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易错字
成语易错字
成语是一种形式简洁,意义精辟,富有表现力的短语。成语是约定俗成的,它作为一个完整的意义单位来使用,其结构形式一般不能随意更动,一字写错,就会影响文意的正确表达。成语中易错字大致有如下几种类型:
一.形体相近、音同或音近致误
成语中有许多字,不仅形体相近,而且读音相同或相近,如果不仔细加以辨析,就很容易写错。现举近几年的高考试题为例:
1.“不胫而走”误作“不径而走”(’97全国卷)
“不胫而走”是说没有腿却跑得很快。比喻事物不待推行,就迅速地传播、流行。应是“胫骨”的“胫”(jīng),不是“大相径庭”的“径(jìng)
2.“插科打诨”误作“插科打浑”(’96全国卷)
“插科打诨”是指戏曲演员在演出中穿插些滑稽的道白和动作引观众发笑。“诨”(hùn),戏谑,开玩笑。应是“诨名”(外号)的“诨”,不是“浑浊”、“浑身”的“浑”(hún)。
3.“销声匿迹”误作“消声匿迹”(’95全国卷)
“销声匿迹”是说不再公开讲话,不再出门露面,形容隐藏起来或不公开出现。应当是“销假”的“销”,不是“消失”的“消”。
4.“罄竹难书”误作“磬竹难书”(’94全国卷)
“罄竹难书”语出《旧唐书•李密传》:“罄南出之竹,书罪无穷。”意思是用尽终南山的竹子,也写不完他的罪行。后用来形容罪行很多,难以说尽。“罄”(qìng)尽。“磬”(qìng),古代一种打击乐器。应是“罄其所有”的“罄”,不是“钟磬”的“磬”。
二.形体相近、读音不同致误
成语中也有许多字同其他一些字形体相近,但它们却有各自不同的读音与意义,如果不对这些字的字形认真辨记,就极易误写。例如:
1.“病入膏肓”误作“病入膏盲”
“病入膏肓”是指病情严重,无法医治。比喻事态严重到无可挽救的地步。我国古代医学上把心尖脂肪叫“膏”,把心脏与隔膜之间叫“肓”(huāng下面是“月”),据说“膏肓”是药力达不到的地方。“盲”(máng下面是“目”),是说眼睛看不见东西。
2.“脍炙人口”误作“脍灸人口”
“脍炙人口”是指美味人人都爱吃,比喻好的诗文或事物,大家都称赞。“炙”(zhì),上面是“@①”(古“肉”字)烤熟的肉。“灸”(jiǔ),下面是“久”,中医的一种治疗方法,是用燃烧的艾绒熏烤一定的穴位。
3.“饮鸩止渴”误作“饮鸠止渴
“饮鸩止渴”意思是用毒酒解渴,比喻只求解决目前困难而不顾将来有大患。“鸩”(zhèn),指的是“鸩”(传说中一种有毒的鸟)的羽毛泡成的毒酒,左边是“@②”。应是“鸩毒”的“鸩”,不是“斑鸠”(jiū)。
4.“有恃无恐”误作“有持无恐”
“有恃无恐”是指因为有所倚仗而无所畏惧或顾忌。含贬义。“恃”(shì),依赖、倚仗的意思。应是“恃才傲物”(倚仗自己的才能而骄傲自大,轻视旁人)的“恃”,左边是“@③”,不是“持之以恒”的“持”,左边是“@④”。
三.形体不同、音同或音近致误成语
中有许多字同其他一些字,虽然形体不同,但读音却相同或相近,如果对这些字的含义不透彻理解,就很容易张冠李戴。例如:1.“川流不息”误作“穿流不息”(’93六省市卷)
“川流不息”指行人、车马等像水流一样连续不断。应是“百川归海”的“川”(河流),不是“穿针引线”的“穿”(通过)。
2.“蜂拥而上”误作“蜂涌而上”(’94全国卷)
“蜂拥而上”是指像蜂群似的拥挤着而上去。应是“拥挤”的“拥”,不是“涌现”的“涌”。
3.“枉费心机”误作“妄费心机”(’94全国卷)
“枉费心机”意思是白费心机。“枉”是白白地、徒然的意思。应是“枉然”的“枉”,不是“胆大妄为”的“妄”(胡乱)。
4.“直截了当”误作“直接了当”(’93年全国卷)
“直截了当”形容言语、行动等简单、爽快,不绕弯子。应是“截然”的“截”(jié),不是“连接”的“接(jiē)。
四.形体不同、读音不同、意义相近致误
成语中往往有一些字同其他一些字虽然形体不同,读音也不一样,但意思颇接近,如不谨慎,也会误用。例如:
1.“披荆斩棘”误作“披荆斩刺”
“披荆斩棘”,比喻在创业过程中清除障碍,艰苦奋斗。“棘”(jí)常与“荆”合用,组成“荆棘”一词,泛指山野丛生的带刺小灌木,用来比喻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和障碍。“刺”(cì),指尖锐像针的东西。“刺”与“棘”意义有别。
2.“以邻为壑”误作“以邻为祸”
“以邻为壑”,拿邻国当大水坑,把本国的洪水排泄到那里去。后来比喻把困难或灾祸转嫁给别人。应是“沟壑”的“壑”(hè),不是“祸害”的“祸”(huò)。
总之,要做到正确地书写成语,首先应注意从音、形、义三方面入手,读准字音,辨明字形,弄清字义;其次要适当拓宽阅读面,多多积累成语,丰富词汇量。有了扎实深厚的功底,再多做练习,我们在运用成语时就可以避免写错字,从而更好地表情达意。
