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学设计
+2
一小李丹
抚宁一小张海英
6 posters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学设计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要以学生实践为主,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学情简介】四年级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还不够强,课文中伽利略针对亚里士多德的话提出的疑问,学生不易理解。如果能利用多媒体动画演示,帮助学生理解伽利略所提出的疑问,学生一定非常感兴趣,也更有助于学生感受到伽利略的聪明才智。
【教学目标】一是通过从质疑、分析、反复试验到公开试验这样的具体事例来表现人物品质;二是通过环境或侧面描写来烘托人物,这应该是学生语言学习的重要资源。
【教学重点】弄清伽利略是怎样不盲目迷信权威的话的,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并明白伽利略的思维过程。初步学习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
【教学方法】1.联系上下文2.抓重点词句3.图文结合4.举例法法5.引用资料
【课前准备】
1、布置学生搜集伽利略和亚里士多德的图片和生平资料。
2、教师制作能够直观反映两 个铁球同时着地的课件及课文插图幻灯片。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一、直接入题。
1、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25课《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2.齐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概括主要内容
1、课文我们都预习了,那下面这组词语谁会读?(指名读)一人读其他同学跟读1遍。
(出示:信奉 哲学家 伽利略 怀疑 分析 反复试验 比萨斜塔 事实 证明)
2、预习的真棒,下面请同学们自由的大声的朗读课文,边读边注意课文的内容,做个有心人。
3、课文读了,再看看这些词语,你能简要讲述课文的主要内容吗?先看着这些词语,练习说一说。(指名回答)
三、读文品人物品质。
1、师:课文讲述的就是这样一个故事。那么通过读文,我们还知道了伽利略是17世纪意大利伟大的科学家。(板书:伽利略 伟大),说他伟大,并不仅仅因为他在科学研究领域为人类作出的巨大贡献,还因为他身上所具有的某种精神和品质。那么伽利略到底是个怎样的人呢?下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勾画出相关的语句,在旁边写下你的理由。开始吧!(幻灯:你觉得伽利略是个怎样的人?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勾画相关的语句,并在旁边写下你的理由。)
2、交流。
预设:
(一)第一自然段:学生时代的善于提问、善于思考、善于辩论。讲解生字“辩”,并出示相近字“辨、辫”,进行区分,并举例进行运用。
(二)品味“人们对亚里士多德信奉之深”,感受“伽利略”怀疑之勇敢。(2、5自然段)
1.师:权威指的是谁?为什么?从哪看出人们对亚里士多德的信奉?
2. 什么是“信奉”?仅仅是简单的相信吗?这是大家对信奉的初步了解。那咱们都来读读第2自然段,看你能从哪些词句读出人们对亚里士多德的信奉?
a(2自然段)
①两千多年前:亚里士多德的话是一个人相信吗?是一代人相信吗?是代代人相信,而且一信就是两千年啊,可见信奉时间之长啊。
②研究科学的人都信奉他(信奉人数之多)
③意大利、希腊:地域之广(板书)
④不容更改(态度坚决)
⑤你是什么意思?难道要违背真理吗?(罪名之大)
b(第5自然段)
1.师:除了第二自然段,你还从哪儿可以看出人们对亚里士多德的信奉?
(出示:这个青年真是胆大妄为,竟想找亚里士多德的错处!“等会他就固执不了啦,事实是无情的,会让他丢尽了脸!)(指名读句子)
2.师:找的真好!大家都来读读这句话,读书的时候一定要认真,一个字、一个词、哪怕是一个标点都不要放过。你从中读出了什么?(重点品味胆大妄为、竟、固执)人们对伽利略的不满、责备、鄙视都源于什么?
