先立足文本,让学生借助多种形式的读,了解龙卷风的形成、形状、危害,并借助文本教学教给学生说明事物特点的方法。例如在学习到龙卷风的危害时,文中写到柔软的草叶子插入墙中,作者运用了举例子的方法说明了龙卷风威力大的特点。为了让学生更多地了解龙卷风的知识,教师利用多媒体手段,采用文本、图片等形式,从龙卷风的形成、形状、危害三个方面向学生展示龙卷风的相关资料,将搜集的资料与文本的学习结合在一起,丰富了文本的内容,拓宽了学生的知识。
(3)资料交流,激发学生热爱自然、探索自然的兴趣。
课尾,让孩子们交流所搜集的资料,激发起孩子探索自然的兴趣。
4、交流研讨
课后反思:由李新艳老师结合本次研讨主题做课后反思,谈谈所搜集的资料在课堂教学中运用的时空及形式,以及达到的效果,发现的问题等。
讨论形式:以小组为单位,先在小组内交流。
讨论过程:紧紧围绕本次研讨的主题,针对课上体现出来的得与失,结合自己在教学中成功的做法以及存在的困惑,展开讨论交流。
主要观点:
(1)课始,运用多媒体视频资料让学生观看龙卷风(因为龙卷风离孩子的生活很遥远,绝大多数孩子没有见过龙卷风),既激发了孩子学习龙卷风的兴趣,又为学习龙卷风提供了直观的形象。
(2)课中,文本与资料的结合点找得很准。例如:文本中讲到龙卷风的形状、危害时,教师及时向学生展示课前所搜集的资料,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文本的内容。但展示的形式比较单一,可再次展示龙卷风的视频资料,进一步加强对龙卷风的认识。例如,在海啸中,有一位小姑娘利用所掌握的海啸知识,在海啸来临之际,成功地使她身边的一百多人转移安全的地方。
(3)课尾,交流展示搜集的资料,但交流展示的不够深入、广泛,可增加一个人们如何利用自然知识保护自己,造福人类的故事,以激发学生热爱自然、探索自然的教学目的。
(4)在学习文本时,教师注重了说明文在介绍事物时所使用的说明方法,引导学生借助朗读,体会龙卷风的特点。但对文本的学习还不够透彻,例如,在讲到龙卷风的声音时,文中说到像有成千上万只蜜蜂在嗡嗡,这是使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而没有引导孩子认识这种方法突出了事物怎样的特点,没有引导孩子借助想象成千上万只蜜蜂一起嗡嗡是怎样的情景,从而不能使孩子真正认识到龙卷风的声音是如何令人恐惧。
5、总结提升
就本次研讨主题,现将大家的观点总结如下:
(1)明确搜集资料的目的。我们让学生搜集资料,在课堂上展示资料,其目的主要是:补充文本内容,让学生更全面更深刻地了解课文内容。开拓学生视野,丰富学生知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资料的搜集。为了更好地发挥搜集资料的作用,让学生有目的,有针对性的搜集资料,更好的为教学服务,一定要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如《形形色色的植物》中,文本在介绍形形色色的植物时,是从最高、最粗、最小、生命最长、最短、奇趣无比(台大多植物白天开花,而昙花却在夜晚开花)等几个方面介绍的,那么,在指导学生搜集资料时,可引导学生对课文中哪部分资料最感兴趣,就搜集相关的资料,这样搜集资料就有针对性。搜集资料的渠道要广泛。如今,信息发达,好像一搜集资料,就要上网,翻阅书籍等,这时,教师就要引导学生,留心自己生活中的活生生的资料。
(3)资料的筛选。为了充分利用课堂上有效的时间,在资料展示时,教师要做好展示前的筛选工作。如课前,教师先将学生搜集的资料进行初步筛选,课中,在学生小组交流时,教师深入到小组中,进行第二次筛选。
(4)资料的展示形式。学生搜集的大量资料,在课堂上,必须以一定的形式展示出来,那么,以怎样的形式展示出来,才能更好地发挥资料的作用?下面提供一些方法,供大家参考:
①实物展示
②资料卡展示(为了新颖,可以自己命名)
③绘画
④多媒体展示图片、音频、视频资料
⑤发布会
⑥拟人化自我介绍
⑦学生自己制作课件,自己进行演示
⑧答记者问
⑨把自己最感兴趣的资料,运用文本的写作方法写下来
⑩小组交流
(5)资料展示的时间和位置
立足文本,充分发挥资料的作用,要考虑资料展示的时间、位置,以及展示的形式。
①导入展示资料,主要是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因此,采用的形式多是视频、故事等富有情趣的。
