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课改,小学语文教学关注什么?(转载)
2011年课改,小学语文教学关注什么?(转载)
2011年课改,小学语文教学关注什么?(推荐)
新的一年又开始了,小学语文教学更关注什么?想想我们的学生、想想我们的愿望,要关注的很多,但最想关注的可不可以有以下几点:
一、小学作文教学的继承与创新
学生的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重要方面。
语言输出并不仅仅是语言能力的运用和表现,而且也是语言学习不可或缺的一环。……如果没有语言输出,而要真正掌握一门语言是不可能的。
吴忠豪《国际视野下的小学语文课程改革》
但目前小学作文教学的情况怎样呢?
1.学生背优秀作文。为考试得高分而背。考试时将背过的作文或稍作改动或原封不动默写下来,甚至出现相隔十几里远的不同学校学生作文完全相同的现象。
2.学生的写作能力靠随年龄增长、年级的升高自然提升。
3.靠周六、日和大部分寒暑假期在校外作文辅导班学习、补课。
学生的作文在学校课堂的收获不多,作文水平不尽如人意。为此,好多有识之士,优秀教师努力研究小学作文教学,探索提高小学生写作能力的有效途径。小学作文教学已到了必须投入更大精力深入研究的时候了。研究小学作文教学的继承与创新应是2011年我们关注的重点之一。
关于继承
在小学作文方面,我们有好多成功的方法与策略。
如,以往在作文教学中我们有多种练习形式:按命题写;扩写;续写;仿写;改写;据意写;自主写(一吐为快,为抒发自己内心感受而写);为感触写(触景、触事、触文动笔写);为时代和社会需要、人性美、赞美生活……来写
我们看看贾志敏老师上的作文课《森林窃案记》不也有继承的成分吗?
这些是好的训练形式,但现在为了学生能自由写,很少再用了。
关于创新
我们小学作文教学以往总是以学写记叙文为主,其他的很少涉及。
首先,我们想一想生活中关于写作主要有哪些方面。
纪实类(如,对社会和身边的人物、事件、景物进行采访、记述、报道、评议……)
这一类写作的特点是:适时、准确、全面、深刻、真实(不能虚构、不能夸大或缩小事实)
这一类写作学生应学写。
文学作品类(对小学来说主要是儿童文学作品如,童话、故事、寓言、诗歌、散文、儿歌、绘本、动漫…)
这一类写作的特点是:有浪漫的情怀、有智慧、有感染力、有教育人的作用、有丰富的想象,可以虚构。
这一类写作(儿童文学写作)学生应学写,他们应该爱写。
应用文类(如,日记、随笔、书信、读后感、读书笔记、说明文、议论文、发言稿、、……)
这一类写作特点是:恰当、通顺、明确、准确、全面、有感而发。
这一类写作学生应多写。
想一想,这些我们组织学生练习了吗?
其次,作文教学中我们应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内容与表达
内容与表达是统一的整体,互相依存,互相促进,不能只重内容不重表达形式。
真实与想象
儿童是诗人,要关注儿童的心性,小学作文教学不是培养记者,只写真实。不能把儿童看成是缩小的大人,要让他们说自己的话,写自己的想象、所见、所闻。
模仿与创新
小学生作文由仿到创应该是一条路子(不是唯一的),好的示范文章、教师的下水文,对学生的启发、指导作用是很大的。
指导与自由
我手写我心,自由表达是很好,但教师要发挥指导、启发、引导的作用,如思想性、文章结构、环境的衬托、语言的生动……
要想使中国语文教学有实质性的推进和突破,就必须:在课程目标设置上,应变“阅读核心”为“读写并重”并朝向“表达”;在教材编写上,应变阅读本位的“阅读教材”为听说读写并重的“语文教材”;在教学时间分配上,应变“阅读主导”为“表达主导”;在教学内容上,应变“理解课文”为注重“读写结合”的实践活动。
《课程•教材•教法(2009.8)——小学语文教学改革三十年》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不变”与 “变”
阅读教学占据了小学语文教学的大部分时间和师生的精力,但现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情况如何呢?