3.师:这段话让我们从另一个侧面感受到了人们对亚里士多德的信奉和崇拜。这叫侧面烘托。
4.师:那现在你觉得亚里士多德在当时人们心目中有着怎样的地位呢?(生答)
5.师:在人们的心目中,亚里士多德的地位是至高无上的,对他的话是深信不疑的,而且把他当成神一样的崇拜着,这就是信奉。而在这样的环境下,伽利略却对亚里士多德的话表示怀疑,(板书:怀疑)怀疑亚里士多德的话,就等于怀疑权威,就等于挑战真理,就等于向信奉亚里士多德的人宣战。此时的伽利略将会面临着什么?(生答)
6.师:是啊,怀疑亚里士多德的话,使伽利略不仅要面临着人们的嘲讽,还要承受着巨大的精神压力,甚至还有生命的危险,但他为了追求真理,宁愿忍受嘲讽、宁愿承受压力、宁愿付出生命,那你透过怀疑这个词,看到了一个怎样的伽利略? (板书:为科学献身的伟大精神、勇于追求真理、不迷信权威)
(三)、研读“分析过程”,体味“思维之严谨”
1.师:咱们继续,你还觉得伽利略是个怎样的人?从哪儿读出来的?师:(出示:他想:如果这句话是正确的,那么把两个铁球拴在一起,落得慢的就会拖住落得快的,落下来的速度应当比10磅重的铁球慢;但是,如果把拴在一起的两个铁球看作一个整体,就有11磅重,落下来的速度应当比10磅重的铁球快。这样从一个事实中却可以得出两个相反的结论,这怎么解释呢?)
2.师:看大屏幕。如果这句话是正确的,这句话指那句话?(幻灯: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两个铁球,一个10磅重,一个1磅重,同时从高处落下来,10磅重的一定先着地,速度是1磅重的10倍。)
4.师:那亚里士多德的观点也就是(幻灯:亚里士多德的观点是:铁球越( 重 ),下落的速度就越(快 )。或者是球越轻,下落的速度就越慢。
5.师:那现在咱们假设亚里士多德的观点球越重落得越快是正确的,那么,现在,我把10磅重的球和1磅重的球拴在一起,(点幻灯)让它和10磅重的铁球同时从同一高处落下,(点幻灯)那拴在一起的两个铁球落得快还是慢?认为落的慢同学举手。认为落得快的同学举手。下面同学们再读读这段话,找出你的理由(生再读这段话)。能说说你们各自的理由吗?(指名说)能举生活中的例子来说明吗?(师:有道理。点幻灯:快)认为落得慢的同学说说你们的理由。(适时提问)确实也是这么回事。(点着幻灯慢。) 看来大家都不是胡乱的猜测呀,而是经过了认真的分析呀。同学们,注意了,这两种结论都是在假设亚里士多德的话是正确的前提下,又做的是同一个实验,可是却得出了两个截然相反的结论,一个快一个慢,这怎么解释呢?这用亚里士多德观点确实解释不了,于是伽利略才对他的这句话产生了怀疑。看来,伽利略对亚里士多德观点的质疑,并不是简单草率的怀疑啊,而是经过缜密的思考得到呀!(板书:缜密的思考)孩子们敢于怀疑固然可贵,但怀疑的基础是成熟的思考。
(四)抓住“反复试验”,感悟“伽利略缜密的思考”(4自然段)
1.师:你还觉得伽利略是个怎样的人?从哪儿看出来的?
2.(出示:伽利略带着疑问反复做了许多次试验,结果都证明亚里士多德的这句话的确说错了。)反复是什么意思?重复是什么意思?重复就是和原来一模一样的做实验,一点变化也没有。那伽利略是简单的重复吗?他还会怎么试验?(生想象答)伽利略就这样高度不同、时间不同、地点不同、球的重量不同的做了许多次试验,这就是反复。透过反复这个词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伽利略?(一丝不苟、认真、坚持)对待科学这样认真、这样一丝不苟、这样执着,这就是严谨的科学态度啊!(板书:严谨的科学态度)那伽利略这样反复的做了许多次试验的结果都是什么?(出示:两个不同重量的铁球同时从同一高处落下来,总是 ( ),铁球往下落的( )跟铁球的( )没有关系。 )
(五)走进“公开试验”,领会“伽利略的勇于追求真理”(6自然段)
师:公开试验后,人们又有什么反应?(斜塔周围的人都忍不住惊讶地呼喊起来)
师:当伽利略走下斜塔时,人们又会有什么反应?请大家展开想象的翅膀,再动笔写一写。
幻灯看大屏幕:当伽利略走下斜塔,人们_____。______说:“_____。”
四、聚焦文旨,品味公开试验的价值
1.师:伽利略的公开试验,让人们明白了一个道理,是什么?(生答)
幻灯出示:1、这时大家才明白,原来像亚里士多德这样的大哲学家,他说的话也不是全对的。
2、这时大家才明白,原来亚里士多德这样的大哲学家,他说的话也不全是对的。
2.师:这两句话有什么不同?(生答)
3.师:是啊,伽利略秘密试验只是证明自己的推想是正确的,而冒着生命危险进行公开试验,则是为了让人们都明白一个事实和道理,那就是,一起读____。
4.师:大家明白了,你明白了什么?
