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合唱社团活动,培养学生音乐素养
组织合唱社团活动,培养学生音乐素养
组织合唱社团活动,培养学生音乐素养
骊城学区第一小学 周明颖
合唱社团是小学阶段普遍设立的艺术社团之一,作为一种有效的艺术训练手段,其一直成为丰富校园艺术文化和培养学校声乐专长学生的有效媒介。通过几年的合唱社团教学实践,我认为合唱社团对学生整体音乐素养的提升可以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以下就对我校合唱团活动对培养学生音乐素养的影响做浅显阐述。骊城学区第一小学 周明颖
一、合唱社团活动内容与音乐素养培养
合唱是一门音乐综合学科,要唱好合唱,需要队伍成员对包括声乐、视唱、听辨、节奏、和声、音乐欣赏等多方面有一定的学习和理解,而这些方面恰恰正是构成音乐素养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作为一种较为活泼的艺术形式,合唱更成为较适合小学阶段学生年龄特点,并帮助学生提高音乐素养、充实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的有效手段。而合唱素养能力具体又可以细分为声乐素养、乐理技能素养、感知与欣赏能力素养、情感能力素养等多方面。近年来,我们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内容入手开展活动,培养和提升学生音乐素养。
(一)声乐素养培养
明代戏曲家李渔曾有名言:“丝不如竹,竹不如肉”。人类的嗓音音色丰富、易于控制的特点,使其成为了最好的“乐器”。通过训练,能较好的控制嗓音表现音乐,既是自我享受更能为他人带去美的共鸣。可以说,声乐素养能力是个人音乐素养的最佳体现。而恰恰声乐技能是合唱训练的最核心部分,只有具备了一定的声乐技能技巧,学生才能共同展现出美好的合唱音乐。而合唱所追求的是声音的“统一”,只有统一的声音才能打造出和谐的音响效果。
实际训练中,首先我们通过轻唱、聆听帮助学生寻找声音的感觉。学生从轻声哼鸣开始,不断的聆听自己、聆听他人的声音,个人体验与比较相结合,固定对良好声音的认知,树立追求美好声音的愿望;同时,通过模仿、游戏使学生不断体验正确的歌唱气息方式。教师通过较为夸张的示范和个体指导,使学生知道气息对推动声音的巨大作用。我们还设计了“学学小动物”等小游戏,在游戏中引导学生通过模仿小动物的叫声,体会正确的歌唱呼吸方法,也获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还有就是通过歌唱位置、口型训练帮助学生寻求声音的统一。在训练中,主要为学生展示正确的位置在面部的具体体现,用直观甚至模式化的动作要求让学生感觉得到、摸得到、互相监督得到,让“位置”这一感性的要求在学生训练中得到直观的体验,并通过具体的表现方式加以感知和训练,学生也能得到较快的提高。通过以上几方面的声乐技能训练,使我校合唱社团学生的声乐技能得到不断提高,声乐素养能力得到提升。
(二)乐理技能素养培养
如果说声乐能力是合唱素养能力中的一支红花,那乐理技能素养就是红花背后的绿叶。乐理技能素养能力主要包含节奏能力、识谱能力、听辨能力等多方面,各方面相辅相成,共同对音乐素养能力的提升施加正面影响,提升音乐素养水平。从传统意义上说,具备乐理技能素养能力的高低,是判断学生音乐素养水平的主要指标。良好的乐理技能素养,为学生参与合唱实践活动提供了基础和空间。
在实际合唱社团教学活动中,我从节奏训练出发,开展多声部卡农练习,引导学生进入多声部的世界,以丰富的节奏训练,强化学生节奏感觉,为进一步视谱练习打下基础;同时,加强与合唱歌曲相关的识谱训练、听辨训练,在学习合唱歌曲的同时,也提升学生对乐谱的敏感度。因为,灵敏的听辨能力,为学生在合唱活动中开展横向的声部体验、纵向的协同练习提供了乐理技能上的可能。随着合唱社团活动中的训练的进行,对学生乐理技能素养要求的不断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也随之得到了提升。
(三)感知与欣赏能力素养培养