①在阅读教学中不关注语文基础知识学习和基本能力的培养,语文课语文味普遍不足。
②千课一面。无论什么文体、内容都采用同样的教学方法。
③在阅读教学的课堂上,教师教的是课文,而不是语文。
④教学效率低下。通过语文课堂教学,很难促进学生的发展。举例:
五年级《詹天佑》效果测试(“前测”指教学前,“后测”指教学后)
学校 人数 阅读正确率 词语正确率
样本一前测 42人 71.73% 55.56%
后测 42人 79.46% 65.08%
样本二前测 19人 64.47% 53.51%
后测 19人 55.26% 49.12%
样本三前测(1) 35人 74.64% 62.86%
前测(2) 34人 78.68% 60.78%
后测 35人 80.36% 59.05%
前测平均 96人 70.28% 57.32%
后测平均 96人 71.69% 57.57%
吴忠豪《国际视野下的小学语文课程改革》
面对目前情况,我们应认真总结经验,既要坚持以往成功的做法,保持“不变”,又要大胆改革创新,在课程改革中不断迈出新步伐。
关于“不变”
教学每一篇课文均有一些常规的、基本的、不变的环节和元素。
1、了解背景资料
学习一篇文章师生应尽量搜集相关的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资料,并进行归纳整理。
了解作者、写作背景。
2、认读课文
要做到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读流利,不是走过场。
目前的现状是部分老师把指导学生读课文这一语文教学重要任务留给了家长,请家长督促、指导、检查,并要签字。学生读得不好,家长和学生一起将受到批评。
3、品读课文(包括思考、品读、拓展三部分)
思考:提出课文思路的问题,使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或主旨,培养学生读文的直觉。
品读:挑选出课文中重点、难点或精美的句子作分析品读。
拓展:让学生读文后或说一说,或写一写(写感想、写联想),或做一做(实践活动)。
4、生字指导
按要求学会课本中要求会认、会写的生字。
包括生字的读音、笔画、笔顺、辨析字、组词等
5、佳句积累
帮助学生更好地积累词句。
6、拓展阅读
其作用一是帮助学生构建阅读链。二是使学生体会同一主题不同表达形式。
关于“变”
要变!怎么变?大家常说“教无定法,贵在得法”,阅读教学应该在常规学习过程后,一课一练,一课一得。
根据课文内容、文章体裁、语言风格、思想情感等不同,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法,训练重点。如:
吟诵类,对那些读起来朗朗上口,语句优美、富有诗意的文章,就是要让学生熟读成诵,熟记于心,用于学生的积累、内化。
读写结合类,对那些内容比较贴近学生生活,容易激起学生对自身生活产生联想,激起学生心灵触动的课文,就要让学生重点学习、体会课文的表达方法、特点,将读写紧密结合起来。
质疑解疑类,对那些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但如果经过努力,合作学习能够解决的课文,就放手让学生在老师的帮助下,质疑解疑,自主合作学习,完成学习任务。
阅评类,读过一篇文章后,自己能否对这篇文章作出点评、评价是衡量一个人语文素养的重要标准。对那些适合训练学生此方面能力的课文,教师应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训练。
拓展阅读类,拓展阅读与课文同作者、相同风格的作品、不同风格的作品;相同主题、不同作者、不同体裁、不同风格的作品……
写读书笔记类,读一篇文章后,动手写下读书笔记,写下自己的感想,能使读书效果倍增。所以有的课文我们可以引导学生读后写读书笔记,并与同学互相交流。
