骊城学区教研论坛
Would you like to react to this message? Create an account in a few clicks or log in to continue.

科学课堂如何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2 posters

向下

科学课堂如何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Empty 科学课堂如何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帖子  一小高志伟 周六 六月 11, 2011 5:01 pm

《科学》课堂中如何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新课程标准提出课堂应以学生为主体,改变课堂教学中“以教为主,学为教服务”的倾向。课堂中学生的活动时间越来越长,活动空间越来越广。《科学新课程标准》提出学生应具有一定的提出问题、讨论问题、交流合作、评价与分析概括能力,新课程标准对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学生在课堂口头语言表达方面不严谨、不规范、不全面、答非所问等诸多问题。
所以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让全体学生都能有效地参与到课堂中来,值得探讨。笔者从规范课堂语言、科学评价方法、恰当运用小组讨论和建立民主平等的课堂气氛方面谈谈自己的想法。
一、规范的教学对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示范引导作用
教师的课堂陈述语言表达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注意科学学科的科学性,要以准确地表述科学概念,科学定理,科学定律的本质内容为基点。尤其是上教师非本专业的《科学》内容时,教师更要有意识的加强学科语言表述。如有一位物理专业教师在上科学课时,让学生观察某种液体时说:“同学们看,试管里的液体是不是黄乎乎的?”这样的语言是不可取的,黄色可以是金黄、橙黄、黄绿、黄褐等,“黄乎乎”对于物体的描述口语化太强,是不合适的。教师根据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已掌握的知识基础,为吸引学生,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科学》教学时运用丰富的文字语言比喻、夸张、拟人等手法是可取的,但应以不失科学性为前提,即遵循“讲浅不要讲歪,讲粗不要讲错”的原则。
课堂上学生的语言表达往往是从教师的提问开始的,规范的提问能优化课堂教学过程,使师生间不断地处于和谐的信息交流中。教师应根据《科学》知识的特点、学生心理特征以及课堂教学的阶段性,善于不失时机的抓住知识的疑难点发问。提出的问题要有启发性,要有利于学生问有所思,思有所得,得有所答。教师不能为提问而提问,所提的问题不要过于简便或带有暗示性,学生不需要思考就能回答,也不要热衷于“是不是?”,“对不对?”判断式的提问。如上《温度的测量》一节时,教师提问:“体温计测量时可不可以离开人体读数?”,全班回答“可以”。课堂气氛很好,似乎全班同学均已掌握,实际上仍有同学不明原因,只是跟着答应。这样的问题换个方式,换个对象就会好很多,如“体温计测量时为什么可以离开人体读数?”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给予不同深度的问题,同时留给学生以思考的余地,促使学生养成对课堂上的每一个问题都能三思而后答的习惯。
新课程标准强调在课堂中要突出学生的主体,但同时也不应忽略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表达应在教师的引导中,如有位教师上《蜗牛》时,每桌学生各一只蜗牛,开始教师没有明确的观察目的,教师原想让学生自主探究结论。但实际上整堂课学生处于无序状态,探究目的不明确,回答无法令人满意。如果教师在学生观察前提一些要求作引导,如“蜗牛有视觉吗?”、“蜗牛有听觉吗?”、“蜗牛的食性是怎样的?”等等,提这样的要求,使学生观察后描述范围缩小,有利于提高描述效果,明确描述的主要目的,避免漫无边际地描述。
