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领学生的语文学习
3 posters
引领学生的语文学习
引领学生的语文学习
(这是瞿卫华老师的一份教材分析,我忍不住把它转帖过来,真是好东西,大家一定不能错过)
我今天和各位交流的题目是《引领学生的语文学习》。《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对于学生的学习活动教师始终处于一个引领的地位。教师该怎样引领学生的语文学习活动呢?下面,我将从本册教材中的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口语交际、习作、阅读等方面进行阐述。
在分类讲述之前我想和大家一起学习高林生老师所提出的中年级语文教学特征 :
1.学生已经积累了初步的语文学习的知识和经验;
2.《课标》的要求和教学内容既有继承和延续,又有发展和提高;
3.学生的心理和生理都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
4.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能力、习惯正处于形成、巩固的关键期。
总之,中年级正处于整个小学阶段的过渡期和关键期。与低年级相比,知识经验明显增加,学生的独立性和个体间的差异明显加大,学习成绩也会出现比较大的波动与分化。
我想,有了高老师的思想作为航标,我们的语文教学进行得会更扎实而有效一些。
习惯教学篇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包括两个内容,一是自主预习复习,二是认真完成作业。我们都知道培养学生自主预习、复习能力几乎就占有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半壁江山,因此,把学生自主预习、复习的能力培养好是一件功在学生利在教师的事情。为什么这么说?当学生拥有了自主学习的能力自然认为是教师好,但是,教师在培养学生上就立了功;当学生养成了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师就不用每天唾沫横飞地宣讲学习的重要已经如何学习了,因为学生已经会学习了。下面,结合自己的实践,我来肤浅地谈一谈,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该如何贯彻。
我们先来浏览一下教材每幅图片的内容,在自主预习复习中,第一幅图片是教师在出示自主预习的要求;第二幅图片上一些学生正在坐姿端正地读课文;第三幅图片上是老师在指导学生阅读课文;第四幅图片是一些学生用讨论的方式预习课文;第五幅图片是放大在第四幅图片右上角的一个特写镜头,一名学生正在课文上圈画;第六幅图片是学生借助工具书在预习课文;第七幅图是一名学生在家长指导下预习课文;第八幅图片是一个特写镜头,是一个学生在查阅相关资料。
根据前面的文本阅读策略,当我们了解到一些教材之后我们就得准备教学设计了。在这里,我想提几点建议:
一、自主学习目标要明确。
不管是学生自主预习还是自主复习,没有明确的目标是不行的。因为目标是教给孩子具体该如何操作的方法,缺少了这样一些方法,学生会无所适从。我们经常看到一些老师布置语文作业的时候:预习课文……但是,该怎样预习,教师语焉不详,学生操作起来使用模糊不清,最后致使这条作业放了空炮。因此,该怎样进行预习和复习教师一定要将具体的步骤写在黑板上,让学生抄写在语文书上,每次预习的时候就是必须要这样做的。
在教学本册教材的时候,我曾经归纳了“三读”预习要求,并把该要求抄给了学生:
一读课文,自读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二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归纳段落大意;