获取信息类,阅读的重要目的之一是获取信息。要通过一些课文的学习,使学生学会获取信息、筛选信息、归纳整理信息。
复述类,读一篇文章后能进行复述,使听者听得清楚、明白、受到感染,是一项重要的基本功训练。对于那些故事情节生动,人物形象鲜明的课文,我们应对学生进行此方面的练习。
此外,还有描绘情景类、活动类,研讨类等。
三、单元整体教学的整合与分解
我们的小学语文教科书每一册都是由几个单元组成的,但目前我们教学中,单元并没有发挥起作用(综合学习单元除外),很多教师只是了解单元主题,将一篇一篇课文孤立地进行教学。我们可以追问一下,语文教材为什么要分单元?各单元中为什么要有精读课文,略读课文?各单元为什么设有一个“综合性学习”?答案大家都清楚,主要目的是便于学生学习,在整个单元学习过程中逐步达成学习目标,形成能力。这就要求我们教学中有较强的单元整体意识,发挥单元整体效应。
关于单元教学的整体。
单元整体教学可以有以下几部分:
1、单元整(导)读课,主要任务是,学生默读单元课文,学习生字词,质疑解疑,有的单元可以让学生填写老师设计的表格,掌握单元主题、每篇文章人物、事件、文章中心……
2、单元朗读课,主要任务是,正确、通顺、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反复朗读有关的重点句子、段落。教师给予指导,并采取抽签、比赛等形式激励学生的积极性。
3、单课重点学习课,主要任务是突出每课的学习重点。
4、单元整理课,对单元学习的字、词(包括教材中的词语盘点)、句、段、篇,单元主题、文章的表达特点等进行归纳整理。
5、单元拓展或链接课,主要任务是引导学生按单元主题拓展阅读或向生活拓展、链接(口语交际课也可放在此)。
6、单元读写结合课,主要任务是将单元阅读、口语交际、拓展阅读(包括为学生提供的范文)、单元相关的语文学习等与写作结合起来,完成单元习作。
关于分解
语文有其独特性,一句话、一段话、一篇文章都能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都有其独特的表达方式,学生都会有个性化的感悟。因此,对单元中的每篇课文,还要有师生间、生生间的感悟交流,还要有教师、学生、教材之间的对话。具体做法如:
单课感悟交流,让学生表达出自己对课文的个性化的感悟,与同学、老师进行交流、讨论。
阅评交流,让学生将自己读文后对文章内容、表达方式的评价与同学进行交流。
对比阅读,对一些课文,教师可引导学生将同单元或有关文章进行对比阅读,帮助学生理解、感悟、学习表达。
……
四、多课型语文教学的“多型”与“精致”
语文课是学课文还是学语文?长期以来,我国语文教学五分之四时间用于讲一篇篇课文,上语文课就是讲课文。尽管诸多有识之士反复批评,学生的语文能力不是教师讲出来的,但语文课程的主要形态仍然是讲课文。我们的语文教学改革,主要也是聚焦在如何讲好一篇篇课文,怎样提高讲课文的效率。语文教学竞赛,也是在比谁讲得精彩,讲得有深度,有新意,有水平,谁能讲得听课老师佩服得五体投地。
语文作为一种社会交际工具,其核心功能在于能够熟练“运用”口头和书面语言参与社会交际。我国语文课程将大量时间消耗在文本解读上,文本解读式的课程形态与语文课程培养学生社会交际能力的诉求是不对称的。语文课程应该对接现代社会对本课程的诉求,建构“理解”和“运用”并重,并且朝向“运用”的课程形态。
《课程•教材•教法(2009年8期)——关于语文训练的讨论》
语文这门课是学习运用语言的本领的。
《叶圣陶论语文教育》
我们可以尝试用“多课型”来改变目前小学语文主要是讲课文的现状。
“多种课”的“多型”
如:
学习和欣赏对联课,对联是古代文人学习的重要内容,对对子也是文人娱乐消遣的一种方式。欣赏和学写对联能锤炼学生的语言,使学生用词更准确、精当。所以应适度穿插在我们语文教学中。
