骊城学区教研论坛
Would you like to react to this message? Create an account in a few clicks or log in to continue.

第一小学六年级语文第十二册教学设计

2 posters

2页/共2 上一页  1, 2

向下

第一小学六年级语文第十二册教学设计 - 页 2 Empty 回复: 第一小学六年级语文第十二册教学设计

帖子  姚晓光 周二 六月 14, 2011 5:47 pm

《桥梁远景图》教学设计
【主备教师】:薛丽英
【教材理解】《桥梁远景图》是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的说明文。本文是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写的一篇科普文章,是以科学精神进行大胆而合理的想象,对未来桥梁作出形象描述的说明文。在学习前文的基础上领悟本文独特的语言和说明方法,以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造意识。
【设计理念】先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开始,上课之前主动搜集有关桥梁的资料,充分调动学习此篇课文的兴趣;课堂上采用分组朗读、自主思考、互动合作的方式进一步了解课文内容,对茅以升笔下的八种未来桥梁有更明确的认识,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在教师指导下,学生通过质疑、释疑、交流、讨论、朗读、摘抄等方式自主学习文章的说明方法、说明顺序及准确简洁、通俗易懂的语言特点等。最后在课内交流,达到知识共享。通过“研究性”学习,不仅能使课内外知识有机地结合,而且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激发了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促使学生主动地投入到知识形成的过程中,逐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
【学情简介】学生语文基础良好,对说明文阅读要求有所了解,具有一定分析能力,个别同学对说明方法及说明文语言特点掌握不好,对桥梁知识了解比较少,学习本文的兴趣不浓厚。
【教学目标】
 1.学习本文简洁生动的说明语言。
 2.学习打比方等多种说明方法的运用。
 3.培养学生合理的、科学的想像力,认识科学幻想与现实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1.学习作者生动的语言,恰当的比喻,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学生能够合理、科学地想像。
 2.形成广泛而形象的认识,进行合理、科学的想像是本课教学的难点。
【教学方法】小组讨论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
  1.导语:请同学们打开课本118页,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说明文《桥梁远景图》。
  2.解题造境:请学生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什么叫远景图?
  利用课文来学习一下茅以升先生在1979年时对桥梁的未来情况的设想。
  二、朗读感知
  1.要求学生大声朗读课文,把握文章大意。检查阅读效果:
  (1)读词述文:承载颠簸袖珍小巧玲珑水涨船高胜似闲庭信步
  (2)文章主要写了有关桥梁的哪些内容?
  2.要求学生重点研读自己喜欢的一个自然段。批注理解本段文字的主要内容。
  3.指导学生划分文章的结构层次。
  (1)请概括你研读的那个自然段的大意。
  (2)文中哪段是过渡段,具体作用是什么?
  (3)把各自然段归纳,划分文章层次。
  三、解读体会
  1.顺势提出:将来的桥会有哪些变化?将来造桥会有哪些变化?
  2.学习本文的说明方法。
  3.补充介绍打比方这种说明方法:现在我们学习的是说明文,那么这种比喻的修辞手法已经是一种说明方法了,这就要给它改个名称,应该叫它打比喻或打比方的说明方法。请同学们讨论一下,说说使用这种说明方法的好处。’
  4.文中还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请从文中找出来,具体说明。(指导学生读文,寻找使用说明方法的句子,并分析作用)
  四、本课小结
  本节课我们仔细阅读了课文,了解了文章的大致内容,也了解了作者对未来桥梁的展望,分析了文章的说明结构和说明方法。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分析文章的语言和句式。
第二课时
一、诱思导学
  1.分析文章生动准确的说明语言。
  (1)打比方的说明方法使文章很生动,文中中还有许多句子写得也很生动,请学生找出。进行分析。
  (2)引导学生观察下列句子,说一说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A.几乎是才听说造桥,就看见“一桥飞架”了!
  B.架桥时,全用电脑控制的各种机具,差不多不需要人的劳动力。
  2.分析文章中运用的特殊句式
  3.要求学生仿造句。
  指导学生仿造句式,进一步认识双重否定句与反问句的表达效果。
二、科学幻想
  1.提出问题:作者的想像不乱想?请说出理由。
  2.要求学生结合自己所搜集到的资料,同时参照课文前的彩图,理解科学的幻想与现实的密切关系。
  3.要求学生把自己知道的在1979年时作者的设想已变为现实的资料介绍给同学们。
  三、辐射阅读
  1.要求学生阅读辐射文《大脑移植的幻想与现实》
  2.提出问题:本文在语言上与课文有什么相似之处?要求学生从文中找出例句。
  3.提出问题:结合两文说一下你对科学的幻想与现实之间的关系如何理解?
  4.同学们的年龄正是幻想的好时候,再上加这两篇文章的学习,你难道不想让自己的幻想将来成为现实吗?行动起来,查阅有关资料以“……远景图”为题写一篇短文,展望一项技术今后的发展趋势。
  四、本课小结.
  希望同学们学完这两篇文章以后,能够喜欢这种科学幻想的文章,能积极探索科学奥秘,在生活和学习中能够大胆而合理的想像,不断创新,不断研究,等待你的想像成为现实,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
【板书设计】 - 桥梁远景图
茅以升
“板凳” 将来 / 什么样
\怎样造

