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地球和地图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
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
第一课时
【重点】
(1)会观察地球仪。
(2)准确辨认经线和纬线、纬度和经度、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的划分。
(3)利用经纬网确定某地的地理位置。
【难点】
(1)会观察地球仪、使用地球仪。
(2)东西半球划分。
(3)利用经纬网确定某地的地理位置。
【课前准备】
1、学生课前准备:分小组、每小组至少准备一小地球仪、乒乓球、铁丝、胶布等。
2、教学器材:教学地球仪。
教学设计:
学习内容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认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学生讨论、小组交流古人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
学生举例反映地球形状的事例。
学生看图“地球的大小”,读出地球的大小 提问、引导,师生共同总结。
地球的模型
——地球仪 观察地球仪,制作简易地球仪 引导、指导、评定、表扬
纬线和经线 学生根据教师设计的问题,看图思考、回答。 指图、引导,边提问、边启发、边与学生讨论,让学生分析、归纳规律,并及时对学生进行表扬鼓励。
利用经纬网定位 学生读图回答问题,小组讨论,互帮互学。 提问,及时纠正、辅导。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同学们,在晴朗的白天,我们能够看到太阳像一个火红的圆球;在十五的夜晚,我们可以看到月球像明亮的圆盘。那么,我们居住的地球到底是什么样的?
(板书)地球的形状、大小
1、地球的形状
(展示图片)地球卫星照片
(提问)地球是什么形状?
(引导)地球是一个球体,在今天看来已经是再简单不过的问题,
在古代却是一个难解的谜。人们对地球的认识,却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
(引导学生观察教材提供的图片“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
(学生讨论学习,小组可以相互交流一下,古人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
(天园地方 →天如斗笠 →麦哲伦环球航行证实球体 → 地球卫星照片)
(提问)我们生活在地球上,根据听到的、看到的、想到的,你能说出哪些反映地球形状的事例吗?
A、(可能出现的事例):站在海边,摇望远处驶来船只,总是先看到桅杆,再看见船身,而目送离岸的船总是船身先消失。(展示教材图“观测帆船”)
B、(事例2)发生月食偏时,地球挡住一部分日光,使地球的影子投射在月面上,就像给地球照镜子,使我们看见了地球的球体形状。
C、还有地球仪和麦哲伦的环球航行。
(提问)还有什么办法可以证明地球是球形的?
(小组同学可以充分的讨论,教师启发、解释。)
(总结)准确反映地球形状科学证明是地球卫星照片。
(讨论)从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中,你感悟到了什么?
(总结)任何一个真理的发现都不是轻而易举的,需要付出艰辛的劳动,甚至以生命为代价。
板书:2、地球的大小
(承转)现代的科学技术不仅认识了地球的形状,而且精确的测量出了地球的大小。
(展示图片)地球的大小
(学生活动)让学生读出:地球的平均半球6357千米,地球的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地球周长约4万千米。
(讲解)精确测量表明,从地心到北极的半径为6357千米,赤道半径为6378千米,赤道半径的长度比北极半径的长度多21千米。实际上这些差别同巨大的地球来比是微不足道的。如果把地球缩小到地球仪那样大小,这个差别就看不出来了,我们通常用平均半径来表示地球的大小。
(板书)二、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展示)地球仪
(提问)1.地球仪与地球真实的原貌有什么区别?
2、地球仪在日常生活中有什么作用?
(启发学生积极回答)
(讲述)在学生总结的基础上,教师再继续总结补充地球仪的特点。
地球仪是地球缩小的模型。
在地球仪上,人们用不同的颜色、符号和文字来表示陆地、海洋、山脉、河湖、国家和城市等地理事物的位置、形状及名称等。
地球仪上有一些在地球上实际并不存在的地理事物,例如,用于确定地理事物的方向、位置的经纬网和经纬度。
地球仪上还有一个能使地球模型转动的地轴,而这个地轴在地球上却没有。
(板书)三、制作简易地球仪
(学生活动)引导学生参看教材提供的关于地球仪模型制作的活动进行制作。在制作过程中教师要及时指导,强调制作环节中的要领,通过制作地球仪起到巩固本节知识的作用。最后,评出制作最好的优胜组,进行表扬。
(课堂小结)和学生一起回忆本节学习的主要内容。
【板书设计】
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
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1、地球的形状
2、地球的大小
二、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三、制作简易的地球仪
第二课时
——“地球和地球仪”
【重点】
(1)会观察地球仪。
(2)准确辨认经线和纬线、纬度和经度、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的划分。
(3)利用经纬网确定某地的地理位置。
【难点】
(1)会观察地球仪、使用地球仪。
(2)东西半球划分。
(3)利用经纬网确定某地的地理位置。
【课时内容】认识纬线和经线
【教学过程】
(展示图片)教材提供的图“简化地球仪上的点和线”
(学生活动)结合自己的地球仪观察思考,同学先小组交流,推荐发言人回答下列问题:
1、纬线的特点,经线的特点。
2、认识地轴、南极、北极。
(提问)地球真有一根轴吗?地球表面能画出多少条经线和纬线?