一.形体相近、音同或音近致误
成语中有许多字,不仅形体相近,而且读音相同或相近,如果不仔细加以辨析,就很容易写错。现举近几年的高考试题为例:
1.“不胫而走”误作“不径而走”(’97全国卷)
“不胫而走”是说没有腿却跑得很快。比喻事物不待推行,就迅速地传播、流行。应是“胫骨”的“胫”(jīng),不是“大相径庭”的“径(jìng)
2.“插科打诨”误作“插科打浑”(’96全国卷)
“插科打诨”是指戏曲演员在演出中穿插些滑稽的道白和动作引观众发笑。“诨”(hùn),戏谑,开玩笑。应是“诨名”(外号)的“诨”,不是“浑浊”、“浑身”的“浑”(hún)。
3.“销声匿迹”误作“消声匿迹”(’95全国卷)
“销声匿迹”是说不再公开讲话,不再出门露面,形容隐藏起来或不公开出现。应当是“销假”的“销”,不是“消失”的“消”。
4.“罄竹难书”误作“磬竹难书”(’94全国卷)
“罄竹难书”语出《旧唐书•李密传》:“罄南出之竹,书罪无穷。”意思是用尽终南山的竹子,也写不完他的罪行。后用来形容罪行很多,难以说尽。“罄”(qìng)尽。“磬”(qìng),古代一种打击乐器。应是“罄其所有”的“罄”,不是“钟磬”的“磬”。
二.形体相近、读音不同致误
成语中也有许多字同其他一些字形体相近,但它们却有各自不同的读音与意义,如果不对这些字的字形认真辨记,就极易误写。例如:
1.“病入膏肓”误作“病入膏盲”
“病入膏肓”是指病情严重,无法医治。比喻事态严重到无可挽救的地步。我国古代医学上把心尖脂肪叫“膏”,把心脏与隔膜之间叫“肓”(huāng下面是“月”),据说“膏肓”是药力达不到的地方。“盲”(máng下面是“目”),是说眼睛看不见东西。
2.“脍炙人口”误作“脍灸人口”
“脍炙人口”是指美味人人都爱吃,比喻好的诗文或事物,大家都称赞。“炙”(zhì),上面是“@①”(古“肉”字)烤熟的肉。“灸”(jiǔ),下面是“久”,中医的一种治疗方法,是用燃烧的艾绒熏烤一定的穴位。
3.“饮鸩止渴”误作“饮鸠止渴
“饮鸩止渴”意思是用毒酒解渴,比喻只求解决目前困难而不顾将来有大患。“鸩”(zhèn),指的是“鸩”(传说中一种有毒的鸟)的羽毛泡成的毒酒,左边是“@②”。应是“鸩毒”的“鸩”,不是“斑鸠”(jiū)。
4.“有恃无恐”误作“有持无恐”
“有恃无恐”是指因为有所倚仗而无所畏惧或顾忌。含贬义。“恃”(shì),依赖、倚仗的意思。应是“恃才傲物”(倚仗自己的才能而骄傲自大,轻视旁人)的“恃”,左边是“@③”,不是“持之以恒”的“持”,左边是“@④”。
三.形体不同、音同或音近致误成语
中有许多字同其他一些字,虽然形体不同,但读音却相同或相近,如果对这些字的含义不透彻理解,就很容易张冠李戴。例如:1.“川流不息”误作“穿流不息”(’93六省市卷)
“川流不息”指行人、车马等像水流一样连续不断。应是“百川归海”的“川”(河流),不是“穿针引线”的“穿”(通过)。
2.“蜂拥而上”误作“蜂涌而上”(’94全国卷)
“蜂拥而上”是指像蜂群似的拥挤着而上去。应是“拥挤”的“拥”,不是“涌现”的“涌”。
3.“枉费心机”误作“妄费心机”(’94全国卷)
“枉费心机”意思是白费心机。“枉”是白白地、徒然的意思。应是“枉然”的“枉”,不是“胆大妄为”的“妄”(胡乱)。
4.“直截了当”误作“直接了当”(’93年全国卷)
“直截了当”形容言语、行动等简单、爽快,不绕弯子。应是“截然”的“截”(jié),不是“连接”的“接(jiē)。
四.形体不同、读音不同、意义相近致误
成语中往往有一些字同其他一些字虽然形体不同,读音也不一样,但意思颇接近,如不谨慎,也会误用。例如:
1.“披荆斩棘”误作“披荆斩刺”
“披荆斩棘”,比喻在创业过程中清除障碍,艰苦奋斗。“棘”(jí)常与“荆”合用,组成“荆棘”一词,泛指山野丛生的带刺小灌木,用来比喻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和障碍。“刺”(cì),指尖锐像针的东西。“刺”与“棘”意义有别。
2.“以邻为壑”误作“以邻为祸”
“以邻为壑”,拿邻国当大水坑,把本国的洪水排泄到那里去。后来比喻把困难或灾祸转嫁给别人。应是“沟壑”的“壑”(hè),不是“祸害”的“祸”(huò)。
总之,要做到正确地书写成语,首先应注意从音、形、义三方面入手,读准字音,辨明字形,弄清字义;其次要适当拓宽阅读面,多多积累成语,丰富词汇量。有了扎实深厚的功底,再多做练习,我们在运用成语时就可以避免写错字,从而更好地表情达意。
尹秀敏- 帖子数 : 10
注册日期 : 11-06-14
您在这个论坛的权限:
您不能在这个论坛回复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