骊城学区教研论坛
Would you like to react to this message? Create an account in a few clicks or log in to continue.

新课程初中语文语法教学反思

向下

新课程初中语文语法教学反思 Empty 新课程初中语文语法教学反思

帖子  骊镇中胡艳君 周五 七月 08, 2011 2:15 pm

新课程实施以来,初中语文教学有了许多新的变化。这其中就有一些过去极端受重视而如今被视为“繁、难、偏、旧”的知识被淘汰了,比如初中语文语法知识就遭到冷遇。下面我就对这一问题,谈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一、 语法教学的新定位
新课程实施之后,初中语文语法教学的地位如何?首先,从《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法教学的要求来看。《课标》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在第四学段阅读部分还规定:“了解基本的语法知识,用来帮助理解课文中的语言难点。”其次,从语法知识在教材中所处的地位来看。过去的教材将语法知识以知识短文的形式编排在教学单元中,而现在的教材(苏教版)将语法知识编排在教材后面的附录中以简表形式呈现。最后,从近些年的考试来看,不论是平时测评还是中招考试,语法知识都不再作为考查的内容。从以上三个方面可看出,目前初中语文语法知识仅要求学生了解,语法教学淡化了。
二、 语法教学的新问题
现今,重新定位之后的语法教学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什么?不是语法教学被淡化,而是因“淡化”引发的语法教学“淡出”语文课堂的新问题。笔者认为,淡化初中语文语法教学是大势所趋,是必须的,但摒弃语法教学却是不可取的。那么,语法教学淡出语文课堂的原因是什么呢?笔者观察、分析归结为如下几点:其一是语法知识无用。有人认为历朝历代的文学大家不曾接受过一天的语法学习却能够为后世留下不朽佳作;反观今天,接受多年语法学习的大学生却连一封书信都写不成功。可见语法学习没什么实用价值,可以不教。其二是语法课堂无趣。过去在应试教育之下,语文教学对语法的极端重视致使语文课变成了语法课,结果导致学生因语法的枯燥乏味而对语文课生厌,丧失学习语文的兴趣。这些观点看似有道理但都过于片面,对语法教学的认识不到位。语法真的没用吗?语法知识是一代又一代学者在纷繁复杂的语言文字现象中比较、分析、归纳出来的严密而博大精深的知识体系。古人不学习语法,不是他们不想学习而是不具备学习语法的条件。另外,古人虽然没有系统地学习语法知识,但他们都不由自主地按照约定俗成的语言习惯在与人交流或吟诗作赋进行文学创作。由此可见语法是有用的。语法真的无趣吗?咱们老师真的应该好好反思自已的教学方法运用是否恰当。有的老师完全将语法教学与语言人文性,实践性断然割裂,语句被肢解得七零八落。这样语法学到了,反而不会说话的学生比比皆是,犹如邯郸学步,适得其反。另有一些教师为了应付当时的中考,对学生进行语法方面的反复强化训练,也导致学生产生抵触情绪,失去语文学习的浓厚兴趣。语法教学真的无功吗?看待有功、无功的问题,眼光要看得长远一些。我们不能为了考而教,而应为了学而教。学生终究要离开学校踏入社会,学习是一辈子的事,正所谓“活到老、学到老”也是这个道理。学生如果掌握了基本的语法知识,日后的自学会受益匪浅,怎能说语法教学会劳而无功呢?语法知识是有用的,并且挺重要,语法还是要教的。因此,语法教学只能淡化,不能淡出。
三、 新思路、新教法
语法要教,但新课程要求淡化语法教学,那就要求我们要转变教学观念,创新思路,避免语法教学走回头路。
(一) 语法教学应有度
这里所说的度,指的是语法教学要做到了解基本的语法知识,随文而教,弱化训练。首先,学习了解基本的语法知识,储备终生学习必备的知识,对学生的后续发展很重要。因为语文与其他学科不同,它将伴随着人的一生。语文知识的好坏影响着一个人的终生学习,也或多或少地影响一个人的终生发展。其次,语法知识随文而教易于学生理解接受。随文而教,让学生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学习语法,学起来不会感到枯燥乏味,感受、体味也深刻。虽说语文课“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但随文学习的语法知识过于零碎,教师还是要适时地引导学生系统集中地学习教材附录“语法简表”中的知识。最后,弱化语法知识训练,目的是避免象过去为应付考试对学生进行语法方面反复强化训练,导致学生产生抵触情绪,失却语文学习的浓厚兴趣,同时也淡化了语法教学。
总之,把握好语法教学的“度”将语法教学和语言人文性和实践性很好的融合,语文课才不会变成枯燥乏味的语法课。
(二) 语法教学应有法
语法知识都是些语言平实的说明文。它不像小说有曲折离奇的故事情节,也不像散文有优美的意境,加上语法现象纷繁复杂,学起来很吃力。因此,语法教学必须讲究方法。学习语法不能死抠名词术语,因此,要引导学生发现语法特点,掌握语法规则。这对学生学习语法会有很大帮助。教学时,可采用用比较归纳的方法让学生对各种不同的语法现象进行比较。在此基础上,由学生自己发现并归纳出语法中具有共性的东西。
比如,教学短语知识。我就没有要求学生必须弄懂各种名词术语,而是让学生自主学习找出各类短语自身的特点,接着引导学生进行比较找出同异,最后归纳出辨析短语的方法。并列短语可说是短语中较简单的一类。我引导学生找语法特点时,没有对并列短语的定义“平等的联合,没有轻重主次之分”作解释,而先列举了三个分别由名词、动词、形容词组成的并列短语,让学生辨析每个词的词性。接着再设问让学生比较这三个并列短语有何同异之处,藉此找出语法特点。学生观察、思考后会发现并列部分的词语,它们的词性都是相同的而且都可以加上一个“和”字。学生掌握了这两个特点就很容易辨别并列短语了。为了学生能更方便地记住各类短语特点,掌握辨别方法,我将这些特点归纳成一首“七字歌”:
五个短语并不难,辨别词性挺重要,
并列有“和”词性同,偏正短语有“的”“地”
前有动词后宾补,“得”字可辨宾和补,除去四种剩主谓。
这首“七字歌”包含了短语的语法标志和词与词之间的位置关系以及答题的方法。“七字歌”的第一句是从心理的角度上来说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能卸下心理包袱,不觉得学习短语是件很难的事情。第二句说的是区别短语内部各个词语的词性,这对辨别短语会有帮助,因此用了个“挺”字。第三四句是从语法标志上来辨别并列短语。第五六句是从词的位置关系和语法标志上来区别动宾和动补短语。末句是从答题的方法上来说的。因为学生要真真正正地弄明白主谓短语的定义“被陈述和陈述的关系”,是非常困难的,所以我没有让学生死抠名词术语,而是告诉学生可以用排除法来答题。这种方法不能说是最好的,但是很有效。
在新课改背景下,虽说初中语文语法教学被淡化是不争的事实,是大势所趋,但教师不能只求功利而轻易摒弃语法教学。一方面,笔者认为只要教师能把握好语法教学的尺度,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还是可以将语法的艰、深、繁、难化为精、简、易让学生易于理解接受。另一方面,教师有责任帮助学生构建起完备的语文知识体系,而其中语法知识是不可或缺的。学生学会语法知识也就多了一把打开语文之门的钥匙。

骊镇中胡艳君

帖子数 : 6
注册日期 : 11-06-17

返回页首 向下

返回页首


 
您在这个论坛的权限:
不能在这个论坛回复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