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说明文容易出现的问题
写说明文容易出现的问题
1、对说明对象的特性把握不准确
(例如)我家附近的立交桥,桥身是水泥筑成的。桥面很宽,可以并排行驶七八辆汽车。桥洞也比别的桥大,所以路面也很宽,起码能并排走四五辆汽车。这座桥是建桥工人冒着酷暑建的。从一开工,他们就昼夜不停地干,假日也没见他们休息过。
2、对事物的特性说明不清晰,主要是文章条理不分明,说明方法不恰当。
(例如)所谓'搭架子'就是在动笔写作之前,对主题提炼及材料安排进行的思考。写文章时,要根据材料提炼主题,并对材料进行合理安排。确定了主题之后,还要看材料是否都能很好地说明主题;材料的安排要符合表现主题的需要。
需注意以下几点:
1.要抓住特征说明事物
2.要选好说明角度
3.要合理安排说明顺序
常见的说明顺序有:
(1)以说明某一事物构造为主的说明文,常按事物构成部分的组合顺序或人们观察事物的先后顺序来进行说明;
(2)以说明某一事物发展过程为主的说明文,常按事物形成的时间顺序来进行说明;
(3)以说明某些事物相互关系及其特点为主的说明文,往往按照先总体后局部来进行说明;
(4)以说明科学实验为主的说明文,往往按照实验本身的顺序进行说明。
4.要恰当地使用各种说明方法
5.要运用准确、简明的语言说明
[例文] 水
在地球上,水是分布最广的一种物质。可以说,地球上到处都是水的寓所。地球上到底有多少水呢?有人粗略地估计,认为整个地球的水量,包括空中、地上、地下的水,总共将近14亿立方公里。
水是无色透明的液体,可为什么大海是蓝的,而湖水是碧绿的呢?原来这是阳光给它们染上的。阳光中的红光、橙光和黄光这些较长的光波被不同深度的水吸收了,蓝光、紫光和一部分绿光的波长较短,一遇到水面便四面散开或反射回来。所以湖水蓝中透绿。海水更深,散射、反射的蓝、紫光更多,就泛碧蓝色了。
比较纯净的水加热到100℃就会沸腾,降低到0℃以下就要结冰。在高山上,只要加热到80℃以上水就会沸腾;海平面上,只要72℃左右水就沸腾;矿井里,水到100℃以上才沸腾。
在大自然中,水无时无刻不在动,不在变,但万变不离其宗,它基本存在三个地方:空气里、地下、地表;它的基本形态是三种:气态、液态和固态。
修改的:
我家附近的立交桥,是在原来的路面上建起来的。桥身全是水泥筑成的,长达200多米,横向马路从桥的上面通过,纵向马路从桥的下面穿过。这座桥的桥面很宽,可以并排走七八辆汽车,桥下面的马路虽然窄一点,但起码也能并排走四五辆汽车。桥洞的两侧,各有一块蓝球场大小的空间,像半个扇面一样,由路边渐渐向一头低下去……从远处看,这座桥显得十分雄伟。
修改的
所谓'搭架子',就是在动笔写作之前,对主题提炼及材料安排进行的思考。对主题的提炼,首先应该从全部材料出发,从中提炼出一个具有概括性的主题。然后,还应该翻过头来,看看现有材料是不是都是与主题十分吻合的,需不需要增删。材料的安排,也就是文章的结构问题,主要是根据表现主题的需要,按照一定的顺序,将材料有机地排列、组合起来,以达到表现主题的目的。
修改的
[例文] 水
水是什么样的物体呢?