5.幻灯出示:现在我们也明白了:______。
6.师:作者写伽利略做公开试验的过程只写了两个动作,一个是“拿着”,一个是“脱手”。就是这样的两个动作完成了科学史上的一项重要的试验,给塔下的人们,给当时的整个欧洲以巨大的震撼。
师总结:是啊,权威也有错的时候,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而伽利略的伟大也就在对权威的尊重而不盲从,对真理追求的勇气和执着。这也正是我们应该学习的。
五、作业
1、班级读书会。课下读读《世界上下五千年》这本书,走进并解释更多的伟人,开班级读书会。
2、办班级专刊。写一写我最崇拜的科学家的故事,办一期班级专刊。
3、写给伽利略的一封信。跨越时空,给伽利略写一封信,表达敬慕之情。
4、验证:一个棉球和一个铁球同时从同一高处落下,结果会是像伽利略说的那样,同时着地吗?
【板书设计】 25、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伽利略 伟大
产生疑问 不迷信权威
科学分析 思维缜密
反复试验 严谨的科学态度
公开试验 勇于追求真理
【设计理念】《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要以学生实践为主,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学情简介】四年级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还不够强,课文中伽利略针对亚里士多德的话提出的疑问,学生不易理解。如果能利用多媒体动画演示,帮助学生理解伽利略所提出的疑问,学生一定非常感兴趣,也更有助于学生感受到伽利略的聪明才智。
【教学目标】一是通过从质疑、分析、反复试验到公开试验这样的具体事例来表现人物品质;二是通过环境或侧面描写来烘托人物,这应该是学生语言学习的重要资源。
【教学重点】弄清伽利略是怎样不盲目迷信权威的话的,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并明白伽利略的思维过程。初步学习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
【教学方法】1.联系上下文2.抓重点词句3.图文结合4.举例法法5.引用资料
【课前准备】
1、布置学生搜集伽利略和亚里士多德的图片和生平资料。
2、教师制作能够直观反映两 个铁球同时着地的课件及课文插图幻灯片。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一、直接入题。
1、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25课《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2.齐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概括主要内容
1、课文我们都预习了,那下面这组词语谁会读?(指名读)一人读其他同学跟读1遍。
(出示:信奉 哲学家 伽利略 怀疑 分析 反复试验 比萨斜塔 事实 证明)
2、预习的真棒,下面请同学们自由的大声的朗读课文,边读边注意课文的内容,做个有心人。
3、课文读了,再看看这些词语,你能简要讲述课文的主要内容吗?先看着这些词语,练习说一说。(指名回答)
三、读文品人物品质。
1、师:课文讲述的就是这样一个故事。那么通过读文,我们还知道了伽利略是17世纪意大利伟大的科学家。(板书:伽利略 伟大),说他伟大,并不仅仅因为他在科学研究领域为人类作出的巨大贡献,还因为他身上所具有的某种精神和品质。那么伽利略到底是个怎样的人呢?下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勾画出相关的语句,在旁边写下你的理由。开始吧!(幻灯:你觉得伽利略是个怎样的人?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勾画相关的语句,并在旁边写下你的理由。)
2、交流。
预设:
(一)第一自然段:学生时代的善于提问、善于思考、善于辩论。讲解生字“辩”,并出示相近字“辨、辫”,进行区分,并举例进行运用。
(二)品味“人们对亚里士多德信奉之深”,感受“伽利略”怀疑之勇敢。(2、5自然段)
1.师:权威指的是谁?为什么?从哪看出人们对亚里士多德的信奉?