三读课文,画出自己不理解的词语、句子或段落,提出自己想了解的问题,有条件的查找与课文相关的资料。
“三想”复习要求:
一想语文课上讲了什么;
二想自己难点搞懂了没有;
三想自己还想弄懂什么。
这是我自己曾经归纳的预习、复习要求,还很粗浅,拿出来和大家交流。也希望各位老师有更精彩的预习、复习方法能不吝赐教。当我把这些具体操作的方法教给学生之后,我发现,学生的预习、复习就变得有章法可循了。当然,仅仅做到这一点是很不够的。因为,学生的语文学生是一个变数,它时刻在发生着变化,需要教师不断地采取方法去应对。
二、训练过程要循序渐进。
这是一个相当老生常谈的话题。循序渐进谁不知道?从孔子那时就已经提倡了。正因为循序渐进有着亘古不衰的生命力,所以,我今天还想把我怎样具体培养学会僧自主预习、复习的过程给各位做一个梳理。
当我把预习、复习要求抄给学生并且要求学生进行这样操作的时候,我发现,我太过理想化了。为什么?因为学生实际操作的时候就像盘古开天辟地前的天和地的关系一样,是混沌不清的。我写明了三读,一、二、三,有明显的序列,可是有的学生拣自己喜欢的先做,有的拣自己先想到的先做,有的“三想”里面只能做到“一想”就认为自己已经预习好了,等等,这一切都表明教师出示要求之后需要帮学生贯彻到他们的实际学习当中去。于是,我特别花了两个星期的时间,没有将预习、复习任务下放到家庭作业中,而是在语文课上花时间让学生预习和复习,这样,我就可以对学生进行方法指导,同时,还可以监督学生自主学习的效果。
当然,几次现场训练之后并不表示学生也已经养成了自主学习的好习惯,还要进行反复,刚开始教师可以将现场培训和家庭作业布置结合起来,刚开始时两个星期现场训练,一个星期将预习、复习布置到家庭作业当中去;接下来一个星期现场训练,一个星期将预习、复习布置到家庭作业中;最后全部布置到家庭作业中,每天做好检查记录,如果出现反常再进行培训;最理想的效果就是能达到学生自己能预习、复习,不需要教师检查、督促的程度,这对教师来讲,是一件多么休闲的事情!
当然,“再美的脸蛋看起来都会有审美疲劳”,我们的预习、复习要求不能一直不变。记得某个著名企业家说过:变化是世界性的主题。因此,我们的要求也要不断进行调整,学生还不适应我们就放低一些要求;学生适应了我们就抬高要求的身价;当学生超过要求了,我们就必须得超得更前,不然,我们连学生都不能适应。
三、方法指导要落到实处。
刚才我们在看图片的时候已经看到了这样几幅含有自主学习方法指导的图片,比如说那张小组合作讨论学习和个体独立学习的图片,比如说借助工具书学习的图片,比如说在家长指导下学习的图片,还有那张查资料的图片,等等,这些都是在教给学生一些具体的学习方法。教师在引导学生看这几张图片的时候一定要耐心细致,让学生深入下去,这几张图片上的学生在怎样学习?教师甚至可以让学生给这些图片命名。一定要将这样一些学习方法的指导从图表深入到学生的内心深处,甚至外化为他们的举动。
荀子《劝学》中说到:“”我觉得这就是方法得当的效果。阿基米德说:“”这也是方法的效果。所以,教师一定要把怎样预习怎样复习的方法科学而有效地贯彻到学生的学习当中去。
这里,我想和各位老师交流一个科学贯彻的问题。斯宾塞在《教育:智力、道德与体力》一文中说:
什么知识最有价值?——唯一的答案是——科学。
在所有方面都是如此。
为了直接的自我生存……依靠科学。
为了谋生……依靠科学。
为了完成抚养责任……依靠科学。
为了形成良好的公民修养……依靠科学。
为了欣赏艺术……依靠科学。
为了达到训练的目的……依靠科学。
科学是开展这些活动的最好准备。
我不想评论什么,但是,从斯宾塞这段文字中所透露出的是什么?再反思一下我们平时的教育教学缺少的是什么?科学!教师现在正变成一个体力劳动者。我曾经在下面学校上过一段时间的课,当时,学生安静不下来,一位年轻瘦弱的班主任来了,我当时暗暗将班级里的男生和这位班主任进行了比较,发现这些男生平均身高和这位班主任差不多,但是,这位班主任的嗓音的分贝系数却让我大吃一惊,她突然大喝一声:安静!当时,我也被吓了一跳。老师们,你们看这不是体力活吗?这位老师的这一声断喝该用多大的肺活量啊!