②课中展示资料主要是为了补充文本,丰富学生知识,因此,要在充分学习文本的基础上,找好文本与资料的结合点,形式主要有文本式、课件式、图片、拟人式介绍等。
③课尾展示资料,主要是为了拓展学生视野,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不断探索,形式主要是交流式,采访式。
(6)资料运用的原则。确立课堂教学应立足文本。引导学生通过充分阅读,了解文本所介绍的事物的特点,以及作者为了说明事物特点所使用的说明方法,把文本学透。根据文本、学生、教师的特点,选择最恰当的展示形式,不要为了追求形式的多样性而片面强调展示形式的数量。
总之,教师要立足文本,以文本为例,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同时,注重让学生搜集资料,拓宽文本,让孩子在更广阔的环境中掌握更多的知识。
6、布置任务
在本次主题研讨中,大家发现的问题是:文本教学教得不透彻。因此我们下次研讨的主题是:如何立足文本,突破教学重难点。
三、校本教研的感悟及反思
多年来,我们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默默地孤军奋战着,在自己的小世界中蜗牛般的探索着,即使取得点滴成绩,也不敢笑出声来,怕大家说自己骄傲。可开展校本教研,将个人与大家融为一体,共同经历、感悟,虽有困惑,有苦恼,但也有豁然开朗后的喜悦。才发现与大家共同承担,共同提高,共同分享快乐才是最快乐的。
过去,我们也经常搞教研活动,但仅仅停留在就课说课上,两眼死死盯住课堂上体现出来的精彩与缺陷。就算是精彩的,由于是公开课,真正拿到自己的课堂上去实践,往往是花拳秀腿,中看不中用,那样的教研活动,大家收效甚微。那么校本教研到底怎么搞?做为中心教研组长和主持人,我和大家一样困惑。在主持《记金华的双龙洞》时,感觉应该引导大家不要把眼光只停留在课例上,应该通过研讨,总结出教授这一类文章普遍的规律的东西,但由于话题太大了,也由于缺乏与大家的沟通,研讨时大家无话可说。后在教研室专业人员的引领下,我们知道校本教研要围绕主题展开研讨,可《记金华的双龙洞》一例,让我们明白主题确立不当,大家无话可说,可主题又怎么确立才恰当呢?以《形形色色的植物》为例,由于我们是先备的课,后才知道要明确研讨主题,在课不变的前提下,如何寻找出恰当的主题呢?在教研室专业人员的引领下,知道要从大家在教学实践中存在的困惑或普遍的问题中提出研讨的主题,于是和大家广泛交换意见,经过几次讨论才明确了主题,看似简单的一个主题,没有专业人员的引领,没有大家的共同参与,还真的解决不好。主题确立后,研讨还是问题呢,第一次,大家就课说课还有话可说,一谈到研讨主题,就不知从何下嘴。第二次,不说课,说主题,只言片语,还是无话可说,大家都很困惑。怎么办?和大家一起商量!有的老师说:“做为主持人,你本身就要有明确的思路,关于搜集资料的素材,你要做到心中有数。”这话对,采纳。可心中没数怎么办,与有经验的教师交流,于是他们告诉我,什么要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让学生有目的地搜集资料啊,什么为了更好的发挥搜集资料的作用,教师要对资料进行筛选啊……再与年轻的教师交流,他们也有创意……在与大家的交流中,彼此碰撞出智慧的火花,他们给我启迪,我也把我理解的如何将主题、课例、个人实践有机结合在一起和大家交流。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我们的校本教研逐步走出困惑。在整个过程中,我感受最深的是:当有困难时,大家齐心协力,毫无保留地讲出自己的看法,互相支持,感受徐水小学是一个温暖的集体,是一个团结合作的集体。也正是这样的集体,才让我们走出困惑。
虽然我们的校本教研还存在着许多不足,例如,广大教师的教学理念还有待提高;校本教研后的行为跟进有待加强;教师的校本教研意识还要增强;在教学中要勇于创新等。但是,我们已经感受到校本教研的魅力,她就像一张网,将个人和大家以及专业引领人员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我们共同经历着、感悟着、探索着,虽有时也痛苦着,但最终我们将快乐着!
