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生物课堂教学的点滴反思
对生物课堂教学的点滴反思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实施,人们的目光进一步聚焦教育的主阵地——课堂,课堂教学改革呈现出一派繁荣的景象,这是相当可喜的。但是,认真审视新课程改革下的课堂教学,也有一些现象值得我们深思。
学习方式提倡“探究式”,还要不要“接受式”
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新课程改革的主要特征,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要特征的“探究式”学习越来越为人们所关注,并逐渐成为占主流地位的学习方式。这种方式对于改变过去机械的、被动的“注入式”学习,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具有重要意义。但是,“探究式”是万能的吗?没有“探究”就不是教学吗?
我们知道,学习方式的选择运用,要受到教学内容、学生水平、个性特点等多种因素的制约。我们认为:第一,并不是所有的学习内容都适合让学生通过探究去解决。第二,“探究式”适合智力好、主动性强的学生,而学生的智力发展、知识水平不平衡是客观现实,如果一味地追求“探究”,就会严重脱离一些学生的实际,挫伤他们的积极性。第三,学生个性不同,“探究式”也好,“接受式”也罢,适合学生个体特点的学习方式才是最有效的。
另外,“探究式”学习有优势,也有弱点;“接受式”学习有弱点,但也有优势。机械的“探究”会束缚学生的思维,而有意义的“接受”也能促进学生的发展,关键在于教师的运用之妙。如果不顾实际,对于明明是简单而不需探究的,或者学生没有能力探究的那些知识,也去搞形式,追求探究的“时髦”,就会事倍功半,得不偿失。事实上,“接受学习与探究学习的取中、平衡、按本国传统来整合”,“搞理论要走一点极端,搞实践应用必须‘执其两端而用之’,真理往往在两个极端的中间。”顾泠沅先生的这段话可以说是对“探究式”与“接受式”关系的最好诠释。
学习方式提倡“探究式”,还要不要“接受式”
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新课程改革的主要特征,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要特征的“探究式”学习越来越为人们所关注,并逐渐成为占主流地位的学习方式。这种方式对于改变过去机械的、被动的“注入式”学习,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具有重要意义。但是,“探究式”是万能的吗?没有“探究”就不是教学吗?
我们知道,学习方式的选择运用,要受到教学内容、学生水平、个性特点等多种因素的制约。我们认为:第一,并不是所有的学习内容都适合让学生通过探究去解决。第二,“探究式”适合智力好、主动性强的学生,而学生的智力发展、知识水平不平衡是客观现实,如果一味地追求“探究”,就会严重脱离一些学生的实际,挫伤他们的积极性。第三,学生个性不同,“探究式”也好,“接受式”也罢,适合学生个体特点的学习方式才是最有效的。
另外,“探究式”学习有优势,也有弱点;“接受式”学习有弱点,但也有优势。机械的“探究”会束缚学生的思维,而有意义的“接受”也能促进学生的发展,关键在于教师的运用之妙。如果不顾实际,对于明明是简单而不需探究的,或者学生没有能力探究的那些知识,也去搞形式,追求探究的“时髦”,就会事倍功半,得不偿失。事实上,“接受学习与探究学习的取中、平衡、按本国传统来整合”,“搞理论要走一点极端,搞实践应用必须‘执其两端而用之’,真理往往在两个极端的中间。”顾泠沅先生的这段话可以说是对“探究式”与“接受式”关系的最好诠释。
中 张继红- 帖子数 : 5
注册日期 : 11-06-08
您在这个论坛的权限:
您不能在这个论坛回复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