《科学》课堂上,还要引导学生有主次、有步骤、有层次描述物体、装置、现象或过程。如有位教师上《质量的测量》时,指导学生观察天平并进行描述。先请一位同学描述天平:“有二个托盘,中间是一个分度盘,下面是底座,中间横梁上有游码。”教师请其他同学分析这位同学的描述得怎么样,能不能更好一些。同学们讨论,最后达成共识,描述一个物体最好是有顺序,如从上到下,从左到右,这样不会遗漏,能将物体描述完整。对现象及过程的描述,既要全面,细致,又要引导学生根据观察目的,任务,要求,明确主要描述什么。
教师首先在学生回答和提问的积极性基础上,还要引导学生提问的针对能力。课堂上教师都希望学生能参与,提出更多的问题。但随着学生参与程度的提高,学生会有各种问题,这时教师要清楚并不是所有的问题均要解答。如果跟本堂课的主题内容相差甚远,应给学生指出这个问题不是本堂课要解决的,或者提示可以放在课后讨论。如果是后面要学的内容,可以告诉学生到什么时候我们会解决这个问题。要逐步培养学生将问题提到点子上的能力,教师有意识的训练学生提有价值的问题,如有堂课上教师讲授“煤灰救命”的故事:“1903年,在南极探险的‘高斯’号轮船,被厚厚的冰层冻住,无法踏上归程,船员挖、炸、据、砍,冰层仍巍然不动。最后,一位科学考察人员提议,把船上的煤屑,煤灰都铺在冰层上,奇迹出现了,冰开始熔化航线得以开通。”教师讲完后提问“同学们想一想,听完这个故事你有什么问题?”发现学生提的问题虽然很多,但有的表述不清,有的没有价值。针对这一现象,组织学生把提的问题在班上进行交流,各自进行反思,互相评价。最后大家公认章××同学的问题言简意赅:“物体吸热同颜色有关吗?”
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多提供机会让学生进行口头语言表达训练,要提供严谨、规范的典型的解答范例,并对学生严格要求,对含义易混淆的一些用语要进行辨析,引导学生养成严谨、规范的习惯。口头表达也可以通过书面表达来反馈,评价。在自然科学招生考试中学生因语言表达不严谨、不规范、不全面、答非所问而失分较多的情况,说明教师平时在课堂上对学生规范科学用语引导还不够。
教师课堂上对学生语言表达的评价,不仅影响课堂教学进度和效果,而且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参与到课堂中来的积极性和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有着直接的作用。
教师对于学生正确的回答,要给予肯定,对于有创造性的回答要大力赞扬和鼓励。评价语言要简洁、具有针对性、层次性和感染力。如“不错”、“好”、“很好”、“你分析地很透彻”、“你讲得很有道理”、“你观察得很细致”、“你的结论很有创意”等等。但要注意不要过度表扬或单板统一的表扬模式,如笔者听过这样一堂课,学生回答完毕,教师说“好”,全体学生边鼓掌边喊“某某某,你真棒”、“某某某,你真行”等,学生难以从评价中了解自己的学习和思维的结果,实不可取。
对于学生不完整地回答教师要先肯定正确的部分,再想方设法搭台阶,让学生能从多角度思考问题,较快地找出错误的原因,使回答更严密,完整和合理。
教师对于学生错误的回答,应充分认识这是正常的,千万不可草率评价。首先不要打断学生的回答,让学生把自己的看法和观点暴露无遗,更不能批评讥笑学生;其次不要急着给出正确的答案,可先了解其他学生对该问题的看法,看那些是支持,那些是反对,那些是怀疑。不妨请有不同见解的学生各陈述其理由,展开多层次,多角度的争辨,从争辩和讨论中让学生明白是非,这比教师直接告诉答案更有利于学生牢固掌握知识。
三、恰当的小组讨论对培养学生表达能力的加强促进作用
新课程标准强调培养人与人交流的能力。与人交流能分享智慧,讨论能取长补短,争论能培养思辨能力,总结发言能培养归纳能力。笔者发现在科学课堂中碰到问题以小组讨论解决的方式被越来越多的教师认同和应用。笔者认为教师在通过学生小组讨论来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小组讨论要有明确的论题,同时论题要符合学生的知识能力,思维能力,不要过于简单或超出学生的能力范围。如上《温度的测量》时,教师要求学生组成四人小组讨论一下“酒精温度计为什么可以测量温度?”四人小组一碰头,“热胀冷缩”,问题过于简单,小组讨论无法起到应有的作用。有一位教师在上《天平的使用(实验课)》时,教师要求二人一桌作为小组称小铁块的质量,然后前后两桌的同学组成四人小组,对照所测量的值是否一样,如果不一样找出原因,结果发现大多数是不一样的,同学们经过小组讨论得到了不一样的原因,有的是两个小铁块本来就不一样,有大小;有的是测量前没有把天平调平衡,测量错误;有的数值相差不大,估计是由于测量误差引起的;同学们分析的有理有据,四人小组讨论起到了加强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提高分析问题能力、提高了学生相互交流的能力和总结归纳的能力。
