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课导入方法的探索与实践
思想政治课导入方法的探索与实践
一、以“时事教育”导入
思想政治课与其他学科相比,有着非常鲜明的时代性。时事教育是中学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思想政治课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国家教委办公厅颁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学时事教育的几点意见》,明确指出时事教育对于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国内外形势,养成关心国家大事的良好习惯,激发爱国主义情感,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念,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中学的思想政治课绝不能忽视对学生进行时事教育。笔者在每堂课的前5分钟内,都会请学生讲述近期国内外发生的大事及自己的感想,然后在学生讲述的基础上做适当的补充及引导式点评。事实证明,通过引导,学生对时事政治的兴趣显著提高,轮到演讲的学生都会在事先做好充分的准备。
此外,笔者时常会把“热点问题”与课文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例如:在讲第一课《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时,笔者以“国家调整节假日”这一话题引申出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并以多媒体的形式为学生讲述每个节日背后的民间传说及民俗习惯等等,最后引申出课文的内容“家庭是人类文化代代相传的载体”。这样的导入,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拓展了课堂教学的内容,并把“民族精神教育”的内容因势利导的融入到了课堂中,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以“社会调查”导入
理论联系实际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基本原则,贯彻理论联系实际,既是教育目的——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决定的,也是学生掌握知识、认知活动的客观要求。二期课改注重学生的发现、探究、创新等活动,这就要求学生能积极地投入到社会实践中,通过调查研究来关注社会与人生,做到不仅掌握理论知识,而且获取生活的知识。
例如:在讲授第四课《现代家庭的物质生活》之前,笔者让学生自由组合成若干小组,对家庭在住房、家用电器、交通工具等方面物质条件的变化做一个调查并完成调查报告,然后在课堂上进行展示。学生们兴致勃勃地通过数据、图片等多种形式展现了他们调查的结果。在学生进行社会调查的过程中已经感受到了“家庭物质条件的不断改善”,于是笔者就直接在学生调查的基础上引申出“物质条件不断改善的原因是什么?”这样,就自然而然地把学生引入到了教材的内容中。这样的导入不仅提高了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而且培养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提高了社会观察与实践能力。
三、以“小组讨论”导入
二期课改注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而教学的成效往往取决于能否增强学生的认知过程,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变“要我学”为“我愿学”,从而将外在的知识转化为内在素质。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该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能够让学生通过轻轻松松的学习来充分体会学习的乐趣。
例如:第七课中有《我们需要哪些邻里道德》这一章节,笔者在开始讲授前先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就课本上的“阅读天地”加以讨论,并在讨论的基础上对课文中的“通告”加以改造,然后请每个小组派一位代表交流经过改造后的“通告”内容,最后笔者在对学生交流内容加以点评的过程中引申出“邻里之间要保持良好的关系,需要有共同遵守的道德准则”这一主题。以小组讨论作为导入课文的形式,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增强了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意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四、以“视听资料”导入
“寓教于乐”是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的教学方式之一。初一年级的学生生性好动,对新鲜事物都有着强烈的好奇性,再加上网络对学生的极强吸引力,这就要求教师要充分利用网络资源,用丰富多彩的音像资料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笔者常常结合课文,在网上搜寻下载一些相关的歌曲、动画、小品等资料作为课文的导入,以激起学生的求知欲。例如:以Flash《让爱住我家》导入第一课的《我们都有一个家》;以歌曲《感谢》导入第二课的《生命来之不易》;以视频《***关乎民生问题》导入第四课的《现代家庭的物质生活》;以电视小品《如此装修》导入第七课的《怎样依法维护邻里关系》等等。这些生动、鲜活的来自日常生活的资料,不仅大大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里面所包含的丰富而深刻的道理,发人深思,回味无穷。
思想政治课与其他学科相比,有着非常鲜明的时代性。时事教育是中学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思想政治课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国家教委办公厅颁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学时事教育的几点意见》,明确指出时事教育对于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国内外形势,养成关心国家大事的良好习惯,激发爱国主义情感,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念,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中学的思想政治课绝不能忽视对学生进行时事教育。笔者在每堂课的前5分钟内,都会请学生讲述近期国内外发生的大事及自己的感想,然后在学生讲述的基础上做适当的补充及引导式点评。事实证明,通过引导,学生对时事政治的兴趣显著提高,轮到演讲的学生都会在事先做好充分的准备。
此外,笔者时常会把“热点问题”与课文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例如:在讲第一课《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时,笔者以“国家调整节假日”这一话题引申出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并以多媒体的形式为学生讲述每个节日背后的民间传说及民俗习惯等等,最后引申出课文的内容“家庭是人类文化代代相传的载体”。这样的导入,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拓展了课堂教学的内容,并把“民族精神教育”的内容因势利导的融入到了课堂中,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以“社会调查”导入
理论联系实际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基本原则,贯彻理论联系实际,既是教育目的——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决定的,也是学生掌握知识、认知活动的客观要求。二期课改注重学生的发现、探究、创新等活动,这就要求学生能积极地投入到社会实践中,通过调查研究来关注社会与人生,做到不仅掌握理论知识,而且获取生活的知识。
例如:在讲授第四课《现代家庭的物质生活》之前,笔者让学生自由组合成若干小组,对家庭在住房、家用电器、交通工具等方面物质条件的变化做一个调查并完成调查报告,然后在课堂上进行展示。学生们兴致勃勃地通过数据、图片等多种形式展现了他们调查的结果。在学生进行社会调查的过程中已经感受到了“家庭物质条件的不断改善”,于是笔者就直接在学生调查的基础上引申出“物质条件不断改善的原因是什么?”这样,就自然而然地把学生引入到了教材的内容中。这样的导入不仅提高了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而且培养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提高了社会观察与实践能力。
三、以“小组讨论”导入
二期课改注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而教学的成效往往取决于能否增强学生的认知过程,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变“要我学”为“我愿学”,从而将外在的知识转化为内在素质。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该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能够让学生通过轻轻松松的学习来充分体会学习的乐趣。
例如:第七课中有《我们需要哪些邻里道德》这一章节,笔者在开始讲授前先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就课本上的“阅读天地”加以讨论,并在讨论的基础上对课文中的“通告”加以改造,然后请每个小组派一位代表交流经过改造后的“通告”内容,最后笔者在对学生交流内容加以点评的过程中引申出“邻里之间要保持良好的关系,需要有共同遵守的道德准则”这一主题。以小组讨论作为导入课文的形式,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增强了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意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四、以“视听资料”导入
“寓教于乐”是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的教学方式之一。初一年级的学生生性好动,对新鲜事物都有着强烈的好奇性,再加上网络对学生的极强吸引力,这就要求教师要充分利用网络资源,用丰富多彩的音像资料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笔者常常结合课文,在网上搜寻下载一些相关的歌曲、动画、小品等资料作为课文的导入,以激起学生的求知欲。例如:以Flash《让爱住我家》导入第一课的《我们都有一个家》;以歌曲《感谢》导入第二课的《生命来之不易》;以视频《***关乎民生问题》导入第四课的《现代家庭的物质生活》;以电视小品《如此装修》导入第七课的《怎样依法维护邻里关系》等等。这些生动、鲜活的来自日常生活的资料,不仅大大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里面所包含的丰富而深刻的道理,发人深思,回味无穷。
曲锐- 帖子数 : 16
注册日期 : 11-06-14
您在这个论坛的权限:
您不能在这个论坛回复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