打比方 科学幻想---现实

姚晓光

帖子数 : 22
注册日期 : 11-04-26

返回页首 向下

第一小学六年级语文第十二册教学设计 - 页 2 Empty 回复: 第一小学六年级语文第十二册教学设计

帖子  姚晓光 周二 六月 14, 2011 5:47 pm

《黄河象》教学设计
【主备教师】:薛丽英
【教材理解】《黄河象》是一篇科学小品,介绍了黄河象化石骨架的特点,及这具大象化石的发掘过程,并从科学家假想的角度说明了黄河象化石的来历。文中的假想故事,想象细致合理,描写生动形象,读后能激发起学生科学探索的兴趣。
【设计理念】新课标强调在教学时要鼓励学生对文本的自我解读,尊重学生个人感受和独特见解。因此,本课教学目标并非在于让学生理解教材,去弄清一个科学假想故事,而是利用教材,在教师的引领下通过图文结合,大胆想象,创编故事,文我比较,产生新的感受。在此过程中学生自己去领悟应该怎样进行科学假想,以及教师要创造氛围让学生大胆发挥想象的双翼,说出自己想象的故事,并鼓励学生对课文大胆质疑,从小培养其不唯书是从,敢于向权威和课本挑战的精神。
【学情简介】 课文既有写实的,又有推想的.对于理解科学家的推想的合理性,对于学生来说既是重点又是难点,对于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
【教学目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科学家假想黄河象化石来历的依据,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和探索科学知识的兴趣。
        理清课文叙述顺序,理解各段间的内在联系,体会科学家推理的条理和严密。
        练习创造性地复述课文。
【教学重点】科学家假想黄河象化石来历的内容及其假想的依据。
【教学方法】小组合作探究
【教学准备】黄河象图片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课前,老师让大家收集有关化石的资料,谁先给大家介绍?(指名一学生上台解说并组织其他同学介绍,展示自制的化石图片或有关的资料等。)
2、今天,老师要带大家走进北京自然博物馆,参观一具大象的骨骼化石。(出示幻灯)这就是古代黄河象的骨骼化石。(师板书课题:19、黄河象)
(二)、学习第一段
1、看着这具大象的骨架样子(板书:骨架样子),你觉得它有什么特点?(高大、完整。师板书。)课文在第几段描绘,请划出有关语句。
2、生交流。
3、齐读这些语句,体会黄河象化石的特点。
4、(再看图片)看着这具化石的样子,你有什么想了解的?
5、学生自由提问。师引导提出:黄河象化石是怎样被挖掘出来的?为什么能被保存得这样完整?
6、古代黄河象的化石能够这样完整地保存下来,在象化石的发现史上是罕见的,人们是怎样发掘的呢?请快速、轻声地朗读最后一自然段、找出答案。
(三)、学习最后一自然段
1、检查:人们是怎样挖掘出这样高大、完整的象化石的?(学生回答)
2、此段告诉了我们什么?
(相机板书:化石的发现 ——化石的挖掘——化石被挖掘出时样子)
3、象化石被挖掘出来时是什么样子的,请从文中找出有关语句。
4、待学生找到后师出示幻灯示答案生齐读这句话。师板书:斜插沙土 脚踩石头。
5、师提问:文章开头向我们介绍了象化石的特点和样子,结尾介绍了象化石的发掘和刚发掘出来时的样子,那么中间部分介绍了什么呢?
6、生答:科学家假想黄河象化石的来历。板书:假想来历。