(学生活动)
(展示图片)教材提供的“地球仪上的经线”、“地球仪上的纬线”
(引导学生读图并回答下列问题)
1、经线呈什么形状?纬线又是什么形状?
2、认识本初子午线、赤道;区别南纬、北纬、东经、西经。让学生读出赤道、本初子午线的度数。
(展示地图)五带分布图
(学生活动)
1、引导学生继续找出:北回归线、北极圈、南回归线、南极圈。
2、请同学们在图上描画出00、300、600三条纬线,教师补充低、中、纬度的划分。
(让学生在地球仪标出低纬、中纬、高纬的三个区域。)
(展示图片)教材提供的图片“南北半球的划分”和“东西半球的划分”
(学生活动)结合地球仪找出赤道的位置,1600E和200E组成的经线圈。
(提问)
1、南北半球是怎样划分的?
2、东西半球是怎样划分的?
(南北半球的划分比较容易,让学生说出。东西半球的划分比较难,教师指图引导,让学生充分想象、理解。)
(学生活动)结合地球仪,教师采取问题教学法,边提问、边启发与学生讨论,完成下列问题:
1、比较不同的经线长度有什么变化。不同的纬线的长度是否相等?
2、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呢?
让学生完成教材的“活动”中第二问题“小明的暑期夏令营”,问:小明能否找到夏令营地点?为什么?
(总结:找不到该点,400的纬线南北半球各有1条,1160的经线有2条。)
(学生活动)
1、在地球仪上找出分别位于北半球的大洲、大部分位于南半球的大洲和地跨赤道两侧的大洲。
2、在地球仪上找出分别位于低纬、中纬、高纬三个区域的国家各一个。
(通过上面的练习,强化练习了地球仪的使用,对发言积极、答案正确的同学,教师应及时表扬鼓励)
【课堂小结】和学生一起回忆本节学习的主要内容。
【板书设计】
四、纬线和经线
第三课时
——“地球和地球仪”
【重点】
(1)会观察地球仪。
(2)准确辨认经线和纬线、纬度和经度、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的划分。
(3)利用经纬网确定某地的地理位置。
【难点】
(1)会观察地球仪、使用地球仪。
(2)东西半球划分。
(3)利用经纬网确定某地的地理位置。
【课时内容】利用经纬线确定位置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共同学习了经纬线的特征和经纬度的划分,为了巩固所学知识,希望同学们认真完成下列表格。
纬线(圈) 经线(圈)
形状特征
指示的方向
长度的分布
标度的范围
度数的变化规律
经纬度的表示方法
划分地球半球的界线
数量特征
五、利用经纬网定位
引入:在日常的生活中,我们怎样确定地球表面任何一点的确切地理位置?
(展示图片)教材提供的地图“经纬网”,在图上选出经纬网的交点A、B、C点。
(让学生读出A、B、C 点的经纬度。教师及时纠正,辅导。)
引入:通过上面的练习,你认为用经纬网确定某一点的位置,有什么规律?
(启发学生与生活实际联系一下,不难发现就像在影院里找座位一样。)
引入:如果有一航行的轮船在茫茫的大海中遇难,你怎样能准确的报出遇难轮船的位置,而及时的救援?