2. 什么是“信奉”?仅仅是简单的相信吗?这是大家对信奉的初步了解。那咱们都来读读第2自然段,看你能从哪些词句读出人们对亚里士多德的信奉?
a(2自然段)
①两千多年前:亚里士多德的话是一个人相信吗?是一代人相信吗?是代代人相信,而且一信就是两千年啊,可见信奉时间之长啊。
②研究科学的人都信奉他(信奉人数之多)
③意大利、希腊:地域之广(板书)
④不容更改(态度坚决)
⑤你是什么意思?难道要违背真理吗?(罪名之大)
b(第5自然段)
1.师:除了第二自然段,你还从哪儿可以看出人们对亚里士多德的信奉?
(出示:这个青年真是胆大妄为,竟想找亚里士多德的错处!“等会他就固执不了啦,事实是无情的,会让他丢尽了脸!)(指名读句子)
2.师:找的真好!大家都来读读这句话,读书的时候一定要认真,一个字、一个词、哪怕是一个标点都不要放过。你从中读出了什么?(重点品味胆大妄为、竟、固执)人们对伽利略的不满、责备、鄙视都源于什么?
3.师:这段话让我们从另一个侧面感受到了人们对亚里士多德的信奉和崇拜。这叫侧面烘托。
4.师:那现在你觉得亚里士多德在当时人们心目中有着怎样的地位呢?(生答)
5.师:在人们的心目中,亚里士多德的地位是至高无上的,对他的话是深信不疑的,而且把他当成神一样的崇拜着,这就是信奉。而在这样的环境下,伽利略却对亚里士多德的话表示怀疑,(板书:怀疑)怀疑亚里士多德的话,就等于怀疑权威,就等于挑战真理,就等于向信奉亚里士多德的人宣战。此时的伽利略将会面临着什么?(生答)
6.师:是啊,怀疑亚里士多德的话,使伽利略不仅要面临着人们的嘲讽,还要承受着巨大的精神压力,甚至还有生命的危险,但他为了追求真理,宁愿忍受嘲讽、宁愿承受压力、宁愿付出生命,那你透过怀疑这个词,看到了一个怎样的伽利略? (板书:为科学献身的伟大精神、勇于追求真理、不迷信权威)
(三)、研读“分析过程”,体味“思维之严谨”
1.师:咱们继续,你还觉得伽利略是个怎样的人?从哪儿读出来的?师:(出示:他想:如果这句话是正确的,那么把两个铁球拴在一起,落得慢的就会拖住落得快的,落下来的速度应当比10磅重的铁球慢;但是,如果把拴在一起的两个铁球看作一个整体,就有11磅重,落下来的速度应当比10磅重的铁球快。这样从一个事实中却可以得出两个相反的结论,这怎么解释呢?)
2.师:看大屏幕。如果这句话是正确的,这句话指那句话?(幻灯: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两个铁球,一个10磅重,一个1磅重,同时从高处落下来,10磅重的一定先着地,速度是1磅重的10倍。)
4.师:那亚里士多德的观点也就是(幻灯:亚里士多德的观点是:铁球越( 重 ),下落的速度就越(快 )。或者是球越轻,下落的速度就越慢。
5.师:那现在咱们假设亚里士多德的观点球越重落得越快是正确的,那么,现在,我把10磅重的球和1磅重的球拴在一起,(点幻灯)让它和10磅重的铁球同时从同一高处落下,(点幻灯)那拴在一起的两个铁球落得快还是慢?认为落的慢同学举手。认为落得快的同学举手。下面同学们再读读这段话,找出你的理由(生再读这段话)。能说说你们各自的理由吗?(指名说)能举生活中的例子来说明吗?(师:有道理。点幻灯:快)认为落得慢的同学说说你们的理由。(适时提问)确实也是这么回事。(点着幻灯慢。) 看来大家都不是胡乱的猜测呀,而是经过了认真的分析呀。同学们,注意了,这两种结论都是在假设亚里士多德的话是正确的前提下,又做的是同一个实验,可是却得出了两个截然相反的结论,一个快一个慢,这怎么解释呢?这用亚里士多德观点确实解释不了,于是伽利略才对他的这句话产生了怀疑。看来,伽利略对亚里士多德观点的质疑,并不是简单草率的怀疑啊,而是经过缜密的思考得到呀!(板书:缜密的思考)孩子们敢于怀疑固然可贵,但怀疑的基础是成熟的思考。
(四)抓住“反复试验”,感悟“伽利略缜密的思考”(4自然段)
1.师:你还觉得伽利略是个怎样的人?从哪儿看出来的?