(四)、学习第2—7自然段
(一)、抓住关键词导入,理解课文内容
1、师问:什么是假想?
2、生答:假设、想象。
3、师:对于发生在几百万年前事,我们现代人根本不可能亲眼所见,也不可能找到现成的资料查询,人们只能根据一些历史性的东西来进行想象、假设。那么,科学家是根据什么来想象、假设黄河象化石的来历的?
4、生自由谈。
5、(出示幻灯,示假想依据)师:科学家根据黄河象化石被挖掘出来时的样子,想象了化石的来历,下边,我们就来看看科学家是怎样来想象的。
6、根据读书要求读课文:(1)、用你喜欢的方式读文,并能复述此故事;(2)、对这个故事,你懂得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明白?你想问什么?请准备好,在小组内交流。
7、指名一人复述此内容。
8、你认为科学家的假想最生动的一幕是哪里?(生自由回答)
9、质疑:对于科学家的假想,你有什么不能理解的?
10、学生自由质疑。
12、自由感情朗读。
(二)拓展延伸,陶冶学生情操
1、刚才大家学得很认真,老师真为大家高兴。你们知道大象的生活习性吗?
2、生自由谈。并上台展示自己收集的资料。
3、今天,我们今天认识的大象化石是在甘肃发现的,现在,我们再来看一组老师收集的关于甘肃地貌的资料。(幻灯示甘肃地貌)
4、待学生看完后,师问:看了以上资料,你有什么不能理解的?
(引导学生谈到环保的话题)
(三)回顾课文,巩固练习
1、对于课文的写作顺序,你有不同的见解吗?(只要学生的见解合理,都应该予以肯定。)
2、让学生提出不懂的生字、词,共同交流、讨论。
五、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一篇有关黄河象的文章。科学家们即生动又合理的想象,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可以说每一个古生物化石中,都蕴含着深奥的科学道理。如果你感兴趣可以找来这方面的资料读读,也可以推荐给老师和同学。
附板书
19 黄 河 象
骨架的样子----假想来历----发掘化石
高大完整