回到上面培养学生自主预习、复习的习惯这样一个话题上来,为了培养学生形成这样一个自主学习的习惯,我们不要用体力去赢得学生技能的养成,不要哪天不养成我就天天说,天天查,不要这样,我们应该把这个当作一个过程。我们要用观察的方法进行研究,出了问题就赶紧想办法解决。《三十六计》中所讲的: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我们也不能让学生接受付出体力的惩罚,这样只能让学生害怕这样的习惯培养与训练。曾听过一个训犬师的讲述,他说他曾经让一只军犬跳超出它能力的围栏,结果军犬摔了一交,后来,军犬看到围栏就跑,连训练场地都不来了,后来训犬师花了三个月的时间才把这条军犬骗回了训练场地。
通过上面的例子,我只想说明这样一个问题:教师一定要将体力活变成技术活,只有提高自己工作的技术含量才有可能走向专业化的可能。这个思想我希望各位老师能够贯穿我今天教材分析的始终,也希望各位老师能够贯穿自己教学的过程。
下面讲认真完成作业习惯的培养。
认真完成作业对于教材我不想说太多,各位老师只有带领学生将书本上的图片一一浏览就可以了,在这里我想针对学生作业的现状提几个问题和大家交流:
1、家长签字为哪般?
我们作业中经常要求家长签字,但是,是不是每位家长都能够认真检查学生的作业并签字呢?是不是每位家长都希望签字呢?是不是学生作业真的需要签字呢?
这个问题我也一直困惑着。从我的观点来看,家长签字起不了多大的效果。说实在的,现在家长都非常忙,他们有闲心看孩子的作业吗?我还是认为,学生的作业学生自己负责。怎么让学生自己负责,这个问题我还在思考,目前没有非常实用的方法。
2、家长为什么要看学生做作业?
这个问题是学生的作业习惯问题。可以说,非常普遍。我觉得这个问题的根源在家庭教育,因此,我们教师只要在家长学校的时候多培训家长,这个问题应该可以解决,如果家长不思悔改,那么,苦果由他们自己负责。
3、作业做了给谁看?
这涉及到作业评价的问题?作业做了给谁看呢?看看语文书第五页最后一幅图,我想,我们或许应该有点启示。假如,我们一直用几颗星来满足学生认真做作业的欲望的话,那我们也太小看学生了!
因此,我们不妨搞点活动。比如说优秀作业展览,优秀作业展览一定要定期搞,学生会有期盼的;也可以发放优秀作业喜报给家长,并全班表扬,让学生辛苦之后也感觉到有一丝甜蜜;也可以班级之间相互交流,和我搭班的数学老师就是这样,因为她教两个班级的数学,所以她经常将这个班级的数学作业捧到那个班级,让那个班级的学生为这个班级的学生写评语,比如:你的作业比我认真,向你学习!你的作业没有我好,希望你努力!等等,学生从中获得了做作业的动力。
4、你为什么不做作业?
这个问题是我们老师经常质问学生的:你为什么不做作业?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我也可以将这个问题改为:我为什么要做作业?现在的情况是很多教师将学生做作业当作一种必然甚至是一种伦理道德,从:你为什么不做作业这样一个质问可以体会出来。但是,我觉得我们应该反思一下:我们平时所布置的作业有没有用?能不能像语文课程标准中所说的那样:“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如果不能,我觉得我们应该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我应该布置什么样的语文作业?