欣赏和学写儿童诗课,诗歌语言凝练,朗朗上口,欣赏和学写儿童诗是学生学习运用精炼、生动、优美语言表情达意的重要途径。儿童本来就是诗人。但教科书中的儿童诗数量不够,而且多数用于让学生理解内容。所以我们应作必要的补充。
好书推荐,读书交流课,每一位教师、每一位家长对孩子多读课外书的必要与好处都非常清楚,也都能夸夸其谈。但对小学生来说,他们面对的两个主要问题,一是书海茫茫,选哪些书来读;二是学习任务重,什么时间来读。好书推荐,读书交流课,就是帮助学生用有限的时间更有效地读书。
此外,还有单元整理课,积累课,读童话写童话课,口语交际课,习作指导课,习作讲评课等。
课型多了对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大有好处,但面临最突出的问题是课时到哪里去找?答案是,将阅读课繁琐的内容分析,低效的讲解压缩,节省出课时。
我们的阅读教学,低效,无效的课堂太多了。怎么多快好省呢?我提几点想法。第一,韩金娥大家都了解的,她一本书两个礼拜教完。她怎么一本书两个礼拜教完的呢?我听过她的一堂课,上我们苏教版的,苏教版的什么课文呢?叫《槐乡五月》,三年级的课文,她二年级教,花了十五分钟。她怎么教的呢?第一遍把课文反复读熟;第二遍背诵你认为文章中写的精彩的句子;第三遍提了一个问题,什么问题?你认为《槐乡五月》美在那里呢?十五分钟课文教完了,剩下来的时间他让我们听课的九个人,每个人在黑板上写了一句名言警句。然后让孩子读背这些名言警句,然后由背这些名言警句联想到哪些平时学过的哪些名言警句。一堂课的容量是怎么容量的呢?十五分钟一篇文章,剩下的时间读了九句,十八句,二十八句,背了名言警句。她的课堂的容量呢,她重视什么?重视朗读,重视背诵,重视积累。理解上就一个问题。这样的教学是不是“多、快、好、省”呢?
我的语文之道1——孙双金
“多种课”的“精致”
因为多课型中的好多课型没有现成的教材,需要老师们开发。然而,老师们的精力是有限的。要使多课型逐步走向“精致”,一要靠有效的教研活动。教研组内成员分工合作。二要将骨干教师组织起来,多做课例,多做引领,多设计多课型较具体的教学内容。
随着课程改革的脚步,大家已经越来越脚踏实地,既关注宏观理念,也关注实际效果。新的一年,我们小学语文人是否就应以既创新又务实的姿态开展我们的教学、教研工作。
选自《河北教育(2011年5月)》
新的一年又开始了,小学语文教学更关注什么?想想我们的学生、想想我们的愿望,要关注的很多,但最想关注的可不可以有以下几点:
一、小学作文教学的继承与创新
学生的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重要方面。
语言输出并不仅仅是语言能力的运用和表现,而且也是语言学习不可或缺的一环。……如果没有语言输出,而要真正掌握一门语言是不可能的。
吴忠豪《国际视野下的小学语文课程改革》
但目前小学作文教学的情况怎样呢?
1.学生背优秀作文。为考试得高分而背。考试时将背过的作文或稍作改动或原封不动默写下来,甚至出现相隔十几里远的不同学校学生作文完全相同的现象。
2.学生的写作能力靠随年龄增长、年级的升高自然提升。
3.靠周六、日和大部分寒暑假期在校外作文辅导班学习、补课。
学生的作文在学校课堂的收获不多,作文水平不尽如人意。为此,好多有识之士,优秀教师努力研究小学作文教学,探索提高小学生写作能力的有效途径。小学作文教学已到了必须投入更大精力深入研究的时候了。研究小学作文教学的继承与创新应是2011年我们关注的重点之一。
关于继承
在小学作文方面,我们有好多成功的方法与策略。
如,以往在作文教学中我们有多种练习形式:按命题写;扩写;续写;仿写;改写;据意写;自主写(一吐为快,为抒发自己内心感受而写);为感触写(触景、触事、触文动笔写);为时代和社会需要、人性美、赞美生活……来写
我们看看贾志敏老师上的作文课《森林窃案记》不也有继承的成分吗?