姚晓光

帖子数 : 22
注册日期 : 11-04-26

返回页首 向下

第一小学六年级语文第十二册教学设计 - 页 2 Empty 回复: 第一小学六年级语文第十二册教学设计

帖子  姚晓光 周二 六月 14, 2011 5:48 pm

《儿童与发明》教学设计
【主备教师】:薛丽英
【教材理解】课文告诉我们生活中的许多发明都与儿童有关。作者用平实的语言为我们娓娓讲述那世上的第一支口琴、听诊器等等的诞生都与儿童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还告诉我们:“只要你拥有一颗敏锐的心和善于发现的眼睛,你也可以成为一个小发明家。”
【设计理念】文章浅显易懂,学生可以通过自读自悟,把握儿童与文中提到的五项发明之间的关系,能够概括各部分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的写作手法和结构特色,在自读自悟中鼓励学生善于观察、勇于发现、敢于创造,培养科学创新精神。
【学情简介】文章浅显易懂,不论是文中列举的与儿童有关的发明故事,还是开头结尾的直白议论,都不存在理解上的难点,所以重在让学生概括各项发明与儿童之间的关系,并能够用简练的语言进行描述。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文中注音的生字,借助工具书理解课文中生字新词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自主搜集有关的发明故事,通过阅读与交流了解发明与儿童的生活密切相关。
4.通过自读课文、自悟,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及各部分的内容,体会表达的条理性及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通过阅读与交流文本了解发明与儿童的生活密切相关,培养学生养成认真观察和思考生活,敢于创新、敢于实践的意识。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板书课题。
  1.(教师播放奥运录像片段)师:同学们,这个场面你看到过吗?谁能说说开幕式上的这些画面给世界展示的是什么主题?(四大发明)
  2.师:奥运会开幕式向全世界人民展示了中国的四大发明。今天,我们这节课就从儿童一些小发明说起。(出示课题)
二、自读课文,了解大意。
1.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 边听录音,边看课文,注意读音。
(2) 轻声自由朗读课文,要求:
①看拼音读准字音;
 ②想办法记住字形
 ③联系句子想想意思;
(3)检查指导
(4)读通课文。
 ①指名朗读课文,注意纠错。
②放声自由朗读。说说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三、再读课文,理解感悟
  课件出示中心话题:
  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中介绍了几种与儿童发明有关的发明?
  1、自读自悟。
  2、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
 (设计意图:自主读文,交流感受。这是篇略读课文,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先引导学生自读通读课文,,交流疑问,并进行自主解决,教师适当点拔。)
四、课堂总结,拓展延伸
 1.通过学习这篇课文给你最强烈的感受是什么?
 2.出示课前搜集的有关发明与儿童的小故事,在小组讲一讲,并谈一谈自己的认识。
 3.师小结:课文为我们列举了五个事例说明许多发明的奇迹都源自儿童的需要、奇想与发现,只要大家善于观察、发现、你也能成为小发明家。
《科学幻想之父》教学设计
【主备教师】:薛丽英
【教材理解】 本文是一篇科幻故事,情节全然出于幻想,理念却发人深思。故教学重点应放在挖掘本文主题,培养学生的想像能力上。课文再现了作者极大的想象力,它用幻想的形式,阐述人类在未来世界的物质、精神文化生活和科学技术的远景。情节曲折,妙趣横生。在他丰富的想象指引下,人们研制成功了很多高科技的东西,所以他被称为“科学幻想之父”。
【设计理念】由于这篇课文是阅读课课文,所以整个的教学基调应该以“自读自悟’为主,通过自读自悟、小组和全班交流相结合的形式交流阅读感受,体会”科学幻想之父“这一称谓的含义,认识科学幻想对人类科学发展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兴趣。
【学情简介】科幻故事是儿童喜闻乐见的,通过学习课文,可以放飞孩子们的想象,给他们带来无穷的智慧;通过学习课文,可以给他们带来莫大的乐趣。因此老师要做到恰到好处的引导,点播。以激发孩子们强烈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合作能力及想象能力。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阅读中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
  2、了解科学幻想家凡尔纳一生的作品及他的科学设想付诸实践的故事,感受凡尔纳惊人的想象力和预见性。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自读自悟、小组和全班交流相结合的形式交流阅读感受,体会“科学幻想之父”这一称谓的含义。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认识科学幻想对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兴趣和大胆进行科学幻想的情趣。
【教学重点】感受凡尔纳的与众不同之处,明白幻想对人类发展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兴趣。认识科学幻想对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兴趣。
【教学方法】自学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有没有看过《海底两万里》呢?知道它的作者是谁吗?
  你们在课下已经搜集了关于“儒勒.凡尔纳”的相关资料,谁愿意给大家介绍一下?
  (设计意图:通过介绍凡尔纳的相关资料,激发孩子们学习文章的兴趣。同时可以检查学生搜集资料的能力。)
  二、自读课文,了解“科学幻想之父”凡尔纳其人及其作品
  要求学生带着探究性的心理认真读书,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生字,不懂的词语查字典,联系上下文解决。
  读书汇报
  ⑴通过读课文,你了解了什么?——你对凡尔纳知多少?
  ⑵作者我们介绍了科学幻想之父凡尔纳的哪些内容?
  (通过自读自悟,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概括能力。)
  三、再读课文,关注凡尔纳其人。
  再次迅速默读课文,思考:为什么人们把凡尔纳称为“科学幻想之父”。
  先在小组内交流,再全班交流。
  要求:既要说明自己的观点,又要注意表达的有理有据。
  可以让学生结合课文和自己搜集的资料谈一谈。
  (设计意图:通过思考和交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有理有据的表达能力。)
  四、课外拓展
  1、课下到图书馆找到你喜欢的凡尔纳的作品,认真读一读,并做好读书笔记。
  2、利用你学到的知识和搜集的资料为凡尔纳制作“名人卡片”。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向课外延展,扩大阅读量。)
课后检测:
  一、给加点的字注音:
    儒雅()熔岩()由衷()
    舡鱼()核动力()刊登()
  二、你都知道哪些凡尔纳的作品,选择其中的一个给大家做简要介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姚晓光