其次,在小组讨论其他同学发言时,引导学生要学会聆听,这也是科学新课程标准中对于情感、态度、价值观评价的一个方面。初一起始年级教学尤其要强调,培养学生善于吸取他人的见解,想法,形成组内统一的观点。许多同学没有耐心听其他同学回答完,就急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各抒己见,小组难以统一,形似小组讨论,实则仍是个人观点,小组讨论作用没有体现。要引导学生认识到自已是小组中的一员,听取别人的发言,不仅表示对别人的尊重,同时也能完善自己的观点。当然也要引导不能只听小组其他成员的讨论,自己不参与,引导学生认识到“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小组成员只有相互讨论,取长补短,才能得到最好的观点。
最后,固定的小组每次讨论总结发言要轮流,不能只是一位同学总结发言,每位同学均有总结能力的训练机会。同时,总结发言的同学最好将总结最后形成文字,再同其他小组进行交流。有些同学语言表达能力非常强,但要形成文字就有些困难。教师除了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外,还要培养学生将口头语言表达转化成文字语言表达的能力。
四、民主平等的课堂气氛在培养学生表达能力中起创设环境作用
课堂中如果教师把自己的角色仍定位在“师道尊严”、“知识权威”上,那么学生语言表达中更多的会是“老师怎么怎以说”,而无法将外在的知识转化为学生内在的认知。教师要改变一味传授的权威性地位,从过去的传授者转变为学习的帮助者和同伴。应努力创设民主平等的课堂气氛,使学生敢于表达,勤于表达,乐于表达。
首先实行教学民主的前提是尊重学生。它包括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劳动,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尊重学生的选择。因为人与人之间的互相尊重是人们交流的第一原则。教学更是如此。学生只有感觉到你对他的信任与尊重之后,才肯向你敞开心扉,与你进行平等的对话与交流。尊重学生是营造良好的交流氛围的基础。
其次根据交往理论,交往是主体间的对话,主体间对话是在自主的基础上进行的,而自主的前提是平等的参与,交往双方才可能向对方敞开精神,彼此接纳,无拘无束地交流互动。教师放下架子,让学生有了一种亲切感,师生间的距离拉近,才能形成民主平等的课堂气氛。
在民主平等的课堂气氛中,教师也是作为学习活动的一份子,参加学生的活动。当学生的发言与教师有不同之处时,教师并不是像以前那样直接否定学生的答案,把自已的观点强加给学生,而是让学生将几种答案进行比较,辨别出优劣,高下。当学生的答案优于教师时,教师就及时地表扬学生,鼓励学生超越教师。只有在这样的课堂气氛中,学生才会真正主动参与,自主探究,学生才会从过去的课堂上不愿发言到抢着发言。

一小高志伟

帖子数 : 4
注册日期 : 11-05-13

返回页首 向下

科学课堂如何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Empty 科学课堂如何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帖子  一小 田淑静 周一 六月 13, 2011 9:50 am

很好,受益匪浅,我们的科学课堂的确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一小 田淑静

帖子数 : 4
注册日期 : 11-05-13

返回页首 向下

返回页首


 
您在这个论坛的权限:
不能在这个论坛回复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