骊城学区教研论坛
Would you like to react to this message? Create an account in a few clicks or log in to continue.

《圆柱的认识和侧面积》教学设计、反思及评课记录

向下

《圆柱的认识和侧面积》教学设计、反思及评课记录 Empty 《圆柱的认识和侧面积》教学设计、反思及评课记录

帖子  骊一小王敬 周三 五月 18, 2011 4:07 pm




《圆柱的认识和侧面积》教学设计、反思及评课记录
【授课教师】:王敬
【授课时间】:2011年3月8日
【教材理解】教材强调了圆柱的侧面展开图的探索过程,这部分内容初步渗透了“化曲为直”的思想,对学生的后续学习圆柱表面积和体积,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设计理念】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重要目标是要改变学生数学学习的方式。要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发现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发现数学的规律,教师应转变角色,成为真正的引导者、组织者和参与者。
对于圆柱的侧面积,传统的教法是:在认识了圆柱的特征之后,教师提问:怎样计算圆柱的侧面积呢?之后,引导学生分别沿着圆柱的高和一条斜线将圆柱的侧面展开,然后出示讨论题,从而推导出圆柱侧面积的计算方法。最后,便是一层层的巩固练习。很显然,这样设计教学活动,是以让学生理解圆柱侧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会利用公式计算圆柱的侧面积为目标的。应该说,学生是在被动地接受知识。这种以接受知识为目的的教学已不适应培养时代新人的要求。为此,在设计此课教案时,我力求改变这种传统的教学,进行了如下的教学尝试。
【学情简介】本年级段学生是以形象思维为主,因此,学生的学习活动设计是从生活出发,从学生平时看得见、摸得着的事物出发,通过具体、形象感知,认识数学知识。
【教学目标】
1.在观察、交流、操作等活动中,经历认识圆柱和圆柱侧面展开图的过程。
2.认识圆柱和圆柱侧面展开图,会计算圆柱的侧面积。
3.积极参与学习活动,愿意与他人交流自己的想法,获得学习的愉快体验。
【教学重点】圆柱体侧面积公式的推导。
【教学方法】以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为引线,采用“激趣-操作-发展”的教学模式,将课堂向学生开放,大胆让学生探索知识形成的过程,鼓励学生去思考、合作、操作、发现、讨论、实践。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一个圆柱体纸盒、一个带商标纸的罐头盒、剪刀,学生准备一个圆柱体茶叶桶,圆柱表面展开电脑动画展示。学生每人准备一个圆柱体实物。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起兴趣。
1.让学生交流自己带来的物品,说出它的名字和形状。
师:同学们,今天大家都带来了一件物品,谁来给同学们说一说你带的是什么?它的形状是什么?
2. 让学生观察课本中P22中的物品,找出圆柱形的物体。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并引出今天的课题。
师:很好。同学们看着这些物品,都能说出它们的形状是圆柱。那大家想一想,在现实生活中,还有哪些形状是圆柱的物体?
师:看来大家已经知道什么样的物体是圆柱体,现实生活中,有许多物体的形状都是圆柱体,这节课我们就来进一步研究圆柱体。(板书课题)
二、认识圆柱。
1.拿出圆柱体茶叶罐,或者是学生自己准备的露露瓶,让学生用手摸一摸它的面有什么特点?并说一说摸圆柱表面的感受。
师:请大家拿出自己带来的圆柱体,先进行观察,再闭着眼睛摸一摸它的面。
师: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摸圆柱表面的感受?