这些是好的训练形式,但现在为了学生能自由写,很少再用了。
关于创新
我们小学作文教学以往总是以学写记叙文为主,其他的很少涉及。
首先,我们想一想生活中关于写作主要有哪些方面。
纪实类(如,对社会和身边的人物、事件、景物进行采访、记述、报道、评议……)
这一类写作的特点是:适时、准确、全面、深刻、真实(不能虚构、不能夸大或缩小事实)
这一类写作学生应学写。
文学作品类(对小学来说主要是儿童文学作品如,童话、故事、寓言、诗歌、散文、儿歌、绘本、动漫…)
这一类写作的特点是:有浪漫的情怀、有智慧、有感染力、有教育人的作用、有丰富的想象,可以虚构。
这一类写作(儿童文学写作)学生应学写,他们应该爱写。
应用文类(如,日记、随笔、书信、读后感、读书笔记、说明文、议论文、发言稿、、……)
这一类写作特点是:恰当、通顺、明确、准确、全面、有感而发。
这一类写作学生应多写。
想一想,这些我们组织学生练习了吗?
其次,作文教学中我们应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内容与表达
内容与表达是统一的整体,互相依存,互相促进,不能只重内容不重表达形式。
真实与想象
儿童是诗人,要关注儿童的心性,小学作文教学不是培养记者,只写真实。不能把儿童看成是缩小的大人,要让他们说自己的话,写自己的想象、所见、所闻。
模仿与创新
小学生作文由仿到创应该是一条路子(不是唯一的),好的示范文章、教师的下水文,对学生的启发、指导作用是很大的。
指导与自由
我手写我心,自由表达是很好,但教师要发挥指导、启发、引导的作用,如思想性、文章结构、环境的衬托、语言的生动……
要想使中国语文教学有实质性的推进和突破,就必须:在课程目标设置上,应变“阅读核心”为“读写并重”并朝向“表达”;在教材编写上,应变阅读本位的“阅读教材”为听说读写并重的“语文教材”;在教学时间分配上,应变“阅读主导”为“表达主导”;在教学内容上,应变“理解课文”为注重“读写结合”的实践活动。
《课程•教材•教法(2009.8)——小学语文教学改革三十年》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不变”与 “变”
阅读教学占据了小学语文教学的大部分时间和师生的精力,但现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情况如何呢?
①在阅读教学中不关注语文基础知识学习和基本能力的培养,语文课语文味普遍不足。
②千课一面。无论什么文体、内容都采用同样的教学方法。
③在阅读教学的课堂上,教师教的是课文,而不是语文。
④教学效率低下。通过语文课堂教学,很难促进学生的发展。举例:
五年级《詹天佑》效果测试(“前测”指教学前,“后测”指教学后)
学校 人数 阅读正确率 词语正确率
样本一前测 42人 71.73% 55.56%
后测 42人 79.46% 65.08%
样本二前测 19人 64.47% 53.51%
后测 19人 55.26% 49.12%
样本三前测(1) 35人 74.64% 62.86%
前测(2) 34人 78.68% 60.78%
后测 35人 80.36% 59.05%
前测平均 96人 70.28% 57.32%
后测平均 96人 71.69% 57.57%
吴忠豪《国际视野下的小学语文课程改革》
面对目前情况,我们应认真总结经验,既要坚持以往成功的做法,保持“不变”,又要大胆改革创新,在课程改革中不断迈出新步伐。
关于“不变”
教学每一篇课文均有一些常规的、基本的、不变的环节和元素。
1、了解背景资料
学习一篇文章师生应尽量搜集相关的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资料,并进行归纳整理。
了解作者、写作背景。
2、认读课文
要做到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读流利,不是走过场。
目前的现状是部分老师把指导学生读课文这一语文教学重要任务留给了家长,请家长督促、指导、检查,并要签字。学生读得不好,家长和学生一起将受到批评。
3、品读课文(包括思考、品读、拓展三部分)