水是液体。石块和木块有一定的形状,无论放在桌子上或者盒子里,它们都不会改变自己的形状,都是固体。水就不同,放在圆杯子里就成为圆形,放在方盒子里就成了方形,它没有一定的形状。
水是无色透明的。有人说水是白色的,这话错了。拿水同牛奶比较一下就会明白,牛奶才是白色的,水是什么颜色也没有的。如果把一根筷子插入牛奶里,我们就看不见它。再把一根筷子插入清水中,我们能够透过清水看见插入的筷子。
水是无嗅、无味的。怎样来区分无色透明的烧酒和水呢?光凭肉眼是毫无办法的。只要闻一闻,尝一尝就能正确无误地区分了。烧酒有酒的气味和味道,而水却什么气味,什么味道也没有。
因此,在正常的情况下,水是无色、无嗅、无味的液体。
(例如)我家附近的立交桥,桥身是水泥筑成的。桥面很宽,可以并排行驶七八辆汽车。桥洞也比别的桥大,所以路面也很宽,起码能并排走四五辆汽车。这座桥是建桥工人冒着酷暑建的。从一开工,他们就昼夜不停地干,假日也没见他们休息过。
2、对事物的特性说明不清晰,主要是文章条理不分明,说明方法不恰当。
(例如)所谓'搭架子'就是在动笔写作之前,对主题提炼及材料安排进行的思考。写文章时,要根据材料提炼主题,并对材料进行合理安排。确定了主题之后,还要看材料是否都能很好地说明主题;材料的安排要符合表现主题的需要。
需注意以下几点:
1.要抓住特征说明事物
2.要选好说明角度
3.要合理安排说明顺序
常见的说明顺序有:
(1)以说明某一事物构造为主的说明文,常按事物构成部分的组合顺序或人们观察事物的先后顺序来进行说明;
(2)以说明某一事物发展过程为主的说明文,常按事物形成的时间顺序来进行说明;
(3)以说明某些事物相互关系及其特点为主的说明文,往往按照先总体后局部来进行说明;
(4)以说明科学实验为主的说明文,往往按照实验本身的顺序进行说明。
4.要恰当地使用各种说明方法
5.要运用准确、简明的语言说明
[例文] 水
在地球上,水是分布最广的一种物质。可以说,地球上到处都是水的寓所。地球上到底有多少水呢?有人粗略地估计,认为整个地球的水量,包括空中、地上、地下的水,总共将近14亿立方公里。
水是无色透明的液体,可为什么大海是蓝的,而湖水是碧绿的呢?原来这是阳光给它们染上的。阳光中的红光、橙光和黄光这些较长的光波被不同深度的水吸收了,蓝光、紫光和一部分绿光的波长较短,一遇到水面便四面散开或反射回来。所以湖水蓝中透绿。海水更深,散射、反射的蓝、紫光更多,就泛碧蓝色了。
比较纯净的水加热到100℃就会沸腾,降低到0℃以下就要结冰。在高山上,只要加热到80℃以上水就会沸腾;海平面上,只要72℃左右水就沸腾;矿井里,水到100℃以上才沸腾。
在大自然中,水无时无刻不在动,不在变,但万变不离其宗,它基本存在三个地方:空气里、地下、地表;它的基本形态是三种:气态、液态和固态。
修改的:
我家附近的立交桥,是在原来的路面上建起来的。桥身全是水泥筑成的,长达200多米,横向马路从桥的上面通过,纵向马路从桥的下面穿过。这座桥的桥面很宽,可以并排走七八辆汽车,桥下面的马路虽然窄一点,但起码也能并排走四五辆汽车。桥洞的两侧,各有一块蓝球场大小的空间,像半个扇面一样,由路边渐渐向一头低下去……从远处看,这座桥显得十分雄伟。
修改的
所谓'搭架子',就是在动笔写作之前,对主题提炼及材料安排进行的思考。对主题的提炼,首先应该从全部材料出发,从中提炼出一个具有概括性的主题。然后,还应该翻过头来,看看现有材料是不是都是与主题十分吻合的,需不需要增删。材料的安排,也就是文章的结构问题,主要是根据表现主题的需要,按照一定的顺序,将材料有机地排列、组合起来,以达到表现主题的目的。
修改的
[例文] 水
水是什么样的物体呢?
水是液体。石块和木块有一定的形状,无论放在桌子上或者盒子里,它们都不会改变自己的形状,都是固体。水就不同,放在圆杯子里就成为圆形,放在方盒子里就成了方形,它没有一定的形状。
水是无色透明的。有人说水是白色的,这话错了。拿水同牛奶比较一下就会明白,牛奶才是白色的,水是什么颜色也没有的。如果把一根筷子插入牛奶里,我们就看不见它。再把一根筷子插入清水中,我们能够透过清水看见插入的筷子。
水是无嗅、无味的。怎样来区分无色透明的烧酒和水呢?光凭肉眼是毫无办法的。只要闻一闻,尝一尝就能正确无误地区分了。烧酒有酒的气味和味道,而水却什么气味,什么味道也没有。
因此,在正常的情况下,水是无色、无嗅、无味的液体。
杨玲- 帖子数 : 13
注册日期 : 11-06-09
您在这个论坛的权限:
您不能在这个论坛回复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