阅读教学篇
陆志平老师曾在苏教版本第十次培训上指出阅读教学的目标膨胀、过程花样,我觉得这是针对公开课而言的不适合我们的常态课。因为我们的常态课不是表演给别人看的,我们在平时的课堂里用不着考虑目标是否三维,也用不着想方设法来搞一些花样吸引别人的眼球。我们所需要做的就是扎扎实实把文章教好。
这里仍旧借用高林生老师在所提出的:
“中年级阅读教学的三大加强点”
第一点:读书能力
坚持抓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学会默读;学习略读,能粗知大意;在诵读诗文过程中,体验情感,展开想像,领悟内容;
第二点:理解能力
一是能够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关键词句表情达意的作用;
二是能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是了解、体会常见标点符号的用法;
四是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第三点:积累拓展
拓展阅读的范围,继续增加有效的积累,为课外阅读示范、引路。
在和老师们交流学习体会的时候,我把高林生老师所提出的阅读教学的基本步骤推荐给了大家,今天,我仍然将高老师关于中年级阅读课的基本步骤推荐给大家。我们可以发现,高老师所归纳出的基本步骤有一些变化,可以说是更为实用,更为明确。
中年级阅读课的基本步骤
总体设想:根据教学目标,依据范例,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以最直接、有效的方式,组织、引领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在语文实践中,去实现最主要的教学目标。
第一课时
1.创设情境,引发猜想,建构阅读的话题;
2.放手试读,整体感知
中年级则要求能从整体上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3.通过反复多次的朗读练习,确保人人都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中年级逐步将此变为自学要求。课堂上要逐渐增加默读和略读的比重,逐渐提高察觉关键词句,把握层次与要点的能力;
4.认读本课的生字和新词
低年级要在课堂上,在教师的带领下解决,进入中年级后,可逐步通过预习和课堂反馈去完成。
5.课堂练习
低年级以有指导的练写生字和写话为主要内容;中年级以拓展性阅读,迁移性的读写结合练习为主。
第二课时
1.复习;
2.围绕话题,选择重点,读中感悟,以读见悟(低年级以了解词句的意思为主;中年级则以把握关键词句表情达意的作用;把握主要内容,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为主);
3.熟读课文,形成积累(继续关注课堂上有指导的背诵和积累);
4.课堂演练(低年级以写字和写话为主,中年级要逐步增加拓展性阅读和读写练习的比重)。
我们该如何来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建构呢?我觉得应该从多元视角入手。时下,经常可以看到报刊杂志上对教学中一些关系的探讨,比如《小学语文教师》2005第一、二期上崔峦老师在《与课程改革共同成长》一文中曾经探讨了这样几组关系:正确处理继承与创新的关系;正确处理教与学的关系。在同一期杂志上,上海师范大学吴立岗教授曾在《处理好阅读教学中的几个关系》一文中提出了:“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处理好自主与指导的关系”“处理好效果与方法的关系”“处理好感悟与质疑、阅读与运用的关系”等等。我觉得阅读课应该从多元的视角来建构。
这里就给各位老师一个简略的提纲:
一、填补“前理解”空白,唤醒阅读期待
二、巧借创新期待,促进对话生成
三、着眼持续发展,将阅读策略纳入教学视野
四、推动阅读内驱,情趣与理趣辉映
最后,我还想谈一个语文备课的问题:“备学生”是由来已久的备课准则,但是,综观现在的小学语文备课现状,学生这个学习的主体是被忽略甚至遗忘的。下面笔者罗列几个“备学生”中的不等式,以期引发大家的思考。
教师“细读”≠学生解读
时下,“文本细读”作为一种备课策略倍受推崇。研读文本确实是语文备课的首要过程。因为教师对文本的阅读并不等同于一般的读者,教师阅读文本的终极目标是为了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所以教师必须对文本进行多角度、多层面的解读与鉴赏。可以说,教师阅读文本就像吐哺的周公,教师要将解读文本所得的感受、体会,以及如何鉴赏、解读文本的策略等再“吐”给学生。