思考:提出课文思路的问题,使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或主旨,培养学生读文的直觉。
品读:挑选出课文中重点、难点或精美的句子作分析品读。
拓展:让学生读文后或说一说,或写一写(写感想、写联想),或做一做(实践活动)。
4、生字指导
按要求学会课本中要求会认、会写的生字。
包括生字的读音、笔画、笔顺、辨析字、组词等
5、佳句积累
帮助学生更好地积累词句。
6、拓展阅读
其作用一是帮助学生构建阅读链。二是使学生体会同一主题不同表达形式。
关于“变”
要变!怎么变?大家常说“教无定法,贵在得法”,阅读教学应该在常规学习过程后,一课一练,一课一得。
根据课文内容、文章体裁、语言风格、思想情感等不同,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法,训练重点。如:
吟诵类,对那些读起来朗朗上口,语句优美、富有诗意的文章,就是要让学生熟读成诵,熟记于心,用于学生的积累、内化。
读写结合类,对那些内容比较贴近学生生活,容易激起学生对自身生活产生联想,激起学生心灵触动的课文,就要让学生重点学习、体会课文的表达方法、特点,将读写紧密结合起来。
质疑解疑类,对那些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但如果经过努力,合作学习能够解决的课文,就放手让学生在老师的帮助下,质疑解疑,自主合作学习,完成学习任务。
阅评类,读过一篇文章后,自己能否对这篇文章作出点评、评价是衡量一个人语文素养的重要标准。对那些适合训练学生此方面能力的课文,教师应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训练。
拓展阅读类,拓展阅读与课文同作者、相同风格的作品、不同风格的作品;相同主题、不同作者、不同体裁、不同风格的作品……
写读书笔记类,读一篇文章后,动手写下读书笔记,写下自己的感想,能使读书效果倍增。所以有的课文我们可以引导学生读后写读书笔记,并与同学互相交流。
获取信息类,阅读的重要目的之一是获取信息。要通过一些课文的学习,使学生学会获取信息、筛选信息、归纳整理信息。
复述类,读一篇文章后能进行复述,使听者听得清楚、明白、受到感染,是一项重要的基本功训练。对于那些故事情节生动,人物形象鲜明的课文,我们应对学生进行此方面的练习。
此外,还有描绘情景类、活动类,研讨类等。
三、单元整体教学的整合与分解
我们的小学语文教科书每一册都是由几个单元组成的,但目前我们教学中,单元并没有发挥起作用(综合学习单元除外),很多教师只是了解单元主题,将一篇一篇课文孤立地进行教学。我们可以追问一下,语文教材为什么要分单元?各单元中为什么要有精读课文,略读课文?各单元为什么设有一个“综合性学习”?答案大家都清楚,主要目的是便于学生学习,在整个单元学习过程中逐步达成学习目标,形成能力。这就要求我们教学中有较强的单元整体意识,发挥单元整体效应。
关于单元教学的整体。
单元整体教学可以有以下几部分:
1、单元整(导)读课,主要任务是,学生默读单元课文,学习生字词,质疑解疑,有的单元可以让学生填写老师设计的表格,掌握单元主题、每篇文章人物、事件、文章中心……
2、单元朗读课,主要任务是,正确、通顺、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反复朗读有关的重点句子、段落。教师给予指导,并采取抽签、比赛等形式激励学生的积极性。
3、单课重点学习课,主要任务是突出每课的学习重点。
4、单元整理课,对单元学习的字、词(包括教材中的词语盘点)、句、段、篇,单元主题、文章的表达特点等进行归纳整理。
5、单元拓展或链接课,主要任务是引导学生按单元主题拓展阅读或向生活拓展、链接(口语交际课也可放在此)。
6、单元读写结合课,主要任务是将单元阅读、口语交际、拓展阅读(包括为学生提供的范文)、单元相关的语文学习等与写作结合起来,完成单元习作。
关于分解
语文有其独特性,一句话、一段话、一篇文章都能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都有其独特的表达方式,学生都会有个性化的感悟。因此,对单元中的每篇课文,还要有师生间、生生间的感悟交流,还要有教师、学生、教材之间的对话。具体做法如:
单课感悟交流,让学生表达出自己对课文的个性化的感悟,与同学、老师进行交流、讨论。
阅评交流,让学生将自己读文后对文章内容、表达方式的评价与同学进行交流。
对比阅读,对一些课文,教师可引导学生将同单元或有关文章进行对比阅读,帮助学生理解、感悟、学习表达。
……
四、多课型语文教学的“多型”与“精致”
语文课是学课文还是学语文?长期以来,我国语文教学五分之四时间用于讲一篇篇课文,上语文课就是讲课文。尽管诸多有识之士反复批评,学生的语文能力不是教师讲出来的,但语文课程的主要形态仍然是讲课文。我们的语文教学改革,主要也是聚焦在如何讲好一篇篇课文,怎样提高讲课文的效率。语文教学竞赛,也是在比谁讲得精彩,讲得有深度,有新意,有水平,谁能讲得听课老师佩服得五体投地。
语文作为一种社会交际工具,其核心功能在于能够熟练“运用”口头和书面语言参与社会交际。我国语文课程将大量时间消耗在文本解读上,文本解读式的课程形态与语文课程培养学生社会交际能力的诉求是不对称的。语文课程应该对接现代社会对本课程的诉求,建构“理解”和“运用”并重,并且朝向“运用”的课程形态。
《课程•教材•教法(2009年8期)——关于语文训练的讨论》
语文这门课是学习运用语言的本领的。
《叶圣陶论语文教育》
我们可以尝试用“多课型”来改变目前小学语文主要是讲课文的现状。
“多种课”的“多型”
如:
学习和欣赏对联课,对联是古代文人学习的重要内容,对对子也是文人娱乐消遣的一种方式。欣赏和学写对联能锤炼学生的语言,使学生用词更准确、精当。所以应适度穿插在我们语文教学中。
欣赏和学写儿童诗课,诗歌语言凝练,朗朗上口,欣赏和学写儿童诗是学生学习运用精炼、生动、优美语言表情达意的重要途径。儿童本来就是诗人。但教科书中的儿童诗数量不够,而且多数用于让学生理解内容。所以我们应作必要的补充。
好书推荐,读书交流课,每一位教师、每一位家长对孩子多读课外书的必要与好处都非常清楚,也都能夸夸其谈。但对小学生来说,他们面对的两个主要问题,一是书海茫茫,选哪些书来读;二是学习任务重,什么时间来读。好书推荐,读书交流课,就是帮助学生用有限的时间更有效地读书。
此外,还有单元整理课,积累课,读童话写童话课,口语交际课,习作指导课,习作讲评课等。
课型多了对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大有好处,但面临最突出的问题是课时到哪里去找?答案是,将阅读课繁琐的内容分析,低效的讲解压缩,节省出课时。
我们的阅读教学,低效,无效的课堂太多了。怎么多快好省呢?我提几点想法。第一,韩金娥大家都了解的,她一本书两个礼拜教完。她怎么一本书两个礼拜教完的呢?我听过她的一堂课,上我们苏教版的,苏教版的什么课文呢?叫《槐乡五月》,三年级的课文,她二年级教,花了十五分钟。她怎么教的呢?第一遍把课文反复读熟;第二遍背诵你认为文章中写的精彩的句子;第三遍提了一个问题,什么问题?你认为《槐乡五月》美在那里呢?十五分钟课文教完了,剩下来的时间他让我们听课的九个人,每个人在黑板上写了一句名言警句。然后让孩子读背这些名言警句,然后由背这些名言警句联想到哪些平时学过的哪些名言警句。一堂课的容量是怎么容量的呢?十五分钟一篇文章,剩下的时间读了九句,十八句,二十八句,背了名言警句。她的课堂的容量呢,她重视什么?重视朗读,重视背诵,重视积累。理解上就一个问题。这样的教学是不是“多、快、好、省”呢?
我的语文之道1——孙双金
“多种课”的“精致”
因为多课型中的好多课型没有现成的教材,需要老师们开发。然而,老师们的精力是有限的。要使多课型逐步走向“精致”,一要靠有效的教研活动。教研组内成员分工合作。二要将骨干教师组织起来,多做课例,多做引领,多设计多课型较具体的教学内容。
随着课程改革的脚步,大家已经越来越脚踏实地,既关注宏观理念,也关注实际效果。新的一年,我们小学语文人是否就应以既创新又务实的姿态开展我们的教学、教研工作。
选自《河北教育(2011年5月)》
蒋淑仙- 帖子数 : 177
注册日期 : 11-03-21
您在这个论坛的权限:
您不能在这个论坛回复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