帖子数 : 22
注册日期 : 11-04-26

返回页首 向下

第一小学六年级语文第十二册教学设计 - 页 2 Empty 回复: 第一小学六年级语文第十二册教学设计

帖子  蒋淑仙 周二 六月 14, 2011 5:59 pm

《科学幻想之父》教学设计
【主备教师】:薛丽英
【教材理解】 本文是一篇科幻故事,情节全然出于幻想,理念却发人深思。故教学重点应放在挖掘本文主题,培养学生的想像能力上。课文再现了作者极大的想象力,它用幻想的形式,阐述人类在未来世界的物质、精神文化生活和科学技术的远景。情节曲折,妙趣横生。在他丰富的想象指引下,人们研制成功了很多高科技的东西,所以他被称为“科学幻想之父”。
【设计理念】由于这篇课文是阅读课课文,所以整个的教学基调应该以“自读自悟’为主,通过自读自悟、小组和全班交流相结合的形式交流阅读感受,体会”科学幻想之父“这一称谓的含义,认识科学幻想对人类科学发展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兴趣。
【学情简介】科幻故事是儿童喜闻乐见的,通过学习课文,可以放飞孩子们的想象,给他们带来无穷的智慧;通过学习课文,可以给他们带来莫大的乐趣。因此老师要做到恰到好处的引导,点播。以激发孩子们强烈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合作能力及想象能力。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阅读中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
  2、了解科学幻想家凡尔纳一生的作品及他的科学设想付诸实践的故事,感受凡尔纳惊人的想象力和预见性。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自读自悟、小组和全班交流相结合的形式交流阅读感受,体会“科学幻想之父”这一称谓的含义。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认识科学幻想对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兴趣和大胆进行科学幻想的情趣。
【教学重点】感受凡尔纳的与众不同之处,明白幻想对人类发展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兴趣。认识科学幻想对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兴趣。
【教学方法】自学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有没有看过《海底两万里》呢?知道它的作者是谁吗?
  你们在课下已经搜集了关于“儒勒.凡尔纳”的相关资料,谁愿意给大家介绍一下?
  (设计意图:通过介绍凡尔纳的相关资料,激发孩子们学习文章的兴趣。同时可以检查学生搜集资料的能力。)
  二、自读课文,了解“科学幻想之父”凡尔纳其人及其作品
  要求学生带着探究性的心理认真读书,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生字,不懂的词语查字典,联系上下文解决。
  读书汇报
  ⑴通过读课文,你了解了什么?——你对凡尔纳知多少?
  ⑵作者我们介绍了科学幻想之父凡尔纳的哪些内容?
  (通过自读自悟,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概括能力。)
  三、再读课文,关注凡尔纳其人。
  再次迅速默读课文,思考:为什么人们把凡尔纳称为“科学幻想之父”。
  先在小组内交流,再全班交流。
  要求:既要说明自己的观点,又要注意表达的有理有据。
  可以让学生结合课文和自己搜集的资料谈一谈。
  (设计意图:通过思考和交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有理有据的表达能力。)
  四、课外拓展
  1、课下到图书馆找到你喜欢的凡尔纳的作品,认真读一读,并做好读书笔记。
  2、利用你学到的知识和搜集的资料为凡尔纳制作“名人卡片”。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向课外延展,扩大阅读量。)
课后检测:
  一、给加点的字注音:
    儒雅()熔岩()由衷()
    舡鱼()核动力()刊登()
  二、你都知道哪些凡尔纳的作品,选择其中的一个给大家做简要介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蒋淑仙

帖子数 : 177
注册日期 : 11-03-21

返回页首 向下

2页/共2 上一页  1, 2

返回页首


 
您在这个论坛的权限:
不能在这个论坛回复主题