2.讨论:圆柱有几个面?各有什么特点?重点使学生了解圆柱的侧面是一个曲面。
师:刚才大家初步感受了圆柱的表面,现在请同学们讨论一下:圆柱由哪几部分组成的?它有几个面?各有什么特点?
3.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教师介绍圆柱的各部分名称并在图上标出来。
师:圆柱上下两个面叫底面,它们是完全相同的两个圆。在圆柱图上标出两个底面。
师:圆柱有一个曲面,叫做侧面。在图上标出“侧面”。
师:圆柱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高。在图上标出高。
4. 让学生拿一个圆柱形实物,指出它的底面、侧面和高。
5.提出:
(1)圆柱有多少条高?
(2)有什么方法可以验证圆柱上下两个圆的大小相等呢?
师:请同学们拿出自己的圆柱体物品,同桌互相指一指它的两个底面、侧面和高。
同桌合作学习,可让学习稍差的学生在全班指一指。
师:同学们已经知道了圆柱的特征和各部分名称。现在,老师有一个问题:有什么方法可以验证圆柱体上下两个面的大小相等呢?
学生可能说到以下方法:
(1)测量底面直径来验证,两个底面直径相等,两个圆大小就一样。
(2)可以用卷尺或线绳测量周长来验证。
(3)可以用圆柱体物体的一个底面描一个圆,用另一个底面比一比,如果重合,就说明两个圆大小一样。
第(3)种方法学生说不到,教师介绍。
6.分别拿出圆柱体小木棒、卫生纸卷、瓶子、小鼓等物品,让学生判断是不是圆柱体。
师:同学们已经认识了圆柱,并且知道了用什么方法验证圆柱上下两个圆的大小相等。课前老师也准备了几件东西,请同学们判断一下,它们的形状是不是圆柱体?
●先拿出圆柱体小木棒,让学生判断,可用直尺测量一下横截面直径。
●再拿卫生纸卷让学生判断。使学生了解,卫生纸卷是一个圆柱体,中间的空心也可以看做一个小圆柱体。
●拿出瓶子让学生判断,使学生了解瓶身是一个圆柱体。
●拿出小鼓让学生判断,使学生了解虽然小鼓上下两个面的大小相等,但它不是一个柱形。
三、圆柱侧面积
1.拿出一个带包装纸的罐头盒,让学生想象一下:如果沿着侧面的一条高把包装纸剪开,再展开,会是什么形状?
师:通过刚才的判断,相信同学们对圆柱体有了更深刻的认识。现在,请大家再来观察这个圆柱体罐头盒,它的侧面贴着包装纸,想象一下,如果把包装纸沿着圆柱的一个高剪开,再展开。这张包装纸的形状会是什么形状?
2.教师照教材的样子,把罐头盒的商标纸沿着它的一条高剪开,然后展示并把商标纸贴在黑板上。
师:大家猜想的对不对呢?我们来亲自验证一下吧!现在我们沿着它的一条高剪开,再展开。
把展开的商标纸拿在手上。
师:你们看展开的商标纸是什么形状?
3. 分别提出教材中说一说的两个问题,给学生充分表达自己意见的机会。
展开的商标纸是长方形的。
师:对,侧面展开后是一个长方形。请同学们认真观察,你发现这个长方形的面积和罐头盒侧面积有什么关系?
这个长方形的面积就等于罐头盒侧面的面积。
4.提出“议一议”的问题,让学生讨论,由长方形的面积等于长乘宽,推导出圆柱的侧面积等于底面周长乘高。
师:请同学们再观察,并想一想这个长方形纸的长和宽分别与罐头盒的什么有关系?先同桌讨论一下。
学生讨论,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师:谁来说一说你们讨论的结果?
长方形纸的长相当于罐头盒底面的周长,长方形的宽相当于罐头盒的高。
(选出一个学生已经展开的图形贴到黑板上)
  重点感受:圆柱体侧面如果沿着高展开是一个长方形。
  (这里要强调沿着高剪)
  这个长方形与圆柱体上的那个面有什么关系?
  (长方形的长是圆柱体底面周长、长方形的宽是圆柱体的高)
  长方形的面积=圆柱的侧面积
  长×宽 =底面周长×高
  所以,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S 侧 == C × h
  如果已知底面半径为r,圆柱的侧面积公式也可以写成:S侧=2∏r×h
  师:如果圆柱展开是平行四边形,是否也适用呢?
  学生动手操作,动笔验证,得出了同样适用的结论。
(因为刚才学生是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剪开的,所以可能已经出现了这种情况。此时可以让已经得出平行四边形的学生介绍一下他的剪法,然后大家拿出准备好的圆柱纸盒用此法展开)