(学生运用经纬网知识,不难回答)
展示地球仪:让学生在地球仪上找出北京、伦敦、莫斯科的经纬线度数。
在前面学习的基础上,让学生找出下列事件的发生地。
俄罗斯“和平号”空间站第一批碎片坠落在44.40S、1500W 。
台风“桑美”的中心位置已经移至2800N、125.30E。
强化训练:
1、组织学生讨论,填出下表:最后让学生互相对答案。
经纬度数 判断东西半球 判断南北半球
300E、200N
1200W、300S
100W、870N
1600E、450S
2、在地球仪上找出北京、纽约、伦敦的位置,并说出它们的经纬度数。
(抢答、及时表扬、鼓励,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总结全课)概括本节主要内容。
(布置作业)教材提供的“活动”3——“城市经纬度的确定”。
【板书设计】
五、经纬线
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
第一课时
【重点】
(1)会观察地球仪。
(2)准确辨认经线和纬线、纬度和经度、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的划分。
(3)利用经纬网确定某地的地理位置。
【难点】
(1)会观察地球仪、使用地球仪。
(2)东西半球划分。
(3)利用经纬网确定某地的地理位置。
【课前准备】
1、学生课前准备:分小组、每小组至少准备一小地球仪、乒乓球、铁丝、胶布等。
2、教学器材:教学地球仪。
教学设计:
学习内容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认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学生讨论、小组交流古人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
学生举例反映地球形状的事例。
学生看图“地球的大小”,读出地球的大小 提问、引导,师生共同总结。
地球的模型
——地球仪 观察地球仪,制作简易地球仪 引导、指导、评定、表扬
纬线和经线 学生根据教师设计的问题,看图思考、回答。 指图、引导,边提问、边启发、边与学生讨论,让学生分析、归纳规律,并及时对学生进行表扬鼓励。
利用经纬网定位 学生读图回答问题,小组讨论,互帮互学。 提问,及时纠正、辅导。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同学们,在晴朗的白天,我们能够看到太阳像一个火红的圆球;在十五的夜晚,我们可以看到月球像明亮的圆盘。那么,我们居住的地球到底是什么样的?
(板书)地球的形状、大小
1、地球的形状
(展示图片)地球卫星照片
(提问)地球是什么形状?
(引导)地球是一个球体,在今天看来已经是再简单不过的问题,
在古代却是一个难解的谜。人们对地球的认识,却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
(引导学生观察教材提供的图片“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
(学生讨论学习,小组可以相互交流一下,古人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
(天园地方 →天如斗笠 →麦哲伦环球航行证实球体 → 地球卫星照片)
(提问)我们生活在地球上,根据听到的、看到的、想到的,你能说出哪些反映地球形状的事例吗?
A、(可能出现的事例):站在海边,摇望远处驶来船只,总是先看到桅杆,再看见船身,而目送离岸的船总是船身先消失。(展示教材图“观测帆船”)
B、(事例2)发生月食偏时,地球挡住一部分日光,使地球的影子投射在月面上,就像给地球照镜子,使我们看见了地球的球体形状。
C、还有地球仪和麦哲伦的环球航行。
(提问)还有什么办法可以证明地球是球形的?
(小组同学可以充分的讨论,教师启发、解释。)
(总结)准确反映地球形状科学证明是地球卫星照片。
(讨论)从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中,你感悟到了什么?
(总结)任何一个真理的发现都不是轻而易举的,需要付出艰辛的劳动,甚至以生命为代价。
板书:2、地球的大小
(承转)现代的科学技术不仅认识了地球的形状,而且精确的测量出了地球的大小。
(展示图片)地球的大小
(学生活动)让学生读出:地球的平均半球6357千米,地球的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地球周长约4万千米。
(讲解)精确测量表明,从地心到北极的半径为6357千米,赤道半径为6378千米,赤道半径的长度比北极半径的长度多21千米。实际上这些差别同巨大的地球来比是微不足道的。如果把地球缩小到地球仪那样大小,这个差别就看不出来了,我们通常用平均半径来表示地球的大小。
(板书)二、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展示)地球仪
(提问)1.地球仪与地球真实的原貌有什么区别?
2、地球仪在日常生活中有什么作用?
(启发学生积极回答)
(讲述)在学生总结的基础上,教师再继续总结补充地球仪的特点。
地球仪是地球缩小的模型。
在地球仪上,人们用不同的颜色、符号和文字来表示陆地、海洋、山脉、河湖、国家和城市等地理事物的位置、形状及名称等。
地球仪上有一些在地球上实际并不存在的地理事物,例如,用于确定地理事物的方向、位置的经纬网和经纬度。
地球仪上还有一个能使地球模型转动的地轴,而这个地轴在地球上却没有。
(板书)三、制作简易地球仪
(学生活动)引导学生参看教材提供的关于地球仪模型制作的活动进行制作。在制作过程中教师要及时指导,强调制作环节中的要领,通过制作地球仪起到巩固本节知识的作用。最后,评出制作最好的优胜组,进行表扬。
(课堂小结)和学生一起回忆本节学习的主要内容。
【板书设计】
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
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1、地球的形状
2、地球的大小
二、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三、制作简易的地球仪
第二课时
——“地球和地球仪”
【重点】
(1)会观察地球仪。
(2)准确辨认经线和纬线、纬度和经度、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的划分。
(3)利用经纬网确定某地的地理位置。
【难点】
(1)会观察地球仪、使用地球仪。
(2)东西半球划分。
(3)利用经纬网确定某地的地理位置。
【课时内容】认识纬线和经线
【教学过程】
(展示图片)教材提供的图“简化地球仪上的点和线”
(学生活动)结合自己的地球仪观察思考,同学先小组交流,推荐发言人回答下列问题:
1、纬线的特点,经线的特点。
2、认识地轴、南极、北极。
(提问)地球真有一根轴吗?地球表面能画出多少条经线和纬线?