而经常所见到的情景就是教师对文本的“细读”屏蔽了学生对文本的解读——“企图将自己所习惯了的阅读姿态和方式‘移交’给学生”,“所谓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实际上是希望学生做到像自己备课那样的水准。(王荣生语)” 显然,这是另一种形式的灌输。教师在“备学生”时应明白,教师可以将自己对文本的“细读”展示在课堂上,与学生的进行交流,但不可以用自己的“细读”来统络学生对文本的解读。曾见到孙建峰老师执教《白鹭》一文,他先请学生谈对文本的“解读”,对学生的发言他表示赞同与理解;然后把自己对课文的“细读”出示在黑板上,请学生读一遍,体会教师这样一个阅读层次的人对文本的解读。通过这样的双向交流,师生对文本的解读既相互交融,又同时获得了提升。
对话辅导者≠文本说客
学生阅读文本的过程实质上也就是和文本对话的过程。教师是学生与文本对话的辅导者。作为对话辅导者的教师要为学生与文本对话提供话题(也可以引导学生发现话题),激发学生与文本对话的动力,还要教给学生与文本对话的方法等。
但是,我们可以发现教师在辅导学生与文本对话时的一个严重偏向,那就是站在文本里和学生对话。要么是先给学生一个文本解读的结论,让学生根据结论在文中寻找例证;要么是与学生的解读对抗,帮文本说话,成为文本的说客。虽说学生因阅读经验等不足需要教师的引导,但是,作为对话辅导者的教师不能站在文本的角度帮文本说话。教师在“备学生”时应树立一种科学的阅读观念与姿态,引导学生站在和文本平等的位置上与作者对话,可以欣赏作者的观点,可以不同意作者的见解,也可以指出作者创作的瑕疵,不是违心地应和,不是牵强地欣赏。教师只有引导学生与文本进行真实意义上的对话,学生才能体会到解读文本的自由,才能走向自主阅读,个性解读,也才能切实提高与文本对话的能力。
教学预设≠学生期待
时下的语文课堂多以“深广”见著,注重与文本对话的延展确实能够让人体会到阅读的无穷意趣,但是这样的课堂是不是学生所真正需要的?是否能够促进学生积极有效地建构阅读知识积累阅读经验?答案是值得推敲的。所谓曲高和寡在这些以“深广”见称的课堂上是常见的现象。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我们在进行教学预设的时候需要谨慎地对待学生的阅读期待。
前一段时间,笔者参加市里的语文优课比赛。笔者先将参赛课文发给学生(非借班上课班级),了解了属于这个年龄层次学生的阅读能力与现状、学习思路与习惯,从学生不同的阅读需求中缕析出了几个层面几种需求,然后立足文本进行教学预设。现场教学中,因为我的教学预设是立足于学生需要与文本价值,所以教学时既充分激发了学生与文本对话渴求,又让学生体会到了阅读的趣味。
对教学进行预设是必要的。在进行教学预设时,教师一定要有整合的能力,教师有必要将教师对文本的解读、学生应该在这节阅读课中达到什么样的学习目标,特别是学生的阅读期待,以及教师如何激活学生的阅读内驱,进行有效对话等进行综合评估与预测。只有把“备学生”真正地落到实处,我们的阅读教学才有一定的底气。
蒋淑仙- 帖子数 : 177
注册日期 : 11-03-21
正像校长所说,培养了学生的良好习惯,教书就越来越轻松,很好的建议,大家见了受益不少的。
正像校长所说,培养了学生的良好习惯,教书就越来越轻松,很好的建议,大家见了受益不少的。摘抄几句梗概,与大家分享。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包括两个内容,一是自主预习复习,二是认真完成作业。我们都知道培养学生自主预习、复习能力几乎就占有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半壁江山,因此,把学生自主预习、复习的能力培养好是一件功在学生利在教师的事情。为什么这么说?当学生拥有了自主学习的能力自然认为是教师好,但是,教师在培养学生上就立了功;当学生养成了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师就不用每天唾沫横飞地宣讲学习的重要已经如何学习了,因为学生已经会学习了。下面,结合自己的实践,我来肤浅地谈一谈,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该如何贯彻。
??- 游客
回复: 引领学生的语文学习
我认为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首先,需要教师的引领,教师要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其次,需要教师的指导,在学习生活中,教师要用一双慧眼善于发现良好习惯,并及时给予鼓励,当发现学生有不良习惯时,要及时指正并帮助其改正。最后,需要坚持,好的做法只有坚持才能成为习惯。
章美娜- 帖子数 : 44
注册日期 : 11-05-07
您在这个论坛的权限:
您不能在这个论坛回复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