5、提问:当底面周长和高相等时,展开的侧面是什么形状?(正方形)
五、课堂练习。
1.填空。
(1)圆柱有( )个相同的底面,底面是( )形。
(2)圆柱的上、下两个面之间的距离叫圆柱的( )。
(3)圆柱的侧面是一个( )面。侧面展开是一个( )形。这( )形的长等于圆柱的( ),宽等于圆柱的( )。
(4)已知圆柱的底面直径是4厘米,高2厘米,侧面展开的长方形的长是( )厘米,宽是( )厘米。
(5)把一个圆柱的侧面展开得到一个正方形,这个圆柱底面半径是3分米,圆柱的高是( )分米。
3.练一练第1-3题。
六、课堂小结。
【教学反思】
教学用书安排“圆柱的认识”为一课时,“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为另一课时。但在实际教学中,我觉得“圆柱的认识”这一课时里介绍侧面积的展开图,如果跟侧面积的公式的推导联系起来会显得非常的紧密;而且侧面积的学习对表面积又起着重要的作用,必须要让学生弄懂;侧面积跟表面积的计算作为一课时,时间非常紧张,效果也不理想。鉴于此,我大胆的把“圆柱的认识及侧面积的计算”作为一课时来进行教学。
通过具体的施教,我的体会有以下几点:
1、整个教学过程,学生学习兴趣浓厚,学得主动积极。我认为教学成功的关键在于关注了学生的学习过程,创设了一个有利于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发展的教育氛围。第一环节通过学生动手动脑,来突破难点;第二环节引导学生在应用中加深认识,形成能力。
2、在以住的教学中,我发现学生概念建立地非常快,而又容易忘记。我想,概念的建立重点应该放在学生自主地探究概念的本质属性,让学生多种感官参与,自由地对提供的实例进行观察、比较,去发现,去揭示。这样着眼于让学生经过自主探究,主动地建构概念,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力和探究精神。在认识圆柱的特征时,让学生拿出圆柱体形的实物,同桌合作,观察讨论,再反馈。
3、当然,也有许多不足之处。我觉得设计不够大气,束手束脚。比如,在让学生探讨侧面积该如何计算时,不直接牵着学生沿高剪开,而是抛给学生:“你们能想办法计算圆柱的侧面积吗?”如此去做会收到更好的效果。
【评课记录】
李侠中:本节课,教师为学生提供了基本题以及多向思维的材料,引导学生善于联想所学的知识,从不同的角度、不同层次、不同方法分析问题,使学生开阔思路,思维灵活,从而敏捷地解决问题。使不同的学生都能获得学到知识的满足感,体会到学习数学的快乐,对于未获得成功者,教师应尽量发现其错误中的正确成份,给以肯定,并启发学生自己发现,纠正错误。即使彻底错了,教师也要循循善诱,启发引导,给予机会让他争取成功,从而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自信心,使他们获得人的尊严,享受成功的快乐,教师也因此而分享快乐。
王文丽:本节课,改变了传统的先讲后练的教学模式,做到讲、练结合,贯穿教学的始终,使练习随着讲解由易到难,层层深入,使新课与练习有机地融为一体。
公爱萍:在揭示拼成的长方体与圆柱体的关系时学生感觉比较抽象,应用教具给学生反复演示,在学生观察比较中明确拼成的长方体的长相当于圆柱的底面周长,宽相当于圆柱的底面半径,拼成的长方体的高相当于圆柱的高,从而推导出圆柱的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魏冬秀:教学圆柱侧面展开图时,最初提的问题与动手操作后汇报时问的问题有出入,学生不知怎样回答,交流时教师忘记了侧面展开图的另一特殊形状—正方形。
樊会侠:在出示完圆柱的侧面展开图这一环节中,应先让学生自己动手剪开,并让学生多交流一会儿,自己去发现、去探索、去求证,学生获取的知识才印象深刻。
薛智颖:教师在交代圆柱的高是应强调有无数条高,以和圆锥的高形成鲜明对比。

骊一小王敬

帖子数 : 11
注册日期 : 11-05-18

返回页首 向下

返回页首


 
您在这个论坛的权限:
不能在这个论坛回复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