音乐的感知、欣赏能力,也是艺术素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客观上说,音乐只有被感知了、被欣赏和理解了,才是有效的音乐活动。通俗的理解就是音乐的品味和其相关知识的水平。这些素养能力的培养,需要一个较为漫长的过程,需要不断的学习、体验,才能有所积淀。而合唱活动,对这些素养能力的培养,也有着显而易见的作用。一首成功的合唱曲所包含的信息是异常丰富的,从其旋律主题、创作手法,我们能感知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和音乐渊源;从其歌词内容、语句韵律,我们能得到文学美的陶冶、词曲契合之美的体验和学习。对一首合唱曲的细细品味,我们能得到丰富的素养能力的滋润和提升。
因此,结合合唱社团活动实际,我通过合唱教学的各个环节,对学生开展了适应其年龄层次的感知和欣赏能力的培养。如针对二、三年级合唱队员,开展歌曲《雪绒花》的教学。首先,我从语言导入开始,使学生同教师一起,感知歌曲的意境;其次,用高位置朗诵的形式学习歌曲歌词,在接触旋律前对歌曲演唱要求加以理解和体验;接着,在欣赏和感受歌曲旋律的同时,结合旋律哼鸣,寻找歌唱感觉;在多声部教学时,更是从“听”出发,感知声部之间的音乐关系和实际效果,使多声部教学摆脱对视谱练习的严重依赖,在感性的音乐体验中,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水平。
(四)艺术情感能力素养培养
合唱社团活动,是一个内涵丰富的载体,除了技能性的素养能力培养外,还承载了更多情感能力培养方面的内容。其中,良好的合作能力既是合唱活动的要求,也是活动的目的。通过多声部的合唱活动的不断实践,学生在与同声部、他声部的协同演唱中学习合作演唱的技能、方法,在不断磨合中体验合作的快感,获得快乐的情感体验,在潜移默化中,学生的合作意识得到深刻的培养。
另外,在合唱社团丰富的活动与体验中,特别是为达到正确的歌唱效果开展的多种表演实践中,学生的音乐表现力随之得到了长足的进步,学生的表演能力素养也得到了同步的培养和提升。
二、合唱社团阶段性教学管理与音乐素养培养
通过合唱社团活动促使学生音乐素养的提升,最有效和立竿见影的即是在教学活动中注重各环节的掌握,施加微观、具体的影响。除此之外,我认为对合唱活动阶段性的安排和组织管理也是重要和有效的。根据多年来对合唱社团活动的设计安排,以及观察各种安排对合唱社团音乐素养提升的影响,我认为只有在合唱社团的各成长阶段,有重点的选择活动重点开展教学,才能使学生音乐技能和素养的提***到最有效和最大化。
从阶段上分,我将合唱社团的发展过程界定为“入门、提高、成型”三阶段。在“入门”阶段,学生怀着新奇地心情参与活动,其对合唱活动的兴趣是宝贵和值得加以呵护的。在此阶段,我将感知与欣赏能力素养培养作为相对重点,引导学生在声乐、乐理、表演训练中开展较多欣赏和体验,通过对大量音响、示范资料的感知和体验,并根据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的特性,结合简单的合唱曲开展表演实践,在感性的认知和实践中提升音乐素养。
进入“提高”阶段,学生对合唱活动已经有了较为正确的认知和体验,已能对结构较完整的少儿合唱曲进行合唱体验。此时我将声乐、乐理技能素养的培养作为相对重点,结合合唱曲实施较为严格的视谱训练,并对学生的声乐技能加以较为系统的引导和纠正,使学生在技能素养的提升中得到成功的快乐,在各首合唱曲的演唱中获得美的体验,音乐素养能力得到质的提升。
在以上两阶段的成功实施的基础上,合唱社团“成型”阶段将顺利到来。学生突破“提高”阶段,他们参与合唱活动的所有条件都已基本具备,这一阶段的活动重点就将随作品而动了。我会根据合唱作品的表演要求和技能侧重点,引导学生开展学习和训练,在各种不同音乐风格的作品实践中,获得表演的乐趣、挑战难点的成就感和与同伴合作的和谐体验。
综上所述,通过合理的阶段性培养和管理,以及对合唱社团施加有重点的教学引导。发挥合唱活动的艺术优势,有效地将合唱教学的各重要方面与学生音乐素养水平提升相结合,合唱社团学生的音乐素养水平将获得稳定提升,学生的综合艺术素养能力也得到长足的发展。
蒋淑仙- 帖子数 : 177
注册日期 : 11-03-21
您在这个论坛的权限:
您不能在这个论坛回复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