【案例点评】
李学红(省教科所小学语文教研员):校本教研的主题是什么?研究的问题从哪里来?徐水实验小学的研究案例给了我们很好的回答。问题源自课堂,研究成果服务于课堂,以课堂教学为切入点,以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为突破口,全体教师人人参与、个个受益的研究模式才得校本教研之精髓。他们结合课例剖析,通过教师反思,同伴之间的互助研讨,使得所探讨的问题逐层深入,大家的思路逐渐明晰,方向进一步明确,教师的专业素质也在这一次次反思、交流、碰撞中逐步提高。
立足于课堂,扎根于课堂,求索于课堂,服务于课堂,是徐水实验小学校本教研带给我们的最大启示。
蒋淑仙- 帖子数 : 177
注册日期 : 11-03-21
回复: 主题研究案例----如何立足文本,发挥搜集资料的作用
资料三步曲。
新课标高年段要求: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而这一“根据需要”就要求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利用不同的文体去指导学生如何有针对性的、高效的搜集信息,以本课为例谈谈我在根据需要指导学生搜集资料的三步曲。
第一步根据本文特色,决定搜集主人公大书法家米芾的简单资料。在交流资料时,我借助板书和学生一起归纳出了搜集人物资料的几个要素:人物所处的年代、生卒年月、字号、代表作或名言、对后世影响、主要经历等。这样的过程让学生知道了搜集人物资料的简单方法,避免了无目的的滥查资料。本课我没有布置这项作业,可我班的学生都查了人物简介,可见坚持在日常教学中方法的指导是多么有效。
第二步课前我布置了预习作业:搜集其他书法家的故事,概括成100-200字的小故事,积累成资料卡。小学生对故事是敏感的、更是记忆深刻的,但他们往往在搜集资料时只会长篇幅的全文照搬,缺少整理意识,如果这样的信息也以简单的积累来解决的话,就会慢慢的让学生对搜集信息失去兴趣。所以我用了故事卡这种方法,让学生在浏览书法家的故事时,不但要读明白,找到自己想要的资料,还要概括成短小的故事,这样的做法既调动了学生搜集信息的积极性,有锻炼了概括和整理能力,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呢?
第三步课下延伸。作业:外国有书法家吗?找找看。这项作业看似只布置了一个要求,其实孩子们都会把作业变成:外国有书法家吗?为什么?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疑问则是一切自主学习的前提。这个作业既激发了学生对书法、文字的兴趣,又培养了探寻祖国文字魅力的情怀。
新课标高年段要求: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而这一“根据需要”就要求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利用不同的文体去指导学生如何有针对性的、高效的搜集信息,以本课为例谈谈我在根据需要指导学生搜集资料的三步曲。
第一步根据本文特色,决定搜集主人公大书法家米芾的简单资料。在交流资料时,我借助板书和学生一起归纳出了搜集人物资料的几个要素:人物所处的年代、生卒年月、字号、代表作或名言、对后世影响、主要经历等。这样的过程让学生知道了搜集人物资料的简单方法,避免了无目的的滥查资料。本课我没有布置这项作业,可我班的学生都查了人物简介,可见坚持在日常教学中方法的指导是多么有效。
第二步课前我布置了预习作业:搜集其他书法家的故事,概括成100-200字的小故事,积累成资料卡。小学生对故事是敏感的、更是记忆深刻的,但他们往往在搜集资料时只会长篇幅的全文照搬,缺少整理意识,如果这样的信息也以简单的积累来解决的话,就会慢慢的让学生对搜集信息失去兴趣。所以我用了故事卡这种方法,让学生在浏览书法家的故事时,不但要读明白,找到自己想要的资料,还要概括成短小的故事,这样的做法既调动了学生搜集信息的积极性,有锻炼了概括和整理能力,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呢?
第三步课下延伸。作业:外国有书法家吗?找找看。这项作业看似只布置了一个要求,其实孩子们都会把作业变成:外国有书法家吗?为什么?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疑问则是一切自主学习的前提。这个作业既激发了学生对书法、文字的兴趣,又培养了探寻祖国文字魅力的情怀。
蒋淑仙- 帖子数 : 177
注册日期 : 11-03-21
您在这个论坛的权限:
您不能在这个论坛回复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