2.(出示:伽利略带着疑问反复做了许多次试验,结果都证明亚里士多德的这句话的确说错了。)反复是什么意思?重复是什么意思?重复就是和原来一模一样的做实验,一点变化也没有。那伽利略是简单的重复吗?他还会怎么试验?(生想象答)伽利略就这样高度不同、时间不同、地点不同、球的重量不同的做了许多次试验,这就是反复。透过反复这个词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伽利略?(一丝不苟、认真、坚持)对待科学这样认真、这样一丝不苟、这样执着,这就是严谨的科学态度啊!(板书:严谨的科学态度)那伽利略这样反复的做了许多次试验的结果都是什么?(出示:两个不同重量的铁球同时从同一高处落下来,总是 ( ),铁球往下落的( )跟铁球的( )没有关系。 )
(五)走进“公开试验”,领会“伽利略的勇于追求真理”(6自然段)
师:公开试验后,人们又有什么反应?(斜塔周围的人都忍不住惊讶地呼喊起来)
师:当伽利略走下斜塔时,人们又会有什么反应?请大家展开想象的翅膀,再动笔写一写。
幻灯看大屏幕:当伽利略走下斜塔,人们_____。______说:“_____。”
四、聚焦文旨,品味公开试验的价值
1.师:伽利略的公开试验,让人们明白了一个道理,是什么?(生答)
幻灯出示:1、这时大家才明白,原来像亚里士多德这样的大哲学家,他说的话也不是全对的。
2、这时大家才明白,原来亚里士多德这样的大哲学家,他说的话也不全是对的。
2.师:这两句话有什么不同?(生答)
3.师:是啊,伽利略秘密试验只是证明自己的推想是正确的,而冒着生命危险进行公开试验,则是为了让人们都明白一个事实和道理,那就是,一起读____。
4.师:大家明白了,你明白了什么?
5.幻灯出示:现在我们也明白了:______。
6.师:作者写伽利略做公开试验的过程只写了两个动作,一个是“拿着”,一个是“脱手”。就是这样的两个动作完成了科学史上的一项重要的试验,给塔下的人们,给当时的整个欧洲以巨大的震撼。
师总结:是啊,权威也有错的时候,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而伽利略的伟大也就在对权威的尊重而不盲从,对真理追求的勇气和执着。这也正是我们应该学习的。
五、作业
1、班级读书会。课下读读《世界上下五千年》这本书,走进并解释更多的伟人,开班级读书会。
2、办班级专刊。写一写我最崇拜的科学家的故事,办一期班级专刊。
3、写给伽利略的一封信。跨越时空,给伽利略写一封信,表达敬慕之情。
4、验证:一个棉球和一个铁球同时从同一高处落下,结果会是像伽利略说的那样,同时着地吗?
【板书设计】 25、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伽利略 伟大
产生疑问 不迷信权威
科学分析 思维缜密
反复试验 严谨的科学态度
公开试验 勇于追求真理
抚宁一小张海英- 帖子数 : 8
注册日期 : 11-05-10
回复: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学设计
海英这节课我没有听成觉得特别遗憾,今天终于看到这份详案,层层深入条理分明,海英的功底真是深厚,不愧为行家里手。
一小李丹- 帖子数 : 28
注册日期 : 11-05-11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听海英第二次讲《两个铁球同时着地》,在分析伽利略怀疑思考之处时,海英引导孩子细读文本同时联系实际举了孩子背书包的例子,并画图将分析过程展示出来,孩子一下就顿悟,从而突破教学难点
抚宁一小李秀梅- 帖子数 : 5
注册日期 : 11-05-10
回复: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学设计
海英的这节课我听了三次,每一次听都有让人耳目一新的地方,她的这种不断的自我完善,精益求精的精神让我很佩服。
抚宁一小王迎春- 帖子数 : 5
注册日期 : 11-05-25
回复: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学设计
张老师的风格特别沉稳,不疾不徐的把文章分析的很透彻,值得学习的地方很多。一种很厚重的感觉源于老师自身的高素质。
一小马红艳- 帖子数 : 4
注册日期 : 11-05-11
您在这个论坛的权限:
您不能在这个论坛回复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