(学生活动)
(展示图片)教材提供的“地球仪上的经线”、“地球仪上的纬线”
(引导学生读图并回答下列问题)
1、经线呈什么形状?纬线又是什么形状?
2、认识本初子午线、赤道;区别南纬、北纬、东经、西经。让学生读出赤道、本初子午线的度数。
(展示地图)五带分布图
(学生活动)
1、引导学生继续找出:北回归线、北极圈、南回归线、南极圈。
2、请同学们在图上描画出00、300、600三条纬线,教师补充低、中、纬度的划分。
(让学生在地球仪标出低纬、中纬、高纬的三个区域。)
(展示图片)教材提供的图片“南北半球的划分”和“东西半球的划分”
(学生活动)结合地球仪找出赤道的位置,1600E和200E组成的经线圈。
(提问)
1、南北半球是怎样划分的?
2、东西半球是怎样划分的?
(南北半球的划分比较容易,让学生说出。东西半球的划分比较难,教师指图引导,让学生充分想象、理解。)
(学生活动)结合地球仪,教师采取问题教学法,边提问、边启发与学生讨论,完成下列问题:
1、比较不同的经线长度有什么变化。不同的纬线的长度是否相等?
2、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呢?
让学生完成教材的“活动”中第二问题“小明的暑期夏令营”,问:小明能否找到夏令营地点?为什么?
(总结:找不到该点,400的纬线南北半球各有1条,1160的经线有2条。)
(学生活动)
1、在地球仪上找出分别位于北半球的大洲、大部分位于南半球的大洲和地跨赤道两侧的大洲。
2、在地球仪上找出分别位于低纬、中纬、高纬三个区域的国家各一个。
(通过上面的练习,强化练习了地球仪的使用,对发言积极、答案正确的同学,教师应及时表扬鼓励)
【课堂小结】和学生一起回忆本节学习的主要内容。
【板书设计】
四、纬线和经线
第三课时
——“地球和地球仪”
【重点】
(1)会观察地球仪。
(2)准确辨认经线和纬线、纬度和经度、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的划分。
(3)利用经纬网确定某地的地理位置。
【难点】
(1)会观察地球仪、使用地球仪。
(2)东西半球划分。
(3)利用经纬网确定某地的地理位置。
【课时内容】利用经纬线确定位置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共同学习了经纬线的特征和经纬度的划分,为了巩固所学知识,希望同学们认真完成下列表格。
纬线(圈) 经线(圈)
形状特征
指示的方向
长度的分布
标度的范围
度数的变化规律
经纬度的表示方法
划分地球半球的界线
数量特征
五、利用经纬网定位
引入:在日常的生活中,我们怎样确定地球表面任何一点的确切地理位置?
(展示图片)教材提供的地图“经纬网”,在图上选出经纬网的交点A、B、C点。
(让学生读出A、B、C 点的经纬度。教师及时纠正,辅导。)
引入:通过上面的练习,你认为用经纬网确定某一点的位置,有什么规律?
(启发学生与生活实际联系一下,不难发现就像在影院里找座位一样。)
引入:如果有一航行的轮船在茫茫的大海中遇难,你怎样能准确的报出遇难轮船的位置,而及时的救援?
(学生运用经纬网知识,不难回答)
展示地球仪:让学生在地球仪上找出北京、伦敦、莫斯科的经纬线度数。
在前面学习的基础上,让学生找出下列事件的发生地。
俄罗斯“和平号”空间站第一批碎片坠落在44.40S、1500W 。
台风“桑美”的中心位置已经移至2800N、125.30E。
强化训练:
1、组织学生讨论,填出下表:最后让学生互相对答案。
经纬度数 判断东西半球 判断南北半球
300E、200N
1200W、300S
100W、870N
1600E、450S
2、在地球仪上找出北京、纽约、伦敦的位置,并说出它们的经纬度数。
(抢答、及时表扬、鼓励,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总结全课)概括本节主要内容。
(布置作业)教材提供的“活动”3——“城市经纬度的确定”。
【板书设计】
五、经纬线
骊镇中张宏图- 帖子数 : 10
注册日期 : 11-06-09
您在这个论坛的权限:
您不